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0多年之前,中國的土地上,曾經有過一個王朝,它的名字叫做“西夏”。
西夏是由黨項人創造的王朝,它一度強盛繁華,氣勢直逼中原的大宋江山。
西夏的開國之君名字叫李元昊,他是一位集勇猛與智慧的黨項人。
李元昊的祖父是李繼遷,本姓拓跋氏。
唐朝末期,黨項族的首領拓跋思忠因為幫助唐朝平叛立下了大功,所以被賜李姓。
當時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其族叔)愛其才,授年僅12歲的李繼遷為管內都知蕃落使。
北宋初年,開國皇帝趙匡胤統一了中原。
趙匡胤登基后,想要收回夏州的地方政權,但是一直到公元982年(北宋太平興國七年),李繼遷捧才獻地給宋朝稱臣。
宋太宗派使者要求將李繼遷捧五服之內的宗族作為人質進入汴京。
李繼遷不甘心做宋朝的臣子,當他得知族兄五州(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盡歸宋后,便與親信張浦商量,以乳母亡故,需要下葬為由,帶了一批黨項人逃出了城。
李繼遷離開汴京城后,往距離夏州三百里的地斤澤 (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聯結黨項豪族,抵抗宋朝。
但是當時的李繼遷實力不夠,他不敢公然稱帝。
李繼遷在臨終前,囑咐兒子李德明向宋求和,保存實力,以圖將來。
李德明聽從父言,暫時與宋朝修好,保存實力。
城府極深的李德明一方面與宋和好,一方面又向遼稱臣,接受了兩國封號,并且伺機向西發展。
在李德明數年的苦心經營下,他的勢力范圍大增,轄區內的經濟也得到了發展,這為李元昊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元昊是一個桀驁不馴的野心家,他長相高大英俊,心如鐵石,智謀超群。
李元昊在年幼時就放蕩不羈,討厭陳規舊俗,他愛騎著馬兒,肆意狂奔,如入無人之地。
李德明對這個兒子內心是矛盾的,他既欣賞李元昊的勇敢,又擔心李元昊的張狂。
李元昊一向心高氣傲,他早就不想對宋稱臣,他在其父李德明去世后,立即著手準備稱帝事項。
在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之前,他決定創建黨項人自己的文化。
李元昊首先廢除了唐、宋賜給黨項王族拓跋氏的李姓和趙姓,改姓"嵬名氏",自己則更名霄,號"兀卒"。
不久之后,李元昊又下達了"禿發令",他率先剃光了頭頂,穿耳洞戴耳環。
當時的黨項族百姓漢化已久,對李元昊的改革不以為然。
憤怒的李元昊命令部族百姓限期三日,必須執行,有不從者立刻處死。
黨項族的百姓們知道李元昊心狠手辣,他們心中就是再不愿意,也只能改變以前的生活習慣。
李元昊聰明過人,他精通中原文化,深知文化對國家的重要性。
因此李元昊在稱帝之后,創造了黨項族專用文字,即“西夏文字”。
為了普及西夏文字,李元昊設立了“蕃學”,專門教授西夏文字。
不僅如此,李元昊還完善了官制。
李元昊依照宋制設立百官,建立黨項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國家機構。
李元昊設蕃、漢兩個官僚系統,蕃官系統,,他們的職號分別是一一
“寧令、漠寧令、丁盧、丁弩、素貴、祖儒、呂則、樞銘。漢官系統機構有:中書、樞密、三司、御史臺、開封府、詡衛司、官訓一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院、磨勘司、文思院,“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
李元昊后來改宋朝的二十四司為十六司,分理六曹。
隨后,李元昊又按宋制設立尚書令,掌十六司事務。
從此以后,西夏有了完善的官制,百官們各盡其職,生機勃勃。
除此以外,李元昊也很注重搜羅人才,特別是對來自中原的人才加以重用,含不分貴賤。
這些來自中原的人中,有兩個人特別優秀,他們就是張元與吳昊。
這兩個人皆是飽學之士,但在宋朝不受重用,無奈之下轉投西夏。
求賢若渴的李元昊對這兩個人十分的器重,他的很多治國方略、入侵宋朝的策略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自古以來,良禽擇木而棲,張元與吳昊也是如此。
李元昊稱帝之時,宋朝的皇帝是宋仁宗。
李元昊通過張元與吳昊,探聽到宋朝重文輕武,兵力部署并不強大。
李元昊決定發動對宋的戰爭,他一連打了四場大勝仗,殲滅了北宋在西北的精銳部隊數萬人。
在三川口和好水川之戰中,宋軍損失慘重,許多名將都葬身此地。
