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無意間聽到了薛之謙的新歌,依舊款款的薛式情歌。
我一直對他懷著偏見,因為不喜歡《認真的雪》,一度以為他是網絡歌手,基本是屏蔽的。當薛之謙憑著更多情歌和段子手身份二次火起來的時候我也并不知道,即使幾乎每個人的手機彩鈴都是《演員》。直到《紳士》。
低沉的大提琴,低沉的男聲,蓄積又克制的情感。之后,又搜了一些其他的歌來聽,看了一些節目,才知道他已經這么紅了。當你開始留意一個人時,除了歌曲之外七七八八的信息也看到的越來越多了。
后來的撕扯事件人設崩塌之類沒有太關注,這些八卦有什么意義呢?不是當事人,多委屈多偽善,又有什么關系?一個歌手,能唱出你喜歡的歌不就夠了嗎?還是一個搞笑藝人,看他的節目讓你放松解壓,已經很好了。
回到低沉男聲的部分。以前聽歌曲喜歡清亮的聲音,年紀漸長后,對于中低音慢慢喜歡起來,所以很容易被有這樣特點和聲音的歌曲吸引。但單論人聲,低沉的男聲更早時候就已經迷上了。
高中時候的很多夜晚,擺著寫作業的姿勢,帶著耳機悄悄打開隨身聽,用磁帶錄一個主播的節目。楊晨,NetFM。
“有時候我看見你,卻不是在眼睛里;有時候我聽到你,卻不是在耳朵里;有時候我感覺到你,卻不是在手心里。我們之間隔著千千萬萬座山峰,千千萬萬個屋頂,但是你知道,思念不是我可以左右的情緒,揮之不去。”
這個小短文以及由楊晨播出的很多其他文字都清晰的記著,還有他自制的創意片花,在很多年之后仍常常想起,就像那些熟悉的歌。
四年前楊晨來到我所在的城市演出,驚喜不已。當我坐在小劇場里,看到真實的人,聽著他用聲音演繹的詞句,在距離舞臺五排觀眾席的距離,不禁暗嘆,居然還有這一天啊!看著喜歡多年的主播,聽著熟悉又因太久未聽到而顯得遙遠的聲音,覺得很不真實。可是,縱使內心聚積了這么多喜愛,但演出尾聲的互動和演出結束后的合影,我沒有參與。性格使然,一株含羞草。他是友好親切的人,我卻只想遠觀。
我愿意到現場支持,但不想靠的太近。第二年,還在那個小劇場,看了楊晨《情愛長安》的演出。這次是一出完整的獨角詩劇,四個故事,依舊低沉迷人的聲音。最后,我還是做了一株含羞草。
原想,這樣一期一會也許可以成為習慣,可我離開了家鄉,后來那個小劇場也關閉了,我沒再去過楊晨的現場。
后會有期,但我還是只想做含羞草。
如果這可以稱為追星的話,這就是我的方式。不是朋友,就不去拿對待朋友的方式要求,只是單純的欣賞。
所以那些你崇拜仰望的人設塌了,對你會有什么影響呢?不相信了,又相信了,大可不必如此搖擺。創作者,只要有好作品,就是觀眾聽眾的幸事。至于個人生活,過好自己的人生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