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讀分享的是《習慣的力量》,該書作者認為習慣并非無從改變,只要弄清其運轉原理,加以有效干預,就可以養成好習慣。本文為我們分享了三個部分的內容,即找出習慣回路、替換壞習慣以及重建新習慣。
小時候,在動畫片數碼寶貝熱播的影響下,它的周邊物品也是大賣。其中最讓我等小學生眼饞的玩具是數碼暴龍機,無奈價格高達八十塊大洋,而家里人又擔心小孩子玩物喪志。
囊中羞澀下,我把主意打在了下午放學后吃點心的費用上。這是長久以來的習慣,是與同學們的嗨皮時光,再加上每次也只能省下二元硬幣,算來要一個多月的煎熬,對心智還稚嫩的我來說,真心是不容易。
用本文的思路分析這段過往經歷:暗示是下午放學后的時間點;常慣行為是和同學們回家路上拐進小吃店,點上一份南瓜餅;獎勵是放松心情以及讓肚子微飽。
圖片來自網絡
而我當時的做法是,和其他一波同學一起回家,走另一條沒有點心店的遠路,并且時刻催眠自己:數碼暴龍機很好玩,只要一個多月不吃點心,就能有這份“獎勵”。
后來,我逐漸養成了不吃點心的習慣。在堅持了近一個月后,不料提前達成了心愿。(在這里感謝一下我親愛的奶奶,她資助了我一張綠色的毛爺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可見用理智的分析,找到習慣回路,便對其流程進行調整,若是我們有強烈的改變意愿,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來養成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