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用自己的生命告訴后人色子頭上一把刀,搶兒子媳婦的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不僅是他,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溫,這些不都是死翹翹的例子嗎。
作為并非傳統中原王朝的開國之君,李元昊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我們先來說說,這個李元昊是何許人也。
夏州黨項李氏,夏州地區長期的統治者
李元昊出生于黨項族平夏部拓跋氏,其遠祖是鮮卑拓跋氏,也就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族,鮮卑消亡之后,拓跋氏的一部分后裔,西遷融入羌族,形成了黨項八部之一的平夏部。
唐朝中后期,在吐蕃的壓力下,唐朝實力退出河西地區,后來吐蕃勢力衰退,退出河西地區,黨項平夏部的拓跋氏就長期盤踞在夏州一代,到唐僖宗時期,黃巢之亂爆發時,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已經成為了夏州的偏將。
黃巢攻入長安后,拓跋思恭誓師討賊,被唐僖宗任命為左武衛將軍,權知夏綏銀節度事,平定黃巢之亂后,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后改所轄地區為定難軍,管轄夏、綏、銀、宥、靜五州土地。
李元昊的祖輩原本是拓跋氏的旁系,定難軍節度使的職位從李思恭開始,之后除李思諫、李李彝昌分別是李思恭的弟弟和孫子,其余從李仁福開始,都是李思恭弟弟李思敬的后代,原本是傳不到李元昊這一支的。
但是定難軍節度使傳到李繼捧的時候,李繼捧迫于內外的壓力,進入北宋朝廷,并將所轄的五州之地獻給了北宋,李元昊的祖父李繼遷得知后,與其弟李繼沖、親信張浦等人組織黨項各部背叛宋朝,并向宋朝的死敵遼國行賄,并表示愿意歸附,取得遼國的支持。
從此李繼遷成為了定難軍節度使,在遼國的支持下,不僅收復了祖輩留下的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還入侵北宋河西地區,攻克靈州重鎮,在遼國的承認下,即位成為夏國王。
因此來說,李元昊雖然是西夏的開國之君,但他不是創業之君,他的地位得來,有點類似于三國時期曹魏的曹丕,基本上是從父輩手中繼承下來的,當然并不是說李元昊就是吃白食,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的紈绔子弟,他本人也是比較有才能的。
擊敗宋朝、遼國,李元昊稱帝,西夏建立
宋仁宗時期,李元昊的父親李明德去世,李元昊成為了大夏國王,繼位之后,李元昊積極準備稱帝建國,用了三年時間,擊敗回鶻,奪取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權,逐漸積累了與宋遼兩國對抗的實力。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親信大臣的擁立之下,在興慶府登基稱帝,國號稱大夏,次年李元昊派出使者向宋仁宗上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宋仁宗斷然拒絕了李元昊的要求,李元昊借助遼國的勢力,對抗宋朝,宋夏兩國爆發了數年的戰爭。
從公元1040年到1042年,西夏向宋朝發動了多次進攻,在決定性的三場戰役中,都取得了大勝,李元昊在三川口之戰中,以十萬大軍,全殲宋朝劉平、石元孫部數萬步騎大軍,兵臨延州城下。
