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概況
1、市場概述
說起直播行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那時候,是在線直播的探索期。美國Justin.tv網站于Ustream創立。國內的代表產品則是9158視頻、YY語音、六間房秀場。那時由于直播軟硬件設施均不完善,一直發展得不溫不火。2010年進入移動時代之后,直播行業開始迎來了轉機,由于移動互聯網的介入,直播開始朝著移動化進行發展。2014年,游戲直播開始爆發,斗魚直播等一大批優秀的產品面世。到了2015年,則是移動端泛娛樂化直播爆發的元年。映客、花椒、觸手、熊貓、章魚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直播平臺也相繼上線。
直播平臺按照內容大致分為4類:泛娛樂、游戲、版權、垂直。不同內容覆蓋不同的用戶群。泛娛樂直播覆蓋的用戶最廣,門檻低,互動性強。主播可以是全民直播,也有職業主播與明星,直播內容主要是個人互動、個人才藝、生活、熟人社交、明星直播、戶外直播、創意小眾直播等。目前泛娛樂直播起步最早,數量最多,目前進入內容迭代升級階段。游戲類直播以游戲玩家為主,用戶粘性高,觀看時間長。主播主要是游戲玩家與解說。版權類直播用戶群與泛娛樂直播類似,但是互動頻率低,用戶以觀看版權內容為主,主播參與少。垂直類直播指向的是特定垂直分類的用戶,目標明確。主播一般是各大垂直領域的KOL,目前相對于泛娛樂直播,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垂直類直播有望滿足更多長尾用戶的需求。
在直播行業中,我們耳熟能詳的大部分都是獨立直播平臺,比如映客、全民、熊貓、觸手、么么等。BAT也有一定布局。百度以Ala直播、百秀直播、百度地圖、百度視頻、愛奇藝、奇秀直播為主。阿里則是淘寶直播、天貓直播、陌陌、優酷、火貓直播、來瘋直播。騰訊這邊則為百度阿里的兩倍,有NOW直播、花樣直播、企鵝直播、騰訊直播、QQ空間、騰訊視頻、騰訊新聞、斗魚、龍珠、B站、呱呱社區、紅點直播。
2、市場趨勢
從政策角度看,2016年廣電總局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監管行政命令,間接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全行業對于直播這一新產品形態也會更加趨于理性。在此影響下,一些非正規小平臺會面臨關停的風險。并且,進入2017年之后,直播行業的投資也更加趨于理性,中小平臺更難拿到融資,會逐漸被洗牌淘汰。
從內容角度看,直播平臺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個內容平臺。任何內容平臺到最后都繞不開內容質量的比拼。所以,未來各平臺會通過更專業化的PUGC內容生產吸引用戶的關注,優秀的主播及內容資源則會變成各家平臺發展的重點。以后,用戶會更加關注對自己興趣相關的內容,這樣的話,用戶粘性的提升也會有助于平臺變現。
從運營角度看,任何新生產品模式,在初期跑馬圈地的時候,都離不開粗暴式擴張,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就一定要做精細化運營。通過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品商業化能力,達到盈利的正向目的。而且,隨著粗暴式擴張的結束,用戶拉新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對于平臺的內容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未來,直播內容會更加趨于專業化,專業化就會促使平臺垂直化。大一統的綜合性泛娛樂直播平臺可能會趨于減少,主要的增量將來自于垂直平臺與內容。而且,直播平臺將不僅僅用作直播,更可能與其它產品相結合,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直播+新聞,直播+購物,直播+社交。
關于新技術的應用,未來直播更可能會搭上VR發展的快車。直播+VR,特別適用于大型戶外直播,VR會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
二、競品確定
1、分析目的
