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臺《信陽文學》2022.3期 ID:萬小遙 文責自負。
著名作家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我和我的命》,是一部關注女性成長、成才,原生家庭深刻影響個體命運的著作。
梁老師用溫暖的文字,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通過兩位年輕人離開家鄉遠赴深圳務工,在困境中不等不靠不要,努力奮斗,最終收獲事業與愛情的故事,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奮斗能改變命運,躺平則被命運擺布!
小說主角方婉之,剛出生就遭受命運的重擊——被父母遺棄。
大學退學,在深圳從建筑工地的食堂幫廚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面對誘惑,始終牢記并踐行養父母的教誨,“做一生平凡的、普通的好人。”
生活剛有起色時,命運之神大手一揮,把婉之原生家庭的親戚一個一個送到她面前,赤裸裸地要求婉之給予“經濟支援”,她被迫“親情扶貧”。
在不堪的命運中,婉之從未放棄努力,她堅信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屈服和墮落,則會被命運踩在腳底。
如果單純從財富上衡量,婉之的奮斗,并沒有獲得嚴格意義上的、用物質和金錢來衡量的大成功,但她每天都過得充實,“活得不矯情、不狡猾,在平凡中活得自尊。”
誰說這樣的生活,不是一種幸福呢?
方婉之:不信命、不矯情、不躺平
方婉之從小生活在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庭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著“市長爸爸”和“校長媽媽”的疼愛。
就在她奔向星辰大海時,媽媽去世留下的一封信,揭開了她的身世之謎:她是貴州大山深處一個叫神仙頂的村落里,一對貧窮夫妻的第三個女兒,懷孕時父母就商量好,如果是女孩就棄養,他們要的是兒子。
得知真相的方婉之“一聲哀嚎,像動物的瀕死叫聲”,她心疼自己還沒有出生就注定的命。
身為高干子弟的男友得知實情后,以“相愛的兩個人的關系,背后也牽扯到兩個家庭的關系,自己做不了主”為由,殘忍地把剛剛綻放的愛情之花掐斷、揉碎、碾落塵泥。
面對命運接二連三開出的罰單,方婉之沒有當鴕鳥,她去了神仙頂生父何永旺的家,發現那個所謂的家已完全破敗,生母已過世。
回到學校后的方婉之決心努力學習,將來讀研、讀博,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
不幸的是,命運在此時又給了她重重一擊,而那些使她所有努力的目標成為了泡影的人們,就來自神仙頂,他們自稱與婉之有親戚關系,盡管婉之并不認識他們。
這些親戚先是去找婉之的市長爸爸,尋求各種不合理的幫助,無果后組隊來學校,到教學樓和宿舍門口堵她,要求婉之通過市長爸爸為他們辦各種私事、解決各種私人問題,理由是:“誰叫你是咱神仙頂的人啊?誰叫你爸是市長啊?見你不是比見市長容易嗎?”
知道養父已不堪騷擾,自己也沒有能力應對、滿足這些親戚的無理要求后,方婉之對人生的“宿命”已生厭倦,她留下一封信逃離了學校,希望今后的人生,與神仙頂再無任何瓜葛。
以包容、創新、奮斗著稱的深圳,接納了沒有學歷、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帶著少許存款的方婉之。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建筑工地食堂幫廚,在這里結識了工友李娟、郝倩倩。工地條件艱苦,三個女孩晚上就住在一輛廢棄的卡車車廂里。
當人處于低谷時,不好的事情常接踵而來。
承包食堂的劉柱對方婉之有非分之想,趁她獨自在食堂切菜時,對她動手動腳,被剛烈的婉之用菜刀逼退。
工程結束剛好是年底,李娟、倩倩各自回了老家,方婉之留在深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摘掉“打工妹”的帽子,這是她的第一個人生目標。
節后,她在一家包裝廠找到工作,業務逐漸熟練,為工廠創造效益的同時,方婉之也收獲了回報,她的“暫住證”換為“居住證”,成為深圳居民。
第一個目標的實現,提升了方婉之“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信。
她的第二個目標是自學拿到文憑,她堅信用知識武裝自己,比修飾外表更重要。
在夜大的課堂上,方婉之巧遇曾有一面之緣的高翔,誤會解除,知道對方不是“騙子加壞人”,而是家在上海、得過多次攝影大獎的攝影師,多次接觸后,兩人情愫漸生。
婉之當初逃離學校,就是為了與神仙頂的人和物一刀兩斷,但經過在深圳的磨礪后,她在潛意識里已接受了大山深處那個村莊,接受了那份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回到神仙頂,婉之承諾外甥趙凱讀高中、大學所有費用由她承擔,至此,周濟親人成了她的責任。她甚至主動去看了生父,叫了他“爸爸”,給他錢,幫他收拾了家,做了頓飯。在去生母墳前拜祭后,內心再無怨結,婉之與父親和解,也是與自己和解,更是與命運和解。
李娟:不怕事、不惹事、不生事
李娟來自東北農村,和另外一個女孩郝倩倩一起,在承包食堂的劉氏父子手下幫廚,她為人實在、潑辣、正義,贏得了同樣是出生于東北農村的工程連周連長的愛情。隨著方婉之的到來,她很快成為三姐妹中的主心骨。
工程結束,施工方毀約,劉氏父子告訴大家,原本說好的年終獎泡湯,他們沒有能力討回來。
李娟極為憤怒,不是自己的錢一分不要,是自己的錢,一分也要討回!面對賴賬的財務負責人,她直言,“不發獎金一塊死!”
