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離職,跳槽,換工作,如果再倒退幾年,看一個人的工作經歷,一份工作不到兩年就換,或做了一年多就換,可能會貼上“不穩定”的標簽;但在當下,工作一年就換工作,跳槽,離職的人比比皆是,若一個現象普遍存在,那就沒什么特殊可言,更沒必要去貼標簽。
? ? ? 當然,今天并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要討論的是關于換工作前的準備,也許會對準備換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有幫助,這次主要是偏向于已經有工作經驗作為前提。
? ? ? ?每個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是換工作,無論是出于對當前工作的不滿,公司氛圍的不融洽,還是薪資已經無法滿足自己,或是在這個崗位上學習不到更多知識,阻礙自己職業規劃等等都可以作為這份工作離職的理由。但是如果準備換工作,僅僅想好離職理由是遠遠不夠的
一;確定自己的方向
? ? ? 既然已經確定要換工作,對下一份工作的要求就要有標準,如;下一份工作必須要涉及哪方面的工作內容、是偏技術崗還是偏管理崗、薪資最低下限在多少、工作地址范圍等,要和自己上一份工作對比去計劃,換工作一般有兩種趨勢的變化;(大中小企業不同)
一;職位上升,薪資可能會提升,從技術到管理,或更高;
二;薪資提高,崗位可能不變,從之前的新手到專業人員的價位;
其他如轉行不在討論范圍內。所以首先要有明確的方向,不盲目去找。
二;總結最近一份工作的精華
? ? ? 作為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面試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做的簡歷多么華麗,雖然簡歷也是找工作的一部分;但如果在現場面試中表現并沒有那么華麗,然并卵。
? ? ? ?所以要準備自己工作中的精華,簡單說,可以自己試著陳述一下自己的工作內容,最近的工作業績,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自己的工作給公司帶來的價值;更多的是簡歷上沒有的內容,或是親口說出來的更有價值和真實性。在面試中溝通最重要,HR想通過溝通找出面試者的問題所在,以及最根本的需求,這些并不是是簡歷能詮釋的。所以,面試之前,梳理自己上一份工作內容123....思路明確,條理清晰,可以更多展示自己優勢。
三;請了解最常見的面試方法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除技術面試外,大部分面試會用以下幾種面試方法。
一;STAR+BEI
(situation)環境,(task)任務,(action)行動,(result)結果
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行為事件面試法
S:當時的公司在哪里?做什么的?規模多大?部門分多少?你們部門有多少人?
T:當時你們部門主要是做什么的?你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其他工作是否有涉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A:根據你的工作內容你是如何開展工作的?用到哪些工具?需要那些人協助?如果解決不了問題怎么辦?
R:當時的工作任務你完成了多少?如果沒有完成你是怎么處理的?
根據STAR所了解的信息可用BEI推測未來行為發展趨勢
二;打破沙鍋問到底壓力面試
? ? ? 你當時的工作內容中最重要的4項是什么?為什么第一項是這個?你是怎么完成的?最近第一項的業績是多少?什么時間完成的?帶來多少利潤?提成點是多少?花費了多長時間?遇到過什么問題?怎么處理的?整個公司有多少人完成了任務?最好的做到多少?就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深挖,就像一顆樹干,向下生長,根部四面八方延伸,包括最基礎的,也包括相關的問題。
? ?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這種面試方式,目的是,在我們被帶入這種面試時知道HR這樣問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為了通過詢問工作細節,判斷工作能力,確定工作真實性",所謂細節出天使,當然有些還存在壓力面試成分;做到臨危不懼,胸有成竹,把自己的優勢全力去展現,不會因為一些面試技巧而影響發揮。
四:面試完后的總結
? ? ? ?每次面試完之后,都會有結果,成功更好;但是如果未入選,請不要灰心,也不要要急躁,反思這次面試的過程,是哪里出問題了?是自己回答的問題?崗位JD的匹配度?還是自己的形象?對細節把握不到位?沒有展示出自己的全部?還是被一連串的問題問的亂七八糟?我們遇到這些問題最好的回答是什?我們怎么做可以做的更好?可以自己再總結下。避免下次不會再發生。
? ? ? 當然;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點,如著裝,守時,簡歷,對方崗位的JD和自己的匹配度,禮貌問候和道別,微笑等,作為已經出來工作了有經驗的人,就不一一列舉怎么去做了。
最后干貨
一:每次面試完如果失敗,請找上次的不足之處,如何做才能更好,不要盲目再拿上次的原版重蹈覆轍。
二:換工作要有目的,為了更多的薪酬,更好的環境,更高的職位,更多的學習機會,一定要有標準或提升。
三:最好是騎驢找馬,找到下家再離職,空檔期間誰也無法把握,保險起見;當然如果有能維持自己生活能力的可以無視。
? ? ? ?希望每個職場人士在找工作前,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