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坦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經驗也豐富了起來,據他親身體會和間接的觀察,基本上百分之百的人不愿意害病。
害上病得受痛苦,得去醫院,得麻煩醫生和護士,得花錢,還得陪員伺候。
坦人口舌爛了半年,無奈之下去醫院,簽了一二十張醫院例行的表,內容雖沒過目但料定是醫院對患者訂立的規章制度。兩三天的過程該檢查的環節一一過了手續。
口舌靡爛加上一貫的頭不合適,在病房里住了一夜后每晚就跑到家里。晚上在家里犯病干擾的是一家人,如在病房里犯病就“牛抵銅鐘一一音響大了”,會吵得一層樓房的病人不得安寧。
按醫院的規章患者入院后出院前是不準離開病房的,可他住在一層樓最后的一個角落,同室里沒有其他病人,醫生和護士可能發現他晚上就溜了,卻網開一面沒有監督舉報。
這個科室所住的病人大部分害的是心肺上的病,和坦人的病一個起因。
坦人兩三天后就和醫生護士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虔誠的接受醫療并和他們探討處世的方法。
坦人處世方法是豁出活著,是很樸素和現實的一種生活方式。那些給坦人輸液的護士聽后有所啟迪并笑稱坦人:豁出活著的人。
有幾個熟人打電話問:“這幾天咋不見信息?"坦人說:“在醫院納福。”對方問:“是不是可以看看?”坦人說:“這一次是小災,大限還沒到,起碼還能活一二年。天寒地凍的沒必要跑路,春節前后再見。"
有了病就無端的氣多,便聯想到大半生的喜怒哀樂。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只不過每個人的過程不同,到一定的歲數應該少頑固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