最終,在方婉之、郝倩倩的幫助下,三姐妹要回了屬于她們的獎金。李娟回到老家,計劃春節后返回深圳,但意外之事發生:男友周連長為救被山體滑坡的群眾犧牲,有關單位給的撫恤金被他的哥哥、弟弟等人瓜分,他和前妻生的兒子在農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李娟決定獨自承擔起這個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的孩子的學費,因為周連長生前“愛她愛得像寶貝”,不撫養這個孩子,她心里不安。
回到深圳,在和方婉之一起經營小超市時,她結識了幾位來自神仙頂的務工朋友,其中就有方婉之大姐的初戀張家貴,對方這些年一直單身。
消失很久的倩倩,突然開著跑車出現在小超市門口,和三姐妹在幫廚時相比,此時的倩倩已完成了從灰姑娘到公主的角色轉換,她告訴李娟和婉之,自己剛從歐洲旅游回來,已與劉柱離婚,自己現在的高消費,是委身于一位老板換來的,是見不得光的。
三姐妹再次相聚時,劉柱突然出現揮刀刺向倩倩,李娟挺身而上阻攔,劉柱那一刀使她失去了左腎。
李娟的父親在礦井出事,她回家奔喪,因不愿以“不火化遺體,作為威脅來獲得更多補償”,而遭其他家屬圍毆,在婉之的幫助下安全離開村莊,再次南下深圳,結束超市的生意后,她開了家藥店。
方婉之婚后去了上海,李娟留在深圳和張家貴結婚,生下一女后,張家貴去世,面對生活的變故,李娟沒有抱怨,而是充分發揮經商才能,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后來成為深圳某區的政協委員,商會會長。
李娟之所以獲得成功,不是她有人脈、有資金支援,而是她有一顆不屈的心!
結語:
普通人與“命”的糾葛背后,折射了時代的變遷,每個人的成長,都帶著歲月的印記。
在深圳以方婉之為代表的打工人,把開明的思想,賺到的錢,先進的技術,扶貧項目等輸入到神仙頂后,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神仙頂也摘下了貧困的帽子。
方婉之和李娟兩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樣,方婉之處世的“理”,是市長爸爸和校長媽媽灌輸的,是廟堂之理。
李娟處世的“理”,是 “民間正道”傳播給她的。
三姐妹中年齡最大的郝倩倩,有心計、怕吃虧,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選擇了躺平,她的人生結局我們可以預見。
同時,人性的惡也在一些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婉之的二姐,不但把婉之當“取款機”,還到處造謠侮辱她的清白,阻攔她扶貧。
張家貴出場不多,很多人會忽略這個角色,但他在小說中是豐滿的,立體的,神仙頂曾經傷害過他——坐牢、失去初戀。面對命運強加給他的一手亂牌,他從容地接納。后來在深圳賺的辛苦錢,大多捐給了家鄉神仙頂,這種“反哺”也是一種樸素的愛,令人心生敬意。
人生實苦,“命”會如影隨形,你選擇什么樣的態度面對它,就會收獲什么樣的人生,這就是《我和我的命》一書告訴我的人生真諦,希望你也能閱讀,必定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