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新中產”,我想這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按照經濟實力的階層來進行劃分,更多的是從消費層面來定義所謂的新舊中產。也許可以用已下兩句來概括:
如果說上一代消費者內心的追求是擔心無法完成的任務,
那么這一代年輕消費者追求的就是擔心錯過美好人生。
這和吳曉波老師提出的“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殊途同歸。
所以, 要獲得這屆新中產階級的喜愛支持, 最關鍵的就是: 為他們想象中的美好人生, 提供新的答案。
叫獸在這篇文章,提供了四個角度來詮釋如何讓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稱為新中產的選擇。
1、太拖延, 而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帶領”
這里所說的不去做想做的事,通常指的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比方說持續系統化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鍛煉身體。而這些“帶領你去做”服務提供的價值, 就是給你一個足夠的理由和契機, 讓你開始去做并堅持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就好比我們現在參加的這個讀書活動,強制隊員們每天輸出一份讀書筆記,這恰恰是給了我們一個契機,去完成平時我們總是去想但就是不愿去執行的事情。因為這是屬于雖然重要但隨時都可以開始的事情, 但隨時可以開始往往意味著隨時都不會開始。 所以,有這樣的讀書活動,通過帶領的方法,讓隊員們積極響應,從而實施這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2、缺乏決心, 而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號召
很多他們想做的事情不得不克服一定的“不好意思”、 放下一定的“社會形象”,? 比如說給父母一個結實的擁抱,像心愛的人表白……面對這種想做卻不好意思做,缺乏決心的表現,如果有個明顯的號召以及群體, 會提高你的決心。
比如我們早就想屏蔽或者刪除某些社交網絡上的好友, 但是直接這樣這樣做貌似太無情, 于是之前漢堡王就發起了這樣的活動: 刪除一個好友, 就免費送漢堡。
這些活動, 都能收到奇效,因為他們為你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借口, 來掩蓋你的動機。
3、缺乏能力, 而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可達性
幾乎在任何社會, 年輕中產階級崛起后消費的重要標志, 就是原來由少數人享有的東西, 通過大眾化的改良, 開始被多數人享有。
比如古典藝術、繪畫、紅酒品鑒等等,但這些東西初次接受都有一定的門檻, 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提高可達性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這樣的機會在中產階級崛起的時候特別明顯, 是因為這個階級崛起后, 就會想要通過生活方式的模仿, 進入下一個階級。
伴隨著消費升級,中產們追求的會是更多有品質有質感的生活,還要與眾不同。
LV的廣告語:
“我們無法成為貴族, 但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模仿, 找到那種感覺?!?/p>
所以, 中國的新中產們一定有想做的事情( 擔心錯過美好人生) , 也有想模仿的生活方式, 因為能力、 成本等原因無法做到( 就像當年的美國高爾夫) , 如果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或產品, 就更有可能成功。
4、注意力被浪費, 難以做想做的事情——節約注意力
現在是信息時代,時間開始變得尤其珍貴,特別是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去付費去掉視頻網站的廣告,可見一斑。金錢變得不是他們的最大成本,時間和注意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