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好回想一下,小時候呆呆看過什么。挑選一個印象或一幅畫面寫出來。
人們對兒時的回味,往往夾雜著許多特殊的情愫,銘刻腦海,揮之不去。
小時候,宿舍后邊是一處老舊紡織廠所屬的院落,院落里散布著很多棵當時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樹。閑暇時,那兒便自然成了我們這些“熊孩子”的聚集地。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我們“豐收”的季節。每年這個時候,院落大樹上的綠色果子總會神奇地落滿一地,那是我們爭奪的寶貴“資源”。墨綠色的堅硬外殼,上面節滿了小突刺,拿在手上,活似一個起滿雞皮疙瘩的荔枝。但它不是水果,也不能吃,我們都叫它“松子”。
院子角落里,有一個廢棄的金屬碾子,那是我們的“實驗室”。我們總是好奇地把撿來的“松子”在碾子里碾壓。果殼破裂,一股綠油油的汁液從內滲出,好似生了病一般從鼻孔涌出的濃稠鼻涕。
更多時候,“松子”是用來“打仗”的。秋日午后,陽光正好,孩子們早早地在院子匯集。我們分成兩隊,首先,各自搜尋自己所需的“松子”,這些是“炮彈”。“炮彈”搜集完,就進入到“戰爭”階段,孩子們紛紛占據一個有利地勢,緊接著,便是兩個陣營瘋狂的“火力交鋒”。
那時,我們不知疲憊。不覺的,太陽已落西山,院子里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和我們身上斑斑點點的作戰“傷痕”,也許,還有回家后爸媽的一頓教訓。
現在,那個舊紡織廠已經沒了,院子也沒了,大樹沒了,“松子”也沒了。高樓林立的都市叢林在這里拔地而起,我們迎來了一個繁榮的新時代。但,再也找不著的,是那些“松子”。
2、嘗試隨時記錄,確定自己更適合手機記錄還是筆記本記錄。記錄兩天后發一張筆記本截圖或照片。
我實在是沒有隨手記錄東西的習慣,翻看了自己以前的各種筆記本和手機,也沒能找到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這題只能無奈略過了,深感慚愧~不過今后還是會盡力去嘗試各種記錄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