分析騰訊旗下三款泛娛樂直播產品,有什么不同之處。
2、競品選取
3、體驗環境
- 體驗時間:2017/4/19
- 體驗環境:iOS 10.3
三、戰略分析
1、產品定位
- NOW直播:全民才藝直播+高顏值主播
- 花樣直播:女神主播互動
- 騰訊直播:高清海量直播內容+PUGC垂直內容
2、目標用戶
從直播全行業來看,直播用戶年齡分布以25-30歲區間為最多,24歲以下以及31-35歲用戶次之。36歲以上的用戶數量較少。
從細分產品來看,NOW直播很明顯的以30-39歲用戶群的最多,比20-29歲用戶群要多約1.5倍的用戶量。花樣直播則均衡一些,20-39區間內的用戶數量較為一致。騰訊直播則的用戶則大量集中在20-39區間段內,19歲以下以及40歲以上用戶群相較其他兩款產品則少了很多。
從性別上看,雖然三款產品均以男性用戶為主,但是NOW直播的女性用戶權重相較花樣直播、騰訊直播來說要多了很多。
3、使用場景
從上圖分析可知,用戶觀看直播的場景主要有:
- 下班回家休息的時候;
- 在公司午間休息的時候;
- 在地鐵、公交上打發時間;
- 在其它公眾場合打發時間;
主播發起直播的主要場景有:
- 在家發起生活直播;
- 在公司接受公司安排的直播任務;
- 在戶外發起的直播;
四、產品范圍層
1、功能對比
2、功能詳述
下面主要講述三款產品的功能差異。
內容體系:NOW直播與花樣直播類似,均為主播生活分享、生活展示類、粉絲互動等內容。符合廣義上泛娛樂直播的內容定義。而騰訊直播則不僅于此,除了上述內容外,還有PUGC內容,具有一定專業性與垂直性,值得注意的是,這類PUGC內容,均為點播形式(帶有視頻進度條)。
發布內容:這部分首先要說花樣直播,花樣直播不支持手機端發起直播,而是通過PC端軟件實現。手機端App僅支持觀看內容。這也可以從內容播放頁看出端倪,NOW直播與騰訊直播都是針對典型移動直播場景設置的豎屏全屏直播界面,而花樣直播則是上面一小塊橫屏直播窗口,見下圖。NOW直播與騰訊直播均支持除直播以外的其它視頻模式。NOW直播選擇的是小視頻,騰訊直播選擇的是本地錄制上傳。NOW直播選擇小視頻為輔助內容,操作邏輯與QQ、微信小視頻基本一致,符合用戶操作習慣,加上天天P圖提供的臉部識別掛件、圈點標識、文字、表情等功能,可用于主播非直播時段的個人展示與簡單生活分享。騰訊直播選擇本地錄制上傳,主要是考慮到平臺上PUGC內容部分的需要,主播錄制并簡單剪輯之后,再發布在騰訊直播平臺上,相比于1-2個小時不停頓的即時直播,這樣內容會更精煉。騰訊直播還有一個發布預告的功能,提前提醒粉絲自己的直播計劃,這樣有助于提前推廣自己的直播,吸引更多人來觀看,也可以提升平臺的在線觀看人數指標。
觀看內容:NOW直播是典型的移動直播平臺,內容播放界面與大多數平臺基本一致。其中在播放頁,加入了私聊消息列表功能,目的是,用戶在觀看直播的時候收到私聊消息,可以在播放頁直接處理回復,不用退出直播頁處理。還有直播錄制功能,用戶看到有意思的內容時可以啟動錄制,便于二次分享。騰訊直播的內容播放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與NOW直播類似的直播頁,第二種是上傳內容播放頁。直播頁和內容播放頁,都有橫豎屏兩種,根據內容形式自動區分。騰訊直播有清晰度切換功能,合理調配直播流量與流暢度。
五、產品結構
1、結構圖
2、分析
對于直播產品,用戶最為關心的也最常用的模塊是:發布直播、觀看直播、關注主播/動態、發現直播。由此看,NOW直播的產品結構雖然簡單,但是較為合理,不會對用戶造成理解上的困擾,新用戶學習成本較低。“關注”模塊可以看自己關注的主播動態,“附近”模塊可以看身邊的人在直播的內容。“推薦”與“發現”兩個模塊可以合并處理,本質上都是在整個系統中全局挑選主播展示給用戶。
花樣直播在三款產品里結構最為簡單。首頁分為幾個Tab進行主播的推薦,“熱門”Tab第一屏為熱門主播模塊,從第二屏開始則為后續幾個Tab的簡要展示。對于“推薦”Tab,與熱門主播一樣,都是從平臺全局進行推薦,但是用戶分辨不出兩個模塊的區別,建議合并。對于“新人”Tab,新人主播熱度不及熱門主播,直播質量同樣不及,在Tab順位上排在“推薦”之前,個人認為不利于優質內容的傳播,建議與“推薦”Tab調換。隨后的“呆萌”“女王”“小清新”可能是花樣直播認為最重要的三個主播分類吧。在整個App的第二個模塊,還是使用關鍵詞進行主播分類推薦,有:小清新、治愈系、卡哇伊、呆萌、另類、霸氣、性感。試問,既然整個產品的第二模塊有主播關鍵詞分類,那么第一模塊中“呆萌”“女王”“小清新”三個Tab是否有重復設置的問題?
