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報興趣班,有一句話說: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就會被邊緣化。家長們一見面就問,你家孩子在外邊學的什么?現在考了幾級了?如果家里的孩子不報興趣班似乎就沒有交流的話題了,現在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更是讓家長和孩子目不暇接,放學后、節假日,各種興趣班就成了家長和孩子的第二學校,興趣班如此廣泛的推廣的背后,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至,而最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家長報了課,交了費,孩子學了一半卻不學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眾多的興趣班科目中選擇出適合于自己孩子的,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興趣班是學的孩子的興趣嗎?是先有興趣再報班還是先學習然后有興趣?等等
? ? ? 什么是興趣?興趣是一個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壓抑不住的一種喜悅和喜歡,當你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可以廢寢忘食,這是一種與生命內在相呼應的喜悅,是一種自發自愿的行為模式,不是為了父母的贊賞,不是為了考取證書,更不是為了炫耀,它只與自己有關。
? ? 如果一個孩子帶有這種興趣來學習,無論是文化課,還是特長課,父母都不用擔心他會學不好,也就不會存在報了課堅持不下去的問題。一個孩子報了興趣班無法堅持學習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報的這個課不是孩子的興趣點,二是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或是家長破壞了他的學習興趣,第三個原因就是每個孩子都有的惰性心里,遇到問題,家長先考慮一下孩子的問題是出在哪里,再來對癥解決,一般孩子的問題都會解決。
家長在報課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孩子的課程選擇有一個理性的的綜合的思考,例如清楚的知道我家孩子的性格是什么?他喜歡什么?我希望通過興趣班的學習給孩子帶來什么?堅持學習這些需要的花費是多少?這些是最基本的,切忌沒有目的試課,或是只以價格的高低來選擇課程,試課是需要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清晰的了解、定位之后,再做出的有針對性的選擇,通過試課更進一步的了解這個課程的設置和代課老師的水平,是在上課之前就有了一個的大概的方向,而不是盲目的選擇,或是以價格選擇,或是以活動選擇,都是不正確的,有一句話說:只選對的。
? ? 有很多的家長對興趣班的公益課是很感興趣的,但是聽完就走,沒有后續的跟進學習,哪里免費或是秒殺就去哪里上,我是很不贊成這種做法的,我們選老師是不是都希望碰到一個認真授課的老師,同樣,老師也希望能遇到心誠求學的學生,之前我也組織過很多的公益講座,但是真正受益的不多,似乎很輕易得來的大家都不太珍惜,現在哪怕我辦一個公益的成人讀書會,也會有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人要有一個保證金,這個保證金不是保證我而是保證你能夠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完成后保證金全部返還,現在不要說孩子沒有了學習的堅持就是大人似乎也很難,而沒有一個老師可以做到通過一堂課就能夠把所有的東西教完,沒有后續的學習和練習只聽堂試聽課是不會有什么長進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可以稱為無效的學習,所以希望家長在選擇興趣班的公益課時也能夠理性的選擇,有目的的選擇,認真對待,珍惜學習機會,公益不等于廉價。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學習不是為了別人學的,這個學習的態度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學習之前就要清楚,學校、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但是還需要有一顆誠懇的求學態度,就是我想學,而能夠學到什么程度,80%以上取決與你學習的態度,就像你走進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座歷史的殿堂,如果你不是每件作品每幅畫去慢慢品讀他背后的歷史故事,只是走馬觀花的瀏覽一下是不能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學習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它和價錢無關,學習首先需要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個人的時間是無比寶貴的,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多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從生活中體驗也是一種學習。另外就是學習需要興趣,反復的試聽會扼殺一個孩子深度學習的能力,會將他的學習興趣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上,最終失去鉆研或是繼續深造的動力,這是很嚴重的事情,看似是免費上了不少課,可是相對于一個有強大吸收力和學習力的孩子來說卻是買櫝還珠了。一個人從0歲到13歲這段時間的吸收學習對一個人智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根據人類生理發展的規律,大約50%的智力發展是在胎兒期到4歲之際完成,30%是在4歲至8歲完成,大約20%是在8歲到17歲完成的,這段寶貴的學習期間內,孩子應該有適合于自己的課外學習,通過課外的學習拓展一個孩子的見識,培養一個孩子多方面的藝術感,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可以通過孩子興趣的學習鍛煉一個人的高度的專注力,深度的鉆研的能力和刻苦學習的態度。
? ? 在報課之前要和孩子做充分的溝通,很多家長在報課之前并沒有和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只是我覺學習這個比較好或是別人家的孩子學了這個挺好的,我們說要對孩子有充分的尊重,尊重不僅是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更要尊重一個孩子生命特質,他是什么就讓給他按照自己的特質來發展,我們的家長總想著給孩子補上什么,而從沒有發現孩子擅長什么,興趣班的選擇首先要在孩子喜歡的基礎上,喜歡可以先天的愛好,也可以后天的培養,比如說你想讓孩子學鋼琴,正確的做法是家里首先有音樂的熏陶,最好是從小開始,假如沒有就從你想讓她學習鋼琴課開始,每天回家放幾首優美的音樂,和孩子一起聆聽,首先有良好的樂感,然后再來溝通,這么好聽的音樂你想不想也彈奏一首,我們可以報一個鋼琴課,堅持學習我們可以彈出這么好聽的音樂,在孩子有了一個美好的向往之后,再來學習是比較容易客服一些學習中的問題的,很多的工作是要在學興趣班之前就要鋪墊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文化課的學習也是一樣,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要告訴孩子,小學的課程和幼兒園不一樣了,上課老師的要求作業的要求考試的要求都會有所提高,先給孩子一個心理上的疏導,并且告訴他如果遇到什么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和他一起面對,這樣當他真正遇到問題時,就不會焦慮害怕,躲避問題,會想辦法戰勝,從而有所進步,我們不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成長起來的嗎?如果家長在選擇興趣班的時候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在孩子學習中遇到問題就不會隨便選擇放棄,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解決,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呀。
? 興趣班的學習不僅學的是一種興趣更是給人生增添了一份色彩,學好了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如果盲目跟風反而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興趣班不可貪多,報課要在孩子學習能力的范圍內,有的孩子周末四堂課,像趕場一樣,比上學還累,就失去了興趣的本來意義了,可以帶著興趣去學習也可以在學習中培養興趣,興趣班的選擇和孩子學習的成效考驗的還是家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