次年四月,西夏軍進攻宋朝涇原路,李元昊借助西夏軍騎兵的優勢,提前在好水川設下埋伏,擊敗宋軍救援的環慶路數萬大軍。1042年,李元昊再攻涇原路,兵鋒直指渭州,在定川寨擊敗涇原路經略安撫招討副使葛懷敏率領是宋軍,兵臨渭州,大有踏平關中的氣勢。
定川寨之敗后,汴京城一片震驚,此后范仲淹主政西北,宋朝也開啟了“慶歷新政”,對西軍內部的將帥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體對西夏的防御體系和策略也進行了改變,李元昊對宋作戰的壓力也不斷提升。
在西夏國內,因為連年作戰,矛盾也在一步步加劇,李元昊想再度大規模進攻宋朝已經很難做到了,更加嚴重的問題是遼宋關系在宋仁宗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緩和,遼國和西夏的關系逐漸降到了冰點,開始出現破裂,西夏不得不和宋朝進行議和,避免被兩面夾擊。
遼興宗原本計劃破壞宋夏和議,以坐收漁利,但是別人沒那么啥,宋朝拒絕了遼國的要求,遼興宗沒有辦法,自己親自下場了,于公元1044年,親率騎兵十萬,分三路渡過黃河,入侵西夏境內,遼夏戰爭爆發。
李元昊率軍在賀蘭山以北迎敵,自知難以力敵,于是一面派出使者向遼興宗求和,一面率軍后撤,以空間換時間,并且派兵切斷遼軍的糧草供應,但遼興宗同意議和之后,李元昊趁遼軍饑餓的時機,率軍突襲遼軍大營。
不想遼軍戰力不是宋軍那種戰五渣,險些陷在遼軍圍困之戰,索性天公作美,突然風沙大起,遼軍被迷住了眼睛,西夏軍趁機猛攻,遼軍潰敗,遼興宗僅帶幾個隨從逃回,此戰之后,李元昊并沒有忘乎所以,立即向遼國講和,自此西夏的地位得以確立。
沉迷酒色,廢太子而娶其妻,被兒子殺死
李元昊的死,源于其皇后野利一族被誅殺,李元昊雖然有著超高的政治和軍事能力,但是卻生性暴戾、喜歡猜疑,總是以殺虐解決反對的聲音,而且對待與自己親屬的外戚,母族衛慕氏、叔父嵬名一族、妻族野利氏,手段非常殘忍。
在李元昊擊敗遼宋的戰爭中,來自皇后野利氏一族的野利旺榮、野利遇乞立下了赫赫戰功,二人善于謀劃,統領是“山界”士卒是西夏軍中戰斗力最強的軍隊,因二人在擊敗宋軍時,立功最大,被宋朝將領嫉恨。
李元昊晚年生性猜忌,嗜殺成性,宋朝將領種世衡利用李元昊的猜疑,借助野利旺榮派部將浪埋等人詐降宋軍的機會,送重金給野利兄弟,并寫信離間李元昊與野利兄弟,最終李元昊相信了種世衡的離間計,誅殺了野利旺榮、野利遇乞兄弟一族。
不久之后又廢黜了皇后野利氏、太子寧令哥,此前還將寧令哥已經訂婚的妻子沒移氏搶進后宮,太子寧令哥失去了地位、妻子及靠山野利氏,整天擔心被父親李元昊殺死,權臣沒藏訛龐挑唆寧令哥殺死李元昊,便擁立他為皇帝。
年輕氣盛的寧令哥,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妻子被奪,母親和自己被廢黜,兩個舅舅全家被殺,于是決定殺死父親李元昊,奪取皇位。
在母族親戚野利郎烈的幫助下,提著一把刀就沖進了李元昊的后宮,趁李元昊醉酒,一刀就割下了李元昊的鼻子,但終究因為害怕,不敢對自己的父親下手,扔下刀就跑了,躲在了沒藏訛龐的家里。
李元昊在次日重傷不治身亡,寧令哥被沒藏訛龐下令逮捕,并很快誅殺,同時被殺的還有前皇后野利氏及其他野利族人,李元昊年僅一歲的幼子李諒祚繼位,是為夏毅宗,沒藏氏把持朝政。
沒藏訛龐之所以要挑唆寧令哥殺死李元昊,原因很簡單,李諒祚的生母沒藏氏,是他的親妹妹,只要寧令哥刺殺李元昊,不論成功與否,自己的外甥李諒祚都將會成為最后的贏家,可惜已經被恐懼和仇恨迷住雙眼的寧令哥,并沒有看出沒藏訛龐的險惡用心。
李元昊的死,告訴世人,做人太渣,天道好輪回,上蒼饒過誰,如果他能夠心存寬容地對待皇后野利一族,肯定不會有殺身之禍了,其身不正,自然妖孽橫生,任何人不可能一輩子無懈可擊,如果人心不正,總會被野心家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