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閱讀完本書的第一章內容。
感受: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就會開始學習做作業。重點是要讓孩子覺得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的錯誤理解,或是高估孩子的做題能力,產生急躁情緒。
孩子作業上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也和家長輔導作業時的錯誤引導有關系。
作者舉了個例子:
老師說的和媽媽說的怎么總是不一樣?
玲玲是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姑娘,期中考試之后,她每天都會在學校學習三四個生字,這對于她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老師布置給家長的作業是:可以讓孩子在家里說說字是怎么記的,有興趣的可以寫一寫。老師的作業要求是清晰的,“可以”不是必須,“說說字是怎么記的”是讓孩子分析一下字,幫助孩子加強對字形的記憶。
低年級是小朋友學習漢字的關鍵時期,我們常用的三千多漢字,在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基本可以完成一半。“有興趣的寫一寫”,對于不同層次的孩子來說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學習好奇心比較強,他愿意多嘗試新鮮的事物。對于他們來說,寫字不是一種要求,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一種游戲。
老師的作業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學生對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需求,而且符合學生的年齡。但是玲玲媽媽看到老師布置的這項任務,就對玲玲說:“把老師教的字每個都寫兩行。”
作為家長一定不要擅自曲解作業的內容或者一些手工創作類的作業進行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