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的時候,記得鄰班的一個同學,打乒乓球、打臺球、玩游戲機、打撲克樣樣都會,下了課就竄出去玩了。以他的表現,跟當時的小混混沒什么兩樣,但是讓人吃驚的是,他居然每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我就特想見見這個傳奇人物長什么樣,后來終于見到了,印象最深的是這哥們腦袋比較大,看來他腦袋里裝的腦子比別人多。
后來等上了高中、大學之后,這樣的人遇到的越來越多,漸漸發現,有些人用功并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用功:你上課走神的時候別人在專注聽講;你記得筆記亂七八糟,別人記得筆記記得條例清晰、生動活潑;你的1小時不抵別人的10分鐘。
最近從簡書上有人推薦《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作者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類人物的升級版:斯科特.楊,大學學的商業,自學學了編程,此外還到處演講、開設博客,寫了基本電子書。10天學會了線性代數,12個月自學完成4年麻省理工學院33門課程,簡直就是天才的化身!但是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是作者天才的大腦,而是他超強的目標性、高效的學習方法和上進、自律的品格。他提到的整體學習是他總結的高效學習的方法。
1. 整體學習技術
整體學習是一種學習理論,它針對人類大腦工作方法,讓人更精確、更全面地學習知識。它與我們中國人經常用的機械學習方法相比較:機械學習方法把知識看成是孤立的,學習一門知識就是針對這門學科,很少與其他的學科建立聯系。而整體性學習方法恰恰與之相反,強調的是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結構、模型和高速公路連接成整體。
作者通過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一個例子介紹了整體學習技術:
“很久以前,有個學生物理課學得很好,一次考試,所有問題都答對了,只有一道題,老師給了很低的分數,這道題目是“怎樣用一個氣壓計測量建筑物的高度?”
學生回答:“去建筑物的頂上,將氣壓計扔下來并開始計時,直到聽到砰的一聲,再通過重力加速度公式計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出題者的本意是希望學生利用所學的氣壓知識計算建筑物的高度,因為從學生的答案中看不出來他懂得氣壓知識,所以老師沒有給他高分。”
“學生找到老師,對低分表示異議。老師說,只要他能再想出不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他高分。
學生稍稍思考就回答,可以用氣壓計敲開建筑物主人的門,當主人打開門時,問他:“請問,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
老師沉默了一會,問:“你還有其他辦法嗎?”學生說還有很多,比如:用一根長線綁著氣壓計,通過線的長度測量高度;或者將線當作鐘擺,通過鐘擺的運動來計算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老師最終決定給予學生滿分。故事中的學生就是年輕的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后來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因為發現了原子中的電子而聞名于世。
玻爾不僅知道怎樣得到答案,而且對問題的觀察更為全面,不局限于所學的某個知識,他可以多角度地看待問題。”
2 . 整體性學習技術的3個觀點
結構、模型和高速公路是整體學習的3個觀點:
結構:知識及其聯系,比如說一個城市中所有的建筑物以及與這些建筑物相連的道路、河流等。
模型:簡化的結構,比如一本書中的目錄。結構又分為與人們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相關的感知結構;與其他知識建立關系的關系結構;與數學相關的基礎數學結構。
高速公路:知識之間的連接線,比如城市中的道路、河流。高速公路可以連接同一學科的各個知識點,甚至跨學科的知識點。
3.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整體性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五個部分,其中任意一個部分都需要經過測試才能真正掌握。
知識的獲取:我們可以從老師講課中獲取知識、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從與人交談中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目標包括簡化知識、知獲取知識的容量和獲取知識的速度。我們盡可能得過濾掉無用的信息,只抽取與知識相關的信息;盡可能獲取多的知識;盡可能快速獲取知識。我把獲取知識比作吃飯,吃飯的時候只挑有營養的吃(簡化);多吃點(容量);快點吃(速度)。
理解:是指了解知識的表面信息。
拓展:很多人停留在理解階段,作者認為整體性學習最重要的是拓展階段。拓展階段就是為知識建立聯系的階段,它包括:
深度拓展是指知識的背景探究,去發現知識是怎么來的、從何而來;試驗是誰做的?怎么想起來做的?怎么做的?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找出與知識類似的知識點、有哪些類似、哪些不同?同一時期還有哪些發現?同一個人還有哪些發現?
