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烏龍茶》
第一章 初識烏龍茶
-? 烏龍茶的定義
烏龍茶也稱青茶屬于半發酵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綠葉紅邊。
- 烏龍茶的來歷
- 地名說:11世紀北宋劉弇撰,《龍云集》記述的十處名茶中,以地名。
- 茶樹說:蘇龍引種的茶樹。取安溪人蘇龍諧音烏龍。
- 茶人說:由清朝雍正年間,福建安溪西萍鄉南沿村的茶農“蘇龍”,無意間制作出烏龍茶的故事。
- 成茶說:北宋時期,福建建安的御茶園“北苑茶園”,其產出的進貢散茶,色澤烏黑油潤,加上以前茶名“龍茶”得名。
- 烏龍茶的分類與品種
根據產地,工藝,風格不同,習慣上分為廣東烏龍,閩北烏龍,閩南烏龍,臺灣烏龍等四大類。
- 廣東烏龍:唐朝時就盛產茶葉,氣候濕潤,雨水充沛,不少茶區位于山頂,因此帶有濃厚的山韻風格。香氣高濃,帶有天然花香。根據選用原料和制作精細不同:
? ? - 鳳凰水仙:鳳凰單樅,鳳凰水仙,鳳凰雪山。其中鳳凰單樅品質最高。
? ? - 嶺頭單樅:又稱白葉單樅,產于廣東饒平,條形。分特級——三級四個等級。外形稍彎,黃褐似鱔魚皮色,花蜜高香,淳爽回甘,密韻濃,湯色橙黃明亮,葉底黃腹朱邊柔亮。
- 冰鮮單叢:屬于烏龍茶類,產于廣東省潮州地區。茶的外表上看到晶瑩剔透的冰碴。沖泡冰鮮單叢時,水溫不宜太高,以免苦澀度增高。溫潤泡后,以細流注入為佳,沖泡開的茶葉形如鮮葉,花香細致清新,湯色紅潤,口感細膩,鮮爽,獨具花香。
- 閩南烏龍。
在閩南流行著一種說法,“抽叭叭煙,聽南音樂,泡功夫茶,其樂無窮”。
- 安溪鐵觀音。主要產于福建省安溪縣的卷型烏龍茶。一般選三葉一芽,枝梗宜短,細小。采摘的時間有限制,在晴天的正午至下午3時采摘的效果為佳。一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外形條索肥壯,緊結,沙綠明顯,甜花香高,湯色金黃色,葉底肥厚柔軟,青心紅鑲邊。安溪鐵觀音素有茶王之稱。
- 黃金貴。產于安溪虎邱美莊,羅巖的卷型烏龍茶。外形條索緊細,柔亮金黃,桂花香細,滋味純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中央黃綠,邊緣朱紅,有“一早二奇”之譽。
- 本山。原產于安溪西坪鎮。安溪烏龍樹鮮葉。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查外觀壯實沉重,鮮潤,如香蕉黃,葉底黃綠,茶湯呈黃色,味,清醇,香味較鐵觀音清淡。
- 毛蟹。主要分布在安溪的福美,萍洲兩地。毛蟹茶樹。茶盡時,橙黃,呈褐黃色,茶湯青黃或金黃色,略帶茉莉花香,味清醇略厚。
- 永春佛手。又名香種雪梨,主要產于福建永春縣蘇坑,玉斗,和桂洋等鄉鎮,海拔600-900米。卷心烏龍。條索緊結,肥中,砂綠,烏潤香氣悠長,湯色金黃透亮,香濃,瑞香龍瑞,味甘厚。
- 明北烏龍。閔北,最早關于茶葉的記載是在戰國末期。林北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這里的烏龍茶具有蘭花清香,為,滋味醇厚。
- 大紅袍。武夷山九龍裹,因茶葉紫紅色,似紅袍而得名。
- 水金龜。以武夷山名叢“水金龜”鮮葉制成的烏龍茶。屬于巖石茶葉。
- 白雞冠。產于武夷山慧苑洞,火焰峰下外鬼洞。
- 武夷肉桂。亦稱玉桂。分布于武夷山,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巖,桂林巖,九曲溪坐。條索緊結,條索緊結卷曲,褐綠,油潤相濟,碧玉持久。
- 臺灣烏龍。
茶樹主要生長在臺灣,海拔650米至1500米的,闊葉林內。這里日光少,常有濃霧,今年溫潤涼爽。
- 文山包種茶。產地臺北縣文山區,臺北南港生產半球形烏龍。采摘青心烏龍,金萱,翠玉,白文等茶樹種的鮮葉。
- 高山烏龍。嘉義縣南投縣。采摘青心烏龍,金萱,翠玉等茶樹種的鮮葉。
- 凍頂烏龍。產于臺灣中部南投縣鹿谷鄉的半球型烏龍。采摘青心烏龍,金萱等茶樹。分為特等,頭等,二等,三等。外觀緊結,呈半球形,呈墨綠色,湯金黃,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甘潤。
- 東方美人。又稱膨風茶,白毫烏龍。以新竹縣北浦,峨嵋及苗栗縣頭份為主要產區。茶外形卷曲結實,色潤砂綠,湯呈琥珀色,有熟果香,滋味圓柔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