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金三銀四”,不少人都趕在這兩個月跳槽。
至于為什么是這兩個月,之前關于跳槽的文章里也提到過好幾次了。這個時間跳,半年后正好趕上不少公司的每年兩次的調薪,到年底績效評估的時候,也基本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周期。
如果選在年中間晚一點的時候跳,等到調薪績效評估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不足半年不予考慮。這樣到下一輪周期的時候,無形中多浪費了一些時間。
雖然寫過不少關于跳槽的文章,也和周圍很多朋友聊過,但實際上這件事對我來說屬于“只看過豬跑,沒吃過豬肉”,我并沒有跳過槽的經歷。這也不妨礙我聽別人的跳槽經歷聽得津津有味,有時候還要趕緊記下來,用作之后的文章素材。
今天要寫的是一個朋友Q分享給我的實用技能。正好前兩天我剛在分答上聽了果殼COO姚笛的小講,提到的一些重點都很相似,現學現賣放在一起說。
◢◤
首先要回答文章題目,跳槽的話為什么一定不要裸辭?
這問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因為太麻煩了啊,裸辭的話,五險一金斷繳,還得自己找機構幫忙繳,想想就很麻煩。
但實際上,裸辭其實影響最大的是你在找下一份工作時候的談判籌碼(如果你辭職之后還是想找工作的話)。
當你裸辭找工作的時候,在不少HR看來,你會更著急一些,薪資談判時就不占什么優勢,很容易因為著急而做出讓步,所以對方很容易壓價。
但如果很從容地提前幾個月開始準備,有合適的可以去面試看一看聊一聊,就更容易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談到離心理預期更接近的價位。因為談判也要講究心理戰術嘛。
◢◤
還有一個在跳槽時我們都會比較關心的問題是“要多少錢合適”?
一般來說,跳槽的話30%左右是正常的,但也有人能達到50%甚至翻倍。
后邊的這種情況其實和很多因素都有關系,你之前的經歷、你對對方的價值、對方有多希望你去等等。
分享的朋友Q和我說之前經歷過的一次翻倍就是因為其實自己不想去那家公司,然后就說“給我double我才去”,結果對方真給了double,可見也是非常看重Q的經驗的。
說回到大多數30%的情況,實際上30%左右的漲幅是HR本身就能決定的,但高于這個的話,對方可能確實需要和hiring manager(招聘經理),也就是用人部門的經理申請,畢竟公司核算成本是從用人部門的成本中出的,用人部門如果覺得你不錯就會批,因為他們有實際的用人壓力,希望人員能夠盡快到崗。
所以面試中,如果能夠向招聘經理展示你自身的價值,打動對方,比30%高的漲幅也不成問題。
那綜上的話,30%是差不多常規,那比30%再高一點,要40%的漲幅算是比較理想的了。
◢◤
如果你報了上述的價,遭到了對方的殺價呢?
如果你開口的和整個行業的行情差不多,對方殺價,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說“我還是更看重公司的平臺和發展機會”,實際上就接受了對方的殺價。
所以這樣說之前其實還是要想一想。因為對方殺價有很多種原因,比如習慣性殺價,或者覺得你不值這個價。如果你足夠有信心,要坐得住,沉住氣,當然,最應該做的實際上是做好面試,在面試前準備好過去的相關經歷,輔以數字說明。
并且這點再一次說明了跳槽時不要裸辭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著急,沉得住氣,不能說在談判中一定占據優勢,但起碼不會成為劣勢的那一方。
◢◤
五險一金和試用期薪資相關的問題呢?
之前我這方面了解得不夠多,但今天Q說了我才知道,跳槽時候五險一金不僅應該問清楚,一些具體條款還可以談。
比如保險差不多,但住房公積金要按最高比例繳納。因為住房公積金是你繳一份,公司也等額繳一份,這部分比例高,實際上也是談到了更好的條件。
當然,這應該在談薪資時就作為籌碼談清楚,如果入職之后再想起來這事兒去談,基本沒戲了。
另外姚笛的分享中提到,有的公司會有試用期期間拿正式薪資的一定比例這樣的制度,比如試用期拿正式的80%,如果你之前沒有準備,很有可能就會直接答應了。但這條其實也是可以談的。
◢◤
其實今天我也有一個感觸,就是你大概知道某件事情是怎么樣的,和你親自去做一遍,中間遇到的實際問題和解決方案,和僅靠想象是完全不一樣的。
看豬跑永遠不能替代吃豬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