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有一次,跟媽媽聊起“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的話題。
我本科的學校屬三本院校,學歷的含金量不高,當時工作不太順心,工資也很低,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浪費了四年時間與金錢。
但媽媽當時的回答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學歷在手已經很好了,你還可以不用像媽媽一樣,一輩子困在家里?!?/p>
她不過小學畢業(yè),雖然從未涉足過社會,日子過得很簡單,但她深知全職主婦的艱辛。
她是不希望我跟姐姐重走她的路,只為家庭而活。
她這輩子因為在家里的地位低受過太多苦,所以她任由我們自由發(fā)展,不刻意教我們要聽話懂事,讓我們養(yǎng)成個性十足、十分有主見的性格。
現(xiàn)在回想,還好媽媽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讓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個抉擇中,都堅定地相信自己的聲音。
從小到大,她從未刻意教我們干家務活。
能自己做的她都盡量自己解決,讓我們專心過童年,專心學習,專心做自己的事。
我以為是媽媽特別寵愛我們,不舍得讓我們做家務活。
進入青春期,我對下廚產生濃厚的興趣。
從不正眼看媽媽煮菜的我,一有空就站在旁邊看她下廚。
媽媽見我這么有興趣,便讓我試著打下手,煮菜切菜。
結果我連這些最簡單的活都干不來,更別說炒菜了。
媽媽在一旁偷笑,輕輕地說了句,不會這些也好,不能像我一樣一輩子做家務。
原來她是不愿我們從小被以“賢妻良母”為目標而培養(yǎng),她希望我們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做主人,而不是受盡致使的客者。
她為家庭的付出,在爸爸跟壞心眼奶奶眼中是理所當然,累也是應當?shù)?,不該發(fā)泄,要忍耐。
就連外婆得知她受苦,也一味叫她忍耐,而不是奮起反擊,拒絕奶奶的一些無理無情的要求。
當年她年紀小,只能聽從外婆的教誨,做一個低眉順耳任人宰割的小媳婦。
但當她終于人到中年,不堪忍受奶奶年復一年的過分欺負,她才為自己反抗,但為時已晚,兩個人畸形的婆媳關系,永遠停留在過往。
我跟姐姐的性格都很強勢,她也未阻止我們惡野蠻生長。
她深知不受欺負的最好武器就是自己強大,才能不受他人白眼。
我出嫁時,她提醒我,在婆家不要太乖,不要太勤快多為自己考慮。
我運氣好,雖然跟公婆同住,但他們非常尊重我,從不勉強我。
但我許多朋友的運氣就沒那么好,遇到強勢的婆家,自己又不敢反抗,只能做牛做馬,任人宰割。
除了婆家人的壞,很大原因是因為她們自身不夠強勢。
懷孕生子坐月子,所有重大決策都不容她們自己做主,都要聽從丈夫、公婆的意見。
反觀我姐姐,跟婆家的關系也不好,她所幸跟他們少來往,懷孕生子也自己來,坐月子去月子中心,日常的許多決策,壓根不讓婆家人參與,最大程度管理自己的人生,不讓他們插手。
正如媽媽所表達,嫁人不是為了給婆家人做牛做馬,而是與他們相敬如賓。
若他們不仁,也不要忍氣吞聲,從一開始就要表明自己的立場,不能被輕易掌控。
如今,我若是聽說某某朋友又在公婆的掌控下,坐月子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孫輩的教育不容媳婦自己做主,心情便很沉重。
原本婚姻只是兩個人的生活,卻被硬生生插手,苦不堪言。
很多女人選擇忍氣吞聲,不敢反抗。
但我想,沉默換來的不是長久的安寧,而是悄無聲息的折磨。
不是需要自己多有能力才能強大,本來我的人生,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所有人的不合理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