就因為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提到了三生石,結果這些天,杭州法鏡寺和靈隱寺一帶游客數量激增。本來,大IP帶動景點熱也算是好事,但好多人跑到三生石去刻字就有點讓人反胃。不得不感嘆公德心這種東西是再高的GDP都補不回來的。
話說回來,大部分人都是沖著電視劇去的,而關于三生石與男男情的故事,盡管有碑文刻在石頭上,但我想認真看的還是少數吧。
先得說一段傳說。很久以前,女媧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計數,慢慢形成一塊石頭。后來,石頭著了魔,越長越高,把天都捅破了,還想吞噬天地人三界。為了讓它消停,女媧給了它姻緣輪回神位,供人膜拜。所以,三生石又被稱為“姻緣石”。
恩這個故事可以這樣解讀:為防創業者越做越大干掉自己,業界巨頭花重金入股其公司,使其死心塌地為自己打工……(哎扯遠了)
三生石是何時出現在小說里的?最早是在唐代,有個叫袁郊的翰林學士寫了本傳奇小說叫《甘澤謠》,里面有則故事叫《圓觀》,第一次提到三生石,但整個故事和姻緣沒啥關系,說是“因緣”倒還合適。
說主角之一的圓觀和尚很會經營寺廟,自給自足,人稱富僧,但他不光有錢,還是個音樂人(懂音律);另一主角李源本是高干子弟(公卿),但家中突遇變故,就把錢財全捐給寺廟,自己和圓觀同吃、同喝、同睡。倆人好得如膠似漆,也不管別人非議,一好好了三十年。之后某次出游,倆人鬧起別扭,一個要走水路,一個偏要走陸路。圓觀依了李源,走水路。但走著走著,河邊遇一位婦人,圓觀當即就哭了,說自己本該去做婦人的兒子,但因為拖著不肯投胎,所以婦人懷胎三年都生不下來。這下可躲不掉啦!圓觀就和李源約定,十三年后到天竺寺相會。過了十三年,李源果真在那兒遇到圓觀轉世的牧童,但牧童說咱倆再也沒法好啦!不如各自修行,總有再見之日。李源哭得一塌糊涂,但牧童說完扭頭就走,還邊走邊唱: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p>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溪山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p>
這兩首詩堪稱表白+分手之典范,情緒很飽滿,內容傳達很清晰:
1、今生我已投胎,是舊精魂了,所以前世你我之間風花雪月就不要再提了;再提也是徒添傷心而已。
2、但我對你還是有情誼的,否則也不會邀你再相會;雖然我已不是原來的那副肉體,但我對你的感情依然不變。
恩,雖然時間有點久,但好歹給了李源一個交代……
再后來,明代馮夢龍編了本《喻世明言》,其中不光引用了圓觀與李源“三世相會”的故事,更在此基礎上改編了一版“兩世重逢”,根本就是個古代同人小說,腦洞大開,主角成了蘇軾與佛?。]辦法蘇軾這人CP太多)。
這個故事叫《明悟禪師趕五戒》。說的是五戒禪師色心大動,把16歲養女紅蓮給睡了,師弟明悟禪師一番語重心長……不,其實是略帶酸意地寫了首詩譏諷他,五戒就羞愧地要命,留了封遺書說我這就去死了!結果真去死了(坐化了)。明悟一看,又悔又氣:你死得快是吧?看我不追你!跟著自己也死了……
到了下一世,這倆人一個成了蘇軾,一個成了佛印和尚,青梅竹馬,卻志向相反:蘇軾(五戒)痛恨學佛,一門心思做官,而佛?。魑颍┚拖裣榱稚商煸谔K軾耳邊碎碎念,勸他當和尚。倆人就這么以打嘴仗過日子,但又真心很要好。后來一個去京城當官,一個就到大相國寺出家;一個去杭州赴任,一個就追去杭州當住持。蘇軾這人也是倒霉,一生大起大落,經歷被貶、下獄、復職、再被貶、再復職,佛印都沒嫌棄,基本跟著。再后來,倆人回到前世所在的寺廟,蘇軾見一少女走來,終于想起紅蓮之事,恍然大悟,原來今生遭劫,皆因前世破戒。然后,兩人都釋然了。故事結局,他們差不多同時死去。
當然了這是小說,可別真以為蘇軾前世是個色和尚。但毫無疑問,這兩個與三生石有關的故事,都與男男情有關,難道是巧合嗎……
三生石最有名的一次“出鏡”還是在清代,曹雪芹干脆在《紅樓夢》里將其寫進第一回,說的是三生石畔上,一株絳珠草受日元精華,修成了女體……這就是黛玉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