公元1044年,西夏又跟遼國反目成仇,李元昊在河曲(今內蒙古境內)打敗了御駕親征的遼興宗。
此后的數年之間,李元昊連勝遼宋,不可一世。
這時的李元昊絕對是位英明神武的君王,他歷經了千辛萬苦,將西夏王朝推向了顛峰。
不過這繁華的背后卻隱藏著一股洶涌的暗流……
這股暗流就是李元昊那捉摸不透的古怪性格。
李元昊雖然雄才大略,但他多疑善變,六親不認。
“到處都是敵人,四周都有危險。”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李元昊每天都會神經緊張,他總是用懷疑的眼光看著自己身邊的人。
李元昊的一生妻妾成群,但是有記載的后妃卻只有8位,除了一位早逝外,其余的都死于橫禍。
李元昊在繼位之后,擔心大權旁落,為了防止外戚篡權,他實行了殘酷的“峻誅殺”政策。
開運元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十月,李元昊母親一族的首領衛慕山喜密謀殺害李元昊。
李元昊為人精明干練,他很快就察覺到了……
于是,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在河中。
李元昊滅了山喜一族之后,他又用藥酒毒死了母親衛慕氏。
衛慕氏家族的人全死光了,李元昊終于放下了心。
衛慕氏的首領縱然有罪,但其他的人是無辜的,尤其是李元昊的母親,她生下了兒子,卻死在兒子之手,這是何等的悲哀。
可是在李元昊的心里只有權力才是他的命根子,至于其他的都無足輕重。
李元昊的第一任皇后衛慕氏,是他的結發妻子,也是他的表姐,后來遭野利皇后誣陷,被李元昊所殺。
李元昊身邊的妻妾都是非常不幸的,如妃索氏,妃都羅氏,妃咩迷氏,憲成皇后野利氏,妃耶律氏,沒移皇后,沒慕氏都因為各種原因,無一例外地死于非命。
李元昊是個極端的利已主義者,除了他身邊的女人外,跟隨他的大臣們也是心驚膽顫,不知道哪一天會觸犯龍顏,全家遭殃。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元昊越發的昏庸,他沉于酒色之中,常常不理朝政。
大慶二年(宋景祐四年,1037年)九月,李元昊殺死叔父左廂監軍使嵬名山及其子。
其后,李元昊又將計就計除掉了曾經的心腹重臣,野利皇后的兄長野利旺榮和野利遇乞兄弟。
李元昊年老之后,他的疑心更重了……
妻妾不可信,大臣不可信,兒子也不可信。
唯我獨尊的李元昊陷入了可怕的孤獨之中,他四處殺戮,貪杯好色。
凡是他看中的美女,無論是誰,都得服從。
1042年皇后野利氏的第二個兒子寧令哥被立為太子。
寧令哥長大之后,李元昊親自為其選了沒移氏為妻。
但當李元昊看到沒移氏長得如花似玉,他立即將這個女人占為己有,封沒移氏為“新皇后”。
在蠻橫霸道的李元昊看來,父親接收兒子的未婚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天下都是我的,何況一個女人。”
李元昊心安理得地將沒移氏抱在懷里,淡笑風聲,飲酒作樂。
可是讓李元昊沒有想到的是,寧令哥難以忍受奪妻之恨,再加上沒藏加上大臣訛龐的挑唆,心中對父親充滿了怨恨。
不甘受辱的寧令哥持戈闖進了父親的寢宮,此時的李元昊正摟著沒移氏,他抬起頭看見了滿臉怒容的寧令哥。
寧令哥手持戈,怒火沖天,死盯著李元昊……
專橫跋扈李元昊不知道為什么,他的眼睛里,突然閃過一絲恐懼……
寧令哥手持戈刺向自己的父親,李元昊沒有被刺死,但他的鼻子被削去了。
李元昊當場流血不止,于夏天受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正月初二死去。
李元昊一世英雄,卻因荒唐好色,無情無義,而死在自己兒子手中,那個時候他只有45歲。
寧令哥則以弒君之罪被處死了……
沒移氏被另外安置,生死不明。
在這場爭斗中父子俱敗,沒藏氏家族漁翁得利,成為了朝廷的新貴,他一手遮天,為所欲為。
現在仔細想一下,或者這件事情原本就是一個陰謀,一個利用李元昊昏庸無道的詭計。
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延續了180多年,由于他后期的荒淫殘暴,將原本生機勃勃的西夏拖入到外戚專權的黑暗歲月。
西夏囯力逐漸衰敗,傳至第十帝時,氣數已盡。
在蒙古大軍的瘋狂地進攻之下,整個西夏王朝最終湮沒在風沙下,讓人嘆息悲哀。
李元昊是英明的,也是昏庸的,是勇猛的,也是膽怯的。
回望西夏王陵,不由感慨萬千,古今帝王將相,化作一杯塵土。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癡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