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裝修設計之初,關于書房的布局就一直在我腦海里反復設想,要有整排墻面的書柜,中間擺放能容納一家人同時學習辦公的大大的書桌,書桌上方頂上有垂吊的提供閱讀照明的燈具,靠窗的位置擺放那架二十年間歷經多次搬家折騰也始終跟隨我們身邊的鋼琴,還有書房通向花園那面墻要做滿大大的落地推拉門窗…裝修方案幾經推敲,我始終堅持讓裝修師傅全部按照我的意見來搭建規劃空間位置,即使犧牲地下室層高和采光也要充分保證書法的功能性和舒適度,那時的我就已經十分準確地預見到這個書房將是我們家最重要的公共空間。
搬進新家一年多了,果然,書房成了我們家使用頻率和發揮價值最大化的空間,除了吃飯睡覺,我每天的絕大部分時間幾乎都在這里度過,孩子們的周末和假期時間更是如此。去年5月份涵姐姐暑假回來后又gap了一學期,家里人更多了,書桌常常被霸占得滿滿當當。
而我在搬家之后恰好又發展了新的一大興趣-喝茶。起先是手里有一套建發贈送的茶具,我在淘寶買了茶席,又在山姆添置了摩飛的煮茶爐,就模仿著曾經去浣月茶室上過的公益茶課的樣子,開始泡起茶來。這個時候我所接觸的茶類,還僅僅停留在綠茶,因為一直以來王先生只喝綠茶。我們比較喜歡的是蒙頂山的甘露,剛好春天又去了一趟蒙頂山。買了新出的明前甘露,我喜歡用一只玻璃小壺泡甘露,先燒水溫杯然后投茶聞香,接著快速沖泡出湯,玻璃壺可以欣賞茶葉被水沖泡在里面翻滾后漸漸舒展的樣子,清晰的看到甘露的茶毫蕩漾在茶湯里,這樣沖泡喝到的茶清香帶著甘甜的味道,比以往長時間浸泡在一個大磁杯里那種苦澀的茶好喝多了。我特別享受這個過程,每天都要擺開茶席擺弄一番,還特意買了一本書回來學習《從喝茶到懂茶》,開始想要嘗試其他不同茶類。王先生也很配合,又在山姆好物上面買了西湖龍井、云南古樹滇紅以及老白茶給我,還幫我添置了一把紫砂壺。
器物慢慢添置多了,這張書桌上漸漸有施展不開的感覺,尤其是暑假到來三個孩子在家,各人都占據了一頭,剩下四分之一的位置留給我,我每天又要寫書法又要畫畫,還要泡茶,每做完一件事情就要收拾一番桌面才能進行下一項,實在是不方便,還好書房空間足夠大,我琢磨半天,指揮孩子們把大書桌換了方向挪個位置,騰出了一個空間,正好可以再安放一張茶桌,哈哈哈,這樣一來我就有了自己獨享的茶桌,我把茶桌后方靠墻位置擺放了適合收納茶器茶葉的矮柜和博古架的組合,在宜家購買的移動式藤編雙層小推車正好放置燒水爐在右手邊,一個完美的茶空間出現了。
于是書房變成了一張書桌一張茶桌的格局,正好涵姐姐在家,對于我每天鋪開茶席燒水泡茶這樣具有強烈儀式感的事情自然很感興趣,每每湊過來和我一起學習泡茶,泡茶是一件需要專注的事情,靜下心來細致地觀察才能捕捉到每一種茶葉不同的呈現,體會到品茗的美好,我們一起饒有興致地沉浸其中。王先生在書房都沒有專屬的位置,通常只是在門口的那把躺椅上看書,他是負責品茶和評茶的那一個,兩兄弟也不例外,他們只是在書桌前忙自己的,但泡好了茶,老爸總不忘記給他們端來兩杯分享。大部分的時間,在這個大大的書房空間里,我們一家五口安靜的、和諧的共處在一起,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事情,各有各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