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美圖公司因為業績和用戶數猛跌而大批次裁員。
美圖公司對此的表態很“官宣”:“對內部人員進行優化、重組,是為了匹配下一階段的戰略規劃,提高組織效率。”
不得不注意到的一個事實是,截至10月31日,美圖公司在港股報收4.09港元,市值171億港元。兩年前,美圖市值接近360億港元,而最高可達977億港元。而現在來看,隨著競爭加劇,美圖的用戶大幅流失,市值蒸發800億港元,跌幅高達82%。
但更關鍵的還在于月活躍用戶數的下跌。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美圖公司月活躍用戶數為3.5億人,相比去年末的4.16億人下降15.9%。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短視頻平臺美拍,從去年底的9814萬下降至4277萬,下降幅度高達56.4%。
美圖怎么了?《長江商報》記者張璐和書樂在交流中,我的觀點可概括為:
美圖被“美圖”困住了。
不是每一款工具都適合社交的,哪怕用戶億級、功能全網第一。
對于美圖來說,最大的問題在于即使其作為全網第一的濾鏡工具(圖片、視頻),但當濾鏡工具在當下已經插件化的大背景下,美圖的本質也就發生了改變。主要在4大方面:
從時間軸上看,美圖被邊緣化了。
美圖的崛起在于完成了專業濾鏡向一鍵濾鏡的普及化,這為其吸納了廣大的用戶。
但在移動App大規模出現“二次簡化”,即一鍵濾鏡App到各種應用中的一鍵濾鏡插件化過程中,美圖就不可避免的被邊緣化了。
從產品線上看,美圖被同質化了。
選擇美和社交,是美圖試圖通過現存的用戶黏性來完成自身一鍵濾鏡插件化轉變的一次戰略轉折。
從實際效果看,盡管如美拍在短視頻領域以及女性用戶垂直社交領域,一度取得了極大的流量突破。可其以短視頻作為社交的突破口,其所產生的內容,和其他短視頻平臺基本同質化,這也使得當抖音這樣的平臺,通過更為特色、個性和命題式內容崛起,進而在內容、流量上對其他短視頻平臺形成虹吸效應之時,美拍就失去了一戰之力。
從黏合度上看,美圖被月活騙了。
美圖式的工具應用,最大的痛點在于用戶月活可以很高,但單次停留時間短、使用目的過于單一。這使得其在走向內容平臺、社交社區時,依然難以擺脫自己在用戶黏性上的頑疾。
從功能性上看,美圖被臃腫化了。
美圖式的工具應用,或許在技術上全網第一,甚至于開發出了諸如手機之類的周邊衍生品。但這種技術性也在逐步讓“一鍵美圖”這一最早取悅于用戶的功能屬性,因為濾鏡庫的越發龐大,而變得臃腫;反而,其他社交類App的內置一鍵濾鏡插件,或許只是滿足于簡單的美圖、美拍需求,但因為數量不多,每次迭代時將最新的時尚、奇特濾鏡作為狹小選擇框中主打,反而更容易獲得用戶的青睞。
畢竟社交的本質是在于炫耀,太過復雜的操作、太過龐雜的選擇,往往比不過一鍵達成最時尚、最新潮、最奇特的炫耀簡單。
美圖不是沒有自救的打算。今年八月,美圖的“美和社交”戰略正式發布。最重要的部分是將美圖秀秀從影像工具應用進化成為社交平臺應用。
然而,這些,美圖之前其實一直在做,并非才開始,為何不能解困?真的是外界評論的那樣,為時已晚嗎?
愚以為非也。
美圖轉型并非為時已晚,而在于總在跟風,跟社交風、跟短視頻風,缺少自己的獨特范式。
反而,諸如手機領域的探索,通過軟硬件的高度協調來達成另一種“一鍵美圖”的獨享體驗,觸碰到了一些用戶的癢點(不是痛點),而未來,如何找到自己獨家領域所能解決的用戶痛點,或許才是美圖轉型成敗的關鍵。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