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的微風吹過樹梢,開始泛黃的葉子早已按耐不住搖曳,望著朝夕相處的土地,或許,就在今晚,便可以邂逅那久違的話語。
村子坐落在河的拐彎處,祖上建立村落的時候,就依照位置,故名河向村。村子不大二百戶人家,主要靠種植農(nóng)田收入生活,夏天種水稻,秋收后種冬小麥來年春夏交接收麥子,有些閑暇的散地也會種植玉米地瓜或者高粱。
87年的秋天算是豐收的一年,中秋節(jié)正值水稻的收獲季節(jié),忙完當天地里的農(nóng)活,回家一起吃頓葷腥味的飯菜,就算過了節(jié)。
九月,秋收的忙碌漸漸消停下來,一戶農(nóng)家的煙囪里冒著炊煙,下午的秋天很寧寧,寧靜的像一幅畫,搭配上炊煙更是點綴了農(nóng)村的自然風景。
這戶農(nóng)家房子是土墻建設(shè),屋頂是稻草搭配,幾根粗木承擔著房屋的結(jié)構(gòu),三間房,東側(cè)后起一間小房,看起來格外不順眼。四方的院子東邊是廚房與農(nóng)具放置,西邊是豬圈與雞鴨棚,西南角是茅房,東南角是牛棚,一口壓水井矗立在院子中心偏西的位置,木門的材質(zhì)看起來是楊樹木,門樓頂也是稻草搭起來,幾根小木結(jié)構(gòu)支撐,顯得格外自然。正屋門口兩邊分別種著兩顆石榴樹,幾只麻雀正在啄食裂開顯露的石榴子。
伴隨一聲男嬰的哭啼,打破了寧靜的下午,是小子,帶把的,接生婆傳達聲,一盆接生用的熱水潑到了門口的空閑處,男主是個憨厚少言的莊戶人,咯咯幾聲傻笑引得全家老小跟著熱鬧起來。
87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還是非常嚴格的時期,男嬰排行老三,上有一哥哥一姐姐。姐姐為大5歲,屬豬的,哥哥屬虎2歲。按照政策是要罰款的。
農(nóng)村對于起名字,一般都是找村里的干部給起,多數(shù)是因為干部多少懂點學問,因為出生的季節(jié)是秋后,故名,秋華,寓意也是代表秋天的收成華麗吧。還有一個原因是老大叫夏至,老二叫春月 ,正好老三也占個季節(jié)的字。
當喜悅還沒消停,能給秋華落個戶口成了最大的問題,因為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罰款兩千元。兩千元對秋華的家庭來說,父親至少要5年才能賺到這么多,本來家庭就勉強能夠吃得上飯,對于錢,更是束手無策。
催收罰款的人又來敲門了,咣咣的敲門聲聽起來很重,秋華母親抱著三個孩子躲在床角,父親去打開門,幾個頭大腰圓的青年人,直闖堂屋,進門就把飯桌掀翻,然后有個領(lǐng)頭的說:罰款這事,我也不想說多,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把能賣的東西都賣賣,趕緊交上,不然,就把人帶走,關(guān)起來反省,什么時候錢交上什么時候放人!秋華的姐姐與哥哥嚇的哇哇直哭,秋華在破舊的襁褓里也跟隨著啼哭。母親想到這些錢,就是把家賣了也不夠,無望的哭聲低吟中帶著無奈,剩下一片狼藉與蹲坐在地上的父親,猛抽著煙卷。
親戚的門被秋華父親挨個敲響,有的三十元有的五十元。好一點的鄰居也被借了個遍湊了一千四百六十元。當去往計生辦的辦公室交上,打算剩下的再去籌備時,秋華父親沒有回來,秋華母親讓爺爺去問問情況,回來時,帶著嘴角的血低聲說:孩子他爸被關(guān)起來了,剩下的錢讓我們趕緊湊,秋華母親一時間舉手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天后的夜里,秋華父親拖著傷痕的身體回到家中,計生辦給了一天的時間讓他去借錢,交清罰款。
秋華家族有個老人,是推著木車走街串村賣針線水粉的,當時老人還留著晚清的長發(fā),白髯兩鬢。秋華父親在村口的樹下哭,老人正好遇見,問了情況,便帶著秋華父親,到了自己家里,翻箱倒柜的湊齊了罰款沒交齊的錢,給了秋華父親,秋華父親的眼淚更是沒止住,嚎啕大哭,帶著男人無奈與感動的哭,這哭聲就像一塊心頭的石頭被挪開后,又痛又喜悅。
時間過得很快,南飛的大雁飛過田地,飛向南方的溫暖,每年都會經(jīng)過這片村落,開春后,農(nóng)忙開始了,悠悠的小麥隨著春風的輕撫茁壯成長,河水隨著季節(jié)也開始泛開朵朵水花,村子的炊煙又升起,渺渺炊煙伴隨著飯菜的香,飄過屋頂?shù)牡静荩h過樹頂?shù)穆淙~,飄過這幅自然的農(nóng)村花卷。
92年,因為超生秋華罰款的債務,已經(jīng)還的差不多,秋華也該是育紅班 的年齡了,父親為秋華做了一套板凳桌子,當時的育紅班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幼兒園。秋華高興的抱著書桌板凳,跟隨同齡的孩子去往學屋,學屋的老師還兼職著村里的婦女主任,整個村子與秋華同齡的大概三十個,每個孩子她基本都知道名字,原因就是婦女主任會定期負責村里婦女的體檢,目的還是計劃生育控制。
一天,秋華回家后,突然喊著腿疼,家里也沒當回事,可是連續(xù)幾天秋華總是喊著腿痛,甚至出現(xiàn)走路一瘸一瘸的現(xiàn)象,這下急壞了父親與母親。開始到村里的醫(yī)務看,給開了止痛藥,秋華每天三次吃藥,吃完就不疼了,不吃就疼,這也不是辦法啊,父母就帶她到鎮(zhèn)上的醫(yī)院檢查,當醫(yī)生檢查完說了情況后,秋華父母也不懂,就是要住院觀察原因,半個月的住院,還是沒有什么起色,這讓秋華父母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除了醫(yī)院的治療,秋華父母還請了一些民間的神婆給看,秋華并不明白為什么,只是知道,沒事老是讓他喝一些帶著紙灰的水,或者用面捏成的的形狀燒過的東西吃,可是還是不見起色。
三個月的治療,換了三個鎮(zhèn)的醫(yī)院,秋華父母到處打聽醫(yī)生那里有好點的醫(yī)生,也打聽那里有道行高深的師傅,為的就是能治好秋華的腿病。一天,醫(yī)生把秋華的父母叫到門口說:你們還是別再醫(yī)院治療了,費用你們承擔不起了是個小事,問題是,我該查的也查了,該用的也用了,一直也不見效果,你們還是帶到別的地方再去看看吧。秋華父母聽完,無望的靠在墻邊,不知該說些什么,或者說,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帶著秋華回家養(yǎng)著。
正當秋華父母不知所措的時候,村里的三嬸來到秋華家,給秋華父母說了些什么,讓秋華父母感到希望,牽強的笑容在久違的臉上下展開.................下一章(民間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