騰訊直播的一級產品結構也劃分的很好。首頁作為直播推薦與直播發現,第二模塊用于發布內容,第三模塊用于用戶賬戶管理。相較于NOW直播,騰訊直播在“熱門”與“發現”的區分度上做得更好。“熱門”Tab承接三個功能:跑馬燈Banner推薦、直播預約、熱門直播卡片式推薦;“發現”Tab的功能是:按話題發現、按排行發現、按最新直播發現。“明日之子”與“直播偶像”是騰訊直播與外部合作特設的模塊,建議在Tab顏色上有所區分,不然誤導用戶認為是產品原生的功能模塊。至于隨后的“明星”、“才藝”、“時尚”、“女神”、“男神”幾個Tab,內容的區分度不夠,大部分為PUGC視頻內容,建議按照內容屬性重新劃分。通過騰訊直播中發布直播的模塊,可以發現,騰訊直播對于直播內容已經分為了近20個一級分類。那么就可以考慮根據這個分類在首頁進行分類改造。
六、表現層
1、搜索功能的設置。
NOW直播與騰訊直播都設置了搜索功能,但是NOW直播的搜索僅放置在推薦Tab中,而騰訊直播則放置在全局左上角。這可能與產品的內容屬性有關系。NOW直播主打高顏值主播的生活直播,用戶更關心自己關注的主播是否有更新,以及系統推薦的高顏值主播,所以對搜索的需求會弱一些。騰訊直播有PUGC內容,對于這部分用戶,垂直內容的搜索則是一個剛性需求,所以要在UI上加以強化。
2、花樣直播的UI問題。
主播推薦圖與對應文字大小不合適。文字描述字體太小,特別是第二模塊,一個主播的推薦能占據半屏空間,而文字描述還是太小。
3、騰訊直播“明日之子”頁面“排行榜”等四個模塊沒對齊
這應該是強迫癥問題了吧。作為處女座的設計師沒居中對齊,真是很少見呢。
4、騰訊直播發現模塊,最新。
應該顯示的是主播的頭像。因為有PUGC內容的原因,部門主播的頭像是一些機構/公司的Logo,與常規主播混在一起,容易造成困擾。建議“最新”模塊的展示,以實際直播內容的截圖,輔以適當文字描述。因為騰訊直播的用戶群有一部分是PUGC內容的受眾,對于純粹的高顏值主播并不太關心,還是需要以針對性的內容來吸引對應的用戶。為配合這項改進,將原有的網格式改成列表式可能更好。
七、結論:
- 騰訊直播在傳統直播外,引入可以自行上傳的PUGC視頻內容,但是這樣的潛在問題是,容易混淆用戶對于產品屬性的認知,這到底是直播App還是視頻App?對于PUGC內容來說,如何與傳統視頻網站競爭?優酷等現已對PUGC/PGC內容發力。
- 三款產品的區別總結就是:
- NOW直播是與映客、花椒類似的泛娛樂直播產品;
- 花樣直播衍生于PC端,并且App僅支持觀看直播,不支持發布;
- 騰訊直播在NOW直播的基礎上,還在PUGC內容上有所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