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錦瑟
01
吉格定理中說: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鍛煉。是的,無論是是否有天分,都需要足夠的勤奮才能有所作為。
曾國藩是中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剿滅太平天國,為清朝建立了不朽的功業。不過,他的天賦并不高。據說有天晚上曾國藩在房間里反復誦讀一篇文章,這時候家里來了一個小偷。小偷藏在外面準備等曾國藩睡覺了之后偷點值錢的東西,可是曾國藩一篇文章讀了好多遍,就是背不下來。外面等待的小偷很焦急,耳朵也飽受摧殘,最后實在忍不住了,從外面走進來把這篇文章很流利地背了一遍,然后說:“你這種水平還讀什么書?”說完揚長而去。
無疑小偷是聰明的,可小偷并沒有自己堅持走正路,他的聰明也是被浪費掉了,曾國藩是看似愚鈍的,但是曾國藩日復一日地努力,多次參加考試,終于考中了進士,后來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曾國藩對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他一生官至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死后謚號“文正”。
他雖然天分不高,但是他懂得勤能補拙,建立功業也給后世子孫留下了《曾國藩家書》等諸多的人生智慧哲理。
02
人們總是不吝于將“天才”這個詞送給那些有著卓越成就的人。但是卻忽視了他們的勤奮和努力。試想如果一個極具天分的人只是得意于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不在后天的環境中勤加練習,那么就會如王安石筆下的“傷仲永”一般,最后泯然眾人。
說一說仲永的故事。
仲永祖祖輩輩都是以耕種為生。他5歲的時候還沒有見過書寫的工具,有一天他哭著要來書寫的工具,然后就寫出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團結族人為主旨,被家人傳給秀才看。大家給他隨便出一個題目,他都能立刻作詩完成,而且文采和道理都有很大的可取之處。許多人都把仲永當作神童,到處有人請他作詩。
仲永跟著父親到處給人作詩,到處做客,卻沒有去學習。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寫出的詩已經不能和從前的名聲相稱,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已經完全和常人無異了。
王安石說,仲永是一個天才,但是后天受到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就成長為一個平凡的人,那么那些本身就是平凡的人,又不肯勤奮努力的話,結果肯定是還不如普通人。
03
勤奮往往不論條件是否艱苦,勤奮的人,往往越艱苦也越能磨練意志。
林肯小時候生活極其艱苦,他住在一個極其簡陋的茅草屋里,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而且他的住所離學校非常遠,各種生活用品都很缺乏,根本就沒有書籍、報紙可以閱讀。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堅持不懈走路二三十公里去上學。為了能借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百多里路。到了晚上,他沒有燈,就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光亮來閱讀……
即便是這樣,他也只受過一年半的學校教育,但是他成長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能努力向上,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天賦和堅韌對你的做事很重要,但是勤奮卻是獲得成功的基本保證。因為不論任何職業,在一些新的嘗試,不可能全部成功,在給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標時,一旦失敗,就需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卷土重來,依靠勤奮不斷嘗試,不停進步的人,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