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的波折與轉機
自打我練就了一刻鐘就能打好一個草扇子的本事,家里便開啟了大規模制作草扇子的“小事業”。這草扇子一米寬兩米長,用稻草編成,主要用來蓋東西。我們家負責買草買繩,我則專注于加工制作。
有一回,我一鼓作氣打了 200 個草扇子,爸爸滿心歡喜地把它們送到二爸爸家。可二爸爸看到這么多扇子,臉色卻明顯不悅。他抱怨道:“你看看,你家孩子打了 200 個,我才打 50 個。一直給你們捎著賣,我這以后都不想管了。就給你們賣這一次,下次可別找我了。”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我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好在爸爸心思活絡,并沒有就此慌亂。他沒急著離開二爸爸家,而是在門口附近溜達,假裝玩耍。沒過多久,就有來收草扇子的人。原來二爸爸賣扇子是人家直接上門來拉,他確實有自己的渠道。
爸爸自來熟,主動上前搭話:“哎,老師,大哥,您這扇子是怎么個收法呀?您是從哪兒來的呀?”幾句寒暄下來,兩人漸漸熟絡。爸爸瞅準時機,趕忙說道:“我家也有扇子呢,您要嗎?”那人一聽,當即回答:“要啊,你有多少我要多少。”爸爸一聽有戲,忙說:“行,我帶您到我家看看去。”接著又詢問對方住址,畢竟那時候交通不便,了解清楚這些很重要。爸爸還打聽:“您一般都什么時候來收呀?”得知對方大概在幾號來之后,爸爸自豪地介紹:“我家孩子打得可快了,一刻鐘就能打一個,而且打得又好又實在。”對方聽了,點頭稱好。
就這樣,我們家也算有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回想起二爸爸前后態度的轉變,我后來琢磨明白了,人性多少有些自私。他原本以為這賺錢的門路只有自己能掌控,起初看我是個小孩,覺得我不一定能堅持,就算答應幫我賣,也沒太當回事。可沒想到我越打越多,他便心生顧慮,擔心我們家過得比他好,有錢了超過他,所以才不愿再幫我們捎帶賣扇子。但生活就是這樣,總會在波折中迎來新的轉機,而這新的渠道,也為我們家的“草扇生意”帶來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