縱向拓展是本書最重要的內容,它要求在結構間建立通道,比如水流與駕駛汽車的聯系,地震預測與八國聯軍事件的聯系。
糾錯就像用剪刀剪去多余的枝葉一樣,去除知識之間不正確的聯系。
應用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把知識運用到生活、工作中才是學習的最終歸宿。
測試貫穿于以上5個階段,用來測試以上階段執行的效果。
通過測試可以找到你在以上5個階段最薄弱的環節在哪里。
4. 信息的結構
信息結構包括隨意信息、觀點信息、過程信息、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
隨意信息是只聯系非常弱的信息,比如日期、時間、任務等。處理隨意信息的方法包括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
觀點信息是存在爭論的信息,處理的方法可以是圖表法。
過程信息是指包含執行步驟和流程的信息,處理的方法包括內在法、比喻法、圖表法和模型糾錯。
具體信息是指可以通過視、聽、嗅、觸等方法感知的信息,處理方法是內在法。
抽象信息是難以理解和邏輯性很強的信息,處理方法是內在法和比喻法。
5. 整體性學習技術
獲取知識
獲取知識的目標包括簡化、速度、容量。獲取知識的方法包括快速閱讀和筆記流。
快速閱讀可以用1)指讀法:眼睛隨著手指移動來快速閱讀;2)練習閱讀法:訓練3分鐘讀多少單詞;訓練3分鐘記住多少知識點。3)積極閱讀法:記下這一節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怎樣記住?怎樣拓展及應用。
筆記流:用簡單的單詞或短語記錄主要觀點,用箭頭把觀點聯系起來。比喻法、內在法和信息壓縮技術都可以與筆記流結合。
評注流:寫下關鍵信息,建立聯系。
聯系觀點
困難信息可以用聯想法。比喻是聯系觀點的一個好方法。找出比喻的三個步驟:確認信息、找出相似、重復優化。
內在化:用圖像、聲音、觸覺、情感聯系觀點。內在化的步驟包括:明確概念、建立圖像、加入動態、加入其它感官、加入更多感官和感情、重復和優化。我把內在化的步驟比作了做面包:明確概念就是現在有一團面粉,建立圖像就是把面粉做成面包,加入動態就是面包逐漸變熟,加入其它感官面包聞起來很香,加入感情我感覺好餓啊,重復和優化要是再加上果醬就更完美了。
圖表法:根據不同的場景使用流程圖、概念圖和圖像建立聯系。流程圖用不同的步驟和序列將知識聯系起來,比如歷史事件、一個系統可以用流程圖繪制;概念圖可以將觀點聯系起來,比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收入、留存收益等可以建立起聯系;圖像是圖表、比喻和內化的混合,比如學習計算機網絡可以將網絡的交換機、路由器、網絡等概念通過郵遞員、運輸工具、地方郵局、省市郵局等概念聯系起來。
隨意信息的處理
隨意信息是比較難記憶的信息,死記硬背是一種方法,但是運用聯想法、掛鉤法和信息壓縮技術能夠極大提高記憶的速度和效果。
比如要記憶一個清單中的事情,通過聯想法的如下步驟可以更快記住:
創造順序、給清單的每一項設一個符號、創造屬于自己的聯想、給重復的符號加上顏色、注意斷裂的聯系。聯想鏈的長度不宜過長,以5-15個環節最佳。比如我們要把香蕉、牛奶、烤豆、黃油、果醬記住,我們想象在一個巨大的香蕉形狀的農場里,成千上萬的奶牛在產奶,天上下起了烤豆雨,奶牛們爭相往牛棚里跑,結果被黃油和果醬滑到了一大片。
掛鉤法可以將不容易記住的東西與容易記住的東西聯系起來,比如數字0可以與鈴鐺掛鉤。
信息壓縮技術
信息壓縮技術可以將大量的信息壓縮成少量的信息來幫助學習。作者介紹的信息壓縮技術包括:
記憶術:用一個單詞或者短語表示信息;比如用“云物移大智”這個短語表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圖像聯系:把幾個信息的聯系用一張圖表示。
筆記壓縮法:用兩三頁紙把一本書的信息組織起來。筆記壓縮的步驟:那幾張空白紙、用最少的字寫下主要觀點、寫下聯系的知識點、持續以上步驟并加工和修飾。
實際應用
應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并且應用能把知識記得更牢固。比如學習Java,通過自己編程實現一個項目可以讓你學得更透徹。
模型糾錯
不斷測試整體性學習的效果,改正錯誤。比如程序對不對在機器上跑一遍就知道了。第一要分清是拼寫錯誤還是概念錯誤;第二是散彈槍策略,每種問題都做一做最好不要花大量時間重復一個問題;第三延伸聯系時間,每天學一點比考前突擊效果更好。
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設定一個1-3個月達成的目標,達到目標也就完成了學習。比如學習編程,自己搭建一個網站或者寫個游戲。
整體性學習的實際應用——費曼技巧
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教學生這些知識點;第三步:如果疑惑就返回去吧;第四步:簡化和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