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牌毒雞湯,了解一下?
0
東京赤坂的一條街巷深處,有一家料理店。
你看到那樸素的店招,沿階梯走下去,“嘩”的一下拉開門。
“歡迎光臨……”
食客們正在一邊用餐,一邊談天說笑。食物香噴噴的氣味鉆進你的鼻子。
店主叫輿水治比谷。不過老顧客習慣把這家店叫做“熊先生的料理店”。老板是個很棒的手藝人。做出的料理馬上就能勾起你的食欲。
除了手藝好,老板還是個很健談的人。能從天文地理,扯到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不過,店里常常有一個更能瞎扯的家伙。這個人就是食客北野武先生。
北野武人生經歷豐富,拍了幾十部電影,在日本漫才界是幾十年的當紅藝人。
漫才是一種站臺喜劇,有點像中國的對口相聲。日本最偉大的導演黑澤明去世前,曾寫信給北野武,里面有這么一句——“日本電影的未來就拜托你了”。所以北野武先生是拍電影的人當中最會講段子的。簡直是黑澤明和郭德綱的合體。
北野武先生侃侃而談,經常說一些語出驚人的話。不過別人聽了之后,忍不住拍一下大腿,說,“好像很有道理啊”。
這些話題越聊越豐富,關于生死,關于電影,關于人生,還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把這些有趣的閑談整理出來,于是就有了《北野武的小酒館》。
01
把痛苦的事,當成段子說出來
大約在十幾年前的時候,北野武發生過一次很嚴重的車禍。雖然撿回一條命,但是造成了半邊臉完全癱掉。
那次車禍的起因是這樣的:
有雜志拍到北野武出入風月場所的照片,發布在寫真周刊上。北野武一氣之下,買了一輛摩托車。心想:騎摩托車就沒那么容易被偷拍了。
那天也許喝醉了想去什么地方。不知道怎么搞的,北野武只記得騎上摩托車,后面的事完全沒記憶了。
等恢復意識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打點滴,身上插滿了管子。
北野武能活下來簡直是奇跡。當時醫生都覺得他沒救了。他的半邊臉都被撞扁了。為了把臉重新撐起來,北野武的頭部裝滿了鈦合金。
金屬棒從他的右臉橫穿左臉,醫生要把它們拔除出來。北野武記得很清楚,他感覺到這些棒子一點一點在鼻子下方挪出去。同時還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那聲音就像金屬棒把他的腦汁也一并帶了出來。這時北野武說了一句:“我現在完全理解了關東煮的心情。”醫生罵道:“別說蠢話!”
看到這一段,雖然覺得不應該,但真是太搞笑了啊。關東煮是什么心情?被人用簽子在腦袋戳來戳去。人類真的很殘忍。
然而能把這么倒霉的事,說的這么搞笑,不虧是漫才藝人啊。
不過這并不只是搞笑而已。人大概會有兩次頓悟時刻。第一次是發現人生原來這么荒謬,人這么脆弱。因為一張八卦雜志的照片,搞不好就在完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死掉。人生就是充滿了這樣偶然的、荒謬的事。
第二次頓悟的時刻,是發現可以把人生荒謬的事情當成段子說出來。
再痛苦的事,過十年之后都是段子。
當然前提是還活著。
能把痛苦的事,當成段子說出來,這很了不起啊。
02
對啊,我就是一個很怕死的人
回憶起學生時代,北野武說,那時他特別怕死。
從高中到大學,他幾乎每天都會思考“死”這個問題。那段時間他覺得死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說什么也克服不了怕死的心態。
我聽心理學家說過,人大概有兩個特別怕死的階段。一個是大約八九歲的時候,那是一個小孩剛意識到死這回事。
另一個階段是十八九歲左右。那時人也特別怕死。
我不知道別人,但這個說法在我身上特別靈驗。八九歲的一天下午,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忽然意識到人是會死的,有一天我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一邊哭著一邊回了家。當天晚上睡覺前,我還在心里說,也許我明天就死掉了。
十八九歲的時候,我也覺得死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但我那時沒有很仔細地去想究竟是為什么。就這么糊里糊涂的活過來了。
看到北野武說他學生時代也是個很怕死的人,我就想起了這些事。
不過北野武說得非常妙。他說:
“當時我所害怕的,也許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無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活著。我害怕的是那種既沉悶又無聊的生活。”
這話說的多好啊。我回想學生時代那些特別怕死的日子,其實伴隨著“不知該如何度過這一生”的焦慮。
人真正恐懼的,是這種“害怕白活一次”的感覺吧,我想。
正因為如此,覺得學校很沒意思的北野武同學,從大學退學了,跑到淺草一帶去鬼混。一開始是在什么演藝公司給別人按電梯。后來才當上漫才藝人。
