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關羽是家喻戶曉的著名歷史人物,一個是智慧的代名詞,一個是義氣的代名詞。
諸葛亮和關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之所以如此之大,小說《三國演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它總體風格是尊劉貶曹,對蜀漢的主要人物進行了神話創造。
《三國演義》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給諸葛亮和關羽制造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等,關羽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這些經典故事讓讀者看的過癮,令諸葛亮和關羽的形象高大、完美起來。
這就成為了貶低諸葛亮和關羽的理由之一,認為他倆的能力是被小說吹出來的,歷史上的二人根本沒有小說中那么厲害。
小說雖然在對諸葛亮和關羽的塑造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但歷史上的二人也同樣是佼佼者。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天文才能最為突出,隆中對時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目標,為劉備規劃出發展路線。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反而不是最強的,劉備當時最倚仗的軍師是法正。諸葛亮并沒有在軍事上有太耀眼的表現,即便是他六出祁山討伐曹魏,也沒能戰勝司馬懿。
貶低關羽是因為他們覺得關羽太傲氣,馬超投降劉備后,關羽居然要入川和馬超比試武藝。封五虎將時,關羽卻看不上老將黃忠。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關羽剛愎自用,大意失荊州。關羽丟掉荊州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劉備元氣大傷,東征孫權慘敗而歸,導致蜀漢國力驟減,好幾年才恢復過來。
畢竟人無完人,再厲害的人也有弱點。即便真有完美之人存在,那他本身的完美也會是被議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