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就像一棟房子多少可以居住一樣,一本書多少也可以閱讀一下。可讀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達到了建筑學上最完整的整體架構。最好的書都有最睿智的架構。雖然他們通常比一些差一點的書要復雜一些,但他們的復雜也是一種單純,因為他們的各個部分都組織得更完善,也更統一。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087
苦茶案,通過與建筑進行對比,作者試圖對書籍的可讀性加以闡釋,一本值得讀的作品,往往是結構比較完善的,這就像是設計好的建筑,居住起來也比較舒服。同樣一本書,如果精心的安排,也會對讀者有非常大的幫助,人們能夠從良好的秩序安排中,找到作者的意圖。
同樣,寫作也需要理性安排,并非是單純的文學創作,良好的作家其實是理性架構能力比較強,人們能夠從他的作品中,非常好的接收到作者的表達傾向,這樣以來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13. 作者擬定了綱要,以寫出一本好書。而你則要擬定你的綱要,才能讀得明白。如果他是個完美的作家,而你是個完美的讀者,那你們兩個人所列的綱要應該是相同的。如果你們兩人之中有人偏離了朝向完美的努力,那結果就免不了產生許多出人。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099
苦茶案,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就需要嘗試通過撰寫閱讀提綱的方式,來幫助我們理解整部書的結構。同樣,如果作者的寫作提綱與讀者的閱讀提綱能夠完全重合,那么就意味著作者已經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意圖傳達給讀者了。事實上,這其實很困難,人們一方面很少去撰寫閱讀提綱,另一方面,也很少嘗試與作者溝通。不過,如果我們能夠開始嘗試用提綱來理解作者的時候,其實也是主動閱讀的開始。
14. 盡管這些規則是一體兩面,但實行起來卻不相同。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著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制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他的目的是,用藝術的手法將骨架隱藏起來,或是說,在骨架上添加血肉。如果他是個好作者,就不會將一個發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樣的,也不會瘦得皮包骨,讓人一眼就看穿。如果血肉勻稱,也沒有松弛的贅肉,那就可以看到關節,可以從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中看出其中透露的言語。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101
苦茶案,作者為了掩藏自己的意圖,將圖書的結構深藏在素材之中,而讀者則需要從大量的內容中,將作者的寫作結構和意圖尋找出來,這就像藏寶游戲,作者將寶藏埋藏在書籍的某個地方,等待讀者的挖掘和發現。當然,如果作者能夠用比較精致的結構進行撰寫,那么這本書就更具有美學價值,事實上,我們看到的許多圖書,缺乏的恰恰就是精致地構架能力。更多是粗糙的框架和冗雜的資料,看起來讓人昏昏欲睡。
15. 一般來說,閱讀的過程與商業上的過程正好相反。商人通常是在找出提案是什么后,才會達成共識。但是讀者卻要先與作者達成共識,才能明白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以及他所聲明的是什么樣的判斷。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126
苦茶案,接受作者的假定,這是進入作者思想世界的鑰匙,很多人讀不懂作品,恰恰是沒有關注作者的基本假設,從而無法進入到作者的論證結構。更有甚者,如果跟作者的假設本身就是逆反,那么這本書的閱讀心情就不免是煩躁和厭惡了。因此,想要正確閱讀一本書,首先就不能否定作者的預設,根據他的視角展開整本書的敘述。如果,真的要批評,那么不妨在閱讀完成之后,通過論證框架加以糾正。
16. 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或許你不這么認為,因為作者一路說個不停,你卻無話可說。如果你這么想,你就是并不了解作為一個讀者的義務——你也并沒有掌握住自己的機會。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149
苦茶案,閱讀的樂趣恰恰就在于交流,無論是向作者學習,還是對作者加以駁斥,這種交流是閱讀的樂趣所在,如果我們單向性地接受,就失去了閱讀的最大樂趣。作者固然是喋喋不休地敘述,但是我們也不能聽而不聞,學而不思。只有我們將自己的思考,轉化成札記和文字,這樣才能開始對作者的觀點加以回應。這種回應或者是贊同,當然也可以是反對,只是我們需要將自己的看法準確的表達出來。
17. 這么多年來教學生閱讀各種書籍的經驗中,我們發現遵守規則的人少,違反規則的人很多。學生經常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說些什么,卻毫不遲疑地批評起作者來。他們不但對自己不懂的東西表示反對意見,更糟的是,就算他們同意作者的觀點,也無法用自己的話說出個道理來。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156
苦茶案,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很多人不懂閱讀,更不懂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們需要形成對話,這需要我們首先必須聆聽,然后再根據聆聽的結果,進行對話。這個過程,如果沒有養成習慣,那么我們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讓對話變成對牛彈琴。如果,我們不能聽懂作者的意圖,那么評價就是無的放矢。閱讀和理解是結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對于作品的理解,無論正面的贊揚,還是負面的批評,都會顯得毫無意義。
18. 把談話當作是戰爭的人,要贏得戰爭就得為反對而反對,不論自己對錯,都要反對成功。抱持著這種心態來閱讀的人,只是想在書中找出反對的地方而已。這些好辯的人專門愛在雞蛋里挑骨頭,對自己的心態是否偏差,則完全置之不顧。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158
苦茶案,閱讀是需要經過嚴格地訓練,才能達到理解的彼岸。如果,我們不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正確的理解,那么就會陷入一種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情緒之中。這種閱讀,往往會產生一種錯位理解,即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于任何跟我們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都有能力進行批判。當然,這種閱讀的效果,往往是最糟糕的,因為這樣既不能理解,也不能產生新的知識,我們看到的只有情緒化的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