因為怕死,所以不想隨便活著。因為不想浪費這短暫的一生,所以怕死。
這么說來,怕死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沒有青春期對死的恐懼,北野武就不會做出退學的決定。那么也許世上將會多一個循規蹈矩的上班族,少了個藝人北野武。
03
抱怨原生家庭的人,都還只是小鬼
熟悉北野武的人,都知道他的童年是不怎么幸福的。
北野武出生在東京郊區的貧窮家庭。父親是個工匠,是下町區那種典型的手藝人。每天早上出去干油漆或者粉刷的活,晚上喝的醉醺醺回來。
父親一回到家,小北野武就趕緊鉆進被子躲起來。接著就聽到客廳里吵吵鬧鬧,然后是父親對母親拳打腳踢的聲響。
就是這樣一個借著酒勁撒野家暴的人。可一旦酒醒,又變得十分懦弱。這時就輪到母親用言語攻擊他。每天都是這樣。
北野武回憶說,他的成長過程是缺乏父親參與的。
后來父親生重病,癱瘓在床一直到去世,父子之間也從來沒有過真正的交流。
北野武也曾希望有個體面一點的父親。不用每天擔驚受怕,不知道這個當老爸的人今天又會做出什么丟人的事。
但誰也沒辦法改變一個人。許多事早就命中注定。
終于在五十歲的時候,北野武才覺得自己多少有點理解了父親。生于貧窮和戰亂的年代,連自己都名字都寫不好,只有在劣質酒精里才能得到一點廉價快樂。一生都這樣毫無尊嚴的活著而已。
“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真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一把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個小鬼。”
北野武這樣說。
后來北野武拍了《菊次郎的夏天》,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沒有父母照顧的小男孩在旅途中成長的故事。
這部電影拍攝于那場車禍后幾年,所以里面北野武演的小混混是癱掉半邊臉的。
北野武的父親,名字就叫菊次郎。
04
所以,答案你得自己去找
由于父親在成長中的缺席,母親就成了家里的核心。她是個很強勢的媽媽,把孩子都牢牢控制在手里,把所有的事情都規劃好了。
北野武曾說,他這一生都在想辦法逃離母親的掌控。
母親為他安排好的人生是這樣的:考上一所好大學,學習理工科,畢業去大公司找一份工作,就這樣安安穩穩過一生。
但由于北野武學生時代“太怕死”,覺得這樣活一輩子很沒意思,于是在大四那年退學了。
這是北野武一生對母親最大的反叛。母子關系搞到非常緊張。
在電影《菊次郎的夏天》里,北野武飾演的小混混去到療養院,遠遠看了他坐在輪椅上的母親一眼,然后就走了。想必這是他想起母親時愧疚的心情。
但是人生若重來一次,還是會做這樣的決定吧。母親雖然安排好了一切,但他知道那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說到底,北野武是一個自己去尋找答案的人。
觀眾覺得他的電影作品很有創造性,他說的話總能指出別人想不到的那一面,這完全是因為北野武是對世界有自己看法的人。
如果你誠實地面對生活,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并不是別人所說的那樣。
就拿“平等”來說吧。北野武覺得“人都是平等的”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
在他的中學時代,附近有一所富家子弟的私立高中。那里的高中生腦子聰明,討女孩子們喜歡,連校服都那么風光。而北野武這一邊呢,個個又窮又笨,垂頭喪氣,連棒球都打不贏別人。富家子弟要什么都能滿足,而窮人家的孩子,只會聽到家長說,“我們家窮,沒錢買那玩意”,或者“你那么笨,就別做夢了”之類的話。
對于“自由”,北野武說,如果自由真的那么美好,為什么會流行足球這樣的運動呢?
人們熱愛自由,這是個假象。表面上,我們這個時代好像隨便你去做什么都可以。可這樣一來,人反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于是就想找一個領導,無論什么人都行,讓他來告訴你該怎么樣去生活。
足球運動的流行,說明人心里真正需要的其實是規則。人類喜歡制定規則,然后再按照規則去生活。要不然,人就會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于是我們創造了社會,隨后又被社會牢牢控制。
在《北野武的小酒館》這本書里,類似這樣的古怪言論還有很多。
乍一聽有點刺耳,仔細想想,又覺得挺有道理。
為什么現在雞湯這么流行呢?那是因為我們太想得到現成答案了。我們希望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生活,然后照做。這是一種租來的人生。
你得去找到屬于你自己的“人生答案”。
我想,這才是北野武最想說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