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作為新手寫文章若沒有大綱,文章結構就容易松散。所以,在沒有寫完大綱時,最好不要先動筆。
雖然,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可以根據腦子里的大綱來寫作,但只有極少數作家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新手不應該嘗試。
恰當地界定題材和主題,就已經有了大綱的基礎。
一、什么是大綱
大綱是創(chuàng)作框架與核心要點的結構體系。
大綱指系統(tǒng)性梳理內容要點的結構化工具,既可作為文本創(chuàng)作的基礎框架,也可延伸為項目管理的關鍵節(jié)點規(guī)劃系統(tǒng)。
根據類型化功能特征,大綱可以分為三類:文學創(chuàng)作大綱、學術研究大綱、項目管理大綱。
“大綱",其實就是一種 寫作的框架和指南,它就像建筑藍圖一樣,幫助你清晰地規(guī)劃文章的結構,理清思路,確保文章有條理,有邏輯,并且能夠完整地表達你的想法。
大綱應該有多長,應該有多少細節(jié),沒有定論,完全取決于個人:做一件事情,行動大綱的細節(jié)水平取決于你對題材了解的程度,以及文章的復雜程度。計劃要有多詳細。
下筆寫文章之前,就要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謹慎的樂觀主義,謹慎的懷疑,還是絕對的悲觀。到了制定大綱的時候,盡可能明確地寫下你的結論。
你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大綱呢?這取決于主題的性質,因此無法給出絕對的規(guī)則。
二、支線的誘惑
支線”的意思是:(1)與題材和主題相關,但并不是必要的部分;(2)來自全新領域的內容。這對非虛構寫作的危害非常大。比如,你在談論政治,然后你發(fā)物理、心理學或美學方面的支線很精彩,就想把這些內容擠進來。這足以毀掉你的文章。
你的知識面越廣,越具有整合性,就越容易受到支線的誘惑。
三、柏拉圖式的邏輯順序
柏拉圖式的邏輯順序是指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將所收集的數據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這種順序排列的方法被稱為柏拉圖分析。
決定大綱邏輯順序的原則是什么?是包含了大量具體事物的抽象理念。你可以規(guī)定如何使用這些原則,但不要規(guī)定如何運用具體事例。沒有哪套原則可以給你唯一的邏輯順序。
文章的整體性要好,大綱就要詳盡。所謂詳盡,要求的是清楚明白,而不是細節(jié)淹沒了要點。整個寫作過程中,你需要把握要點,以保持抽象的整體性。
四、錯把關聯(lián)性當成邏輯連續(xù)性
兩個方法論:
1、最重要的是我稱之為“烏鴉認識論”]的東西。
大綱的目的是讓你把握文章的統(tǒng)一性和整體性。這就是為什么我強調,每個人要按照自己的目的來制定大綱。
2、第二個方法論是亞里士多德的目的因概念。在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插圖]中,我們的生活中持續(xù)發(fā)揮作用的是目的因和動力因。動力因在物質層面運行:有特定的行動者的起因,就會有特定的效果。目的因與意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