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 遼陽邊義
各位朋友:自2016.07.15—2022.01.04【每日一典】刊出整整2000期。這些典故主要是來自于《辭海》,典叟將里面所載典故整理出共有約5600多條目。其中包括:二字,如:炎黃;三字,如:落湯雞;四字,如:圍魏救趙;五字,如:騎鶴上揚州;六字,如:黃花菜都涼了;七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加上各種版本的《漢語成語詞典》和《中華語海》等典籍中的各種方言俚語的典故,估計應該有萬余條。2022年初,達到了2000個;2025年底,達到3500個。也就是說,到2035年底,達到7000個。
? ? ? ? ? ? ? ? ? ? —— 遼陽邊義? ? ? ?
局天蹐地(1998)
局:彎腰。蹐:小步。在天下面彎腰曲背,在地上面小步行走。形容戒慎、恐懼,即戰戰兢兢、局促不安的樣子。多用以比喻處境困厄窘迫。語見《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西晉文學家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感恩惟咎,五情震悼。局天蹐地,若無所容。”魯迅《魯迅書信集?致楊霽云》:“倘捉我去修公路,那就未免比作文更費力了,這真叫作局天蹐地。”
康莊大道(1999)
康莊: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康莊已含大道之意。比喻美好的前途。清趙翼《甌北詩話》:“然險怪仿昌谷,妖麗信溫、李,以之自成一家則可,究非康莊大道”。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我夢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莊大道,馬來車往,絡繹不絕。”
勇毅篤行(2000)
勇:有膽量,敢做。毅:果決,志向堅定。《荀子?修身》:“勇毅猛戾,則輔之以道順。”篤:忠實,一心一意。《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比喻一個人蹄疾步穩,堅持不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明史?曹文詔傳》:“曹文詔,大同人。勇毅有謀略。”章炳麟《〈革命軍〉序》:“乃如羅、彭、邵、劉之倫,皆篤行有道士也。”
慷慨解囊(2001)
慷慨:不吝惜,大方。解囊:打開錢袋。形容毫不吝嗇地拿出錢財來幫助別人。語見明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半閑居士《小八義》第五回回目:“走窮圖慷慨解囊,東門外拈香結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花好月圓(2002)
指鮮花盛開得正好、晧月明亮得正圓的時候。語見宋晁次膺(端禮)《行香子?別恨》詞:“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常好,人長健,月常圓。”后以“花好月圓”比喻美好圓滿的生活。多用作新婚的頌詞。明于謙《翁莫惱》詩:“花不常好,月不常圓。世間萬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立竿見影(2004)
把竹竿樹在太陽光下,可立刻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卷下:“立竿見影,呼谷傳響,豈不靈哉。”明許仲琳《封神演義》:“你說你蓮花化身,清凈無為,其如五行變化,立竿見影。”
中流砥柱(2005)
中流:河流中間;砥柱:山名,在河南省三門峽東,立于黃河急流之中,象柱石一般。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任憑河水沖擊屹然不動。比喻人英勇堅強,能起支柱作用,在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語見《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以入砥柱之中流。”明丁鶴年《自詠》詩:“長準橫潰禍非輕,坐見中流砥柱傾。”也比喻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親痛仇快(2006)
使自己人痛心,使敵人高興。語出《后漢書?朱浮傳》:“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朱浮任幽州地方官。他有個下屬叫彭寵,在漁陽做官。彭寵自以為替劉秀打天下時出過力,驕傲自大,常常埋怨劉秀沒有封他為王,也不肯服從朱浮的命令。朱浮向劉秀報告了彭寵的這些情況,于是劉秀召彭寵進京。彭寵不僅拒不從命,反而惱羞成怒,派兵去攻打朱浮。這時,朱浮寫了一封嚴正而又委婉的信規勸彭寵說:不應做使“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的事。“親痛仇快”據此簡化而來。
巧取豪奪(2007)
巧取:騙取。豪奪:用強力奪取。指用欺詐手段取得或憑強力搶占。亦作“巧偷豪奪”。東晉的著名畫家顧愷之,小字虎頭,當時人說他才絕、畫絕、癡絕,所以有“癡虎頭”之稱。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一櫥畫,用題箋封好,放在大官桓玄那里。桓玄從櫥后把畫拿走了。顧愷之看到封箋還是好好的,而畫已不見,以為是妙畫通靈,變化而去,好像人登仙一樣。語見宋蘇軾《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意思是說桓玄的手段是連騙帶搶,而顧愷之也真是太天真了。
終南捷徑(2008)
終南、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西南;捷徑:近便的道路。語見《新唐書?盧藏用傳》,盧藏用想做官,就假裝為隱士,住在京城附近的終南山里,希望被帝征召。后來果然被召去做了官。同時代的司馬承禎也曾用同樣的方法取得了官位。一次,盧藏用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此中大有嘉(佳)處。”承禎說,依我看來,“仕宦之捷徑耳”。后來就用“終南捷徑”比喻謀取官職或求得名利的最方便的門徑。現在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改弦更張(2009)
改:改換;弦:琴弦:更:更改;張:設置,安裝。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語見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南北朝北齊魏收《魏書?高謙之傳》:“且琴瑟不韻,知音改弦更張;驂未調,善御執轡成組。”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琴瑟時未調,改弦而更張。”
短兵相接(2010)
亦作“短兵接戰”。兵:武器。用刀、劍等短小兵器交手刺殺。語見屈原《楚辭?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轂,車輪。)也比喻雙方面對面地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司馬遷《史記?季布傳》載,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戹(è)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楚漢相爭時,項羽手下有五員大將,其中之一就是季布。而季布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丁公,也在楚軍中做將軍。有一次,丁公奉項羽之命,在彭城西邊追擊兵敗逃走的劉邦。劉邦的部隊以死相拼,雙方打得異常激烈,最后都拿起了短兵器,混戰在一起。混亂中,劉邦正面遇到丁公。劉邦對他大喊:“我們兩個英雄為什么非要自相殘殺!”這讓丁公心生猶疑,決定帶兵回去,劉邦這才得以逃脫。等到劉邦最終打敗了項羽,項羽的手下大多歸附了劉邦。這時,丁公來拜見劉邦,劉邦卻下令將丁公按軍法處置。劉邦說:“丁公在項羽手下時,為臣不忠。導致項羽丟了天下的人,就是丁公。”于是,劉邦最終斬殺了丁公,還說:“這是要告誡后世的臣子們,不要學丁公。”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老梆子(2011)
方言:對老年人的蔑稱。猶老調子,老王梆子,老鐵梆子,老飄梆子。西北俗語:老混混,老痞子。語見老舍《龍須溝》第一幕:“老梆子,你管他媽的什么閑事,你身上也癢癢嗎?”
斜杠青年(2012)
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李明,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杠”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杠青年越來越流行,已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
舊瓶裝新酒(2013)
據《新約?馬太福音》第九章,耶穌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里;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里,兩樣就都保全了。”“五四”新文學運動興起以后,提倡白話文學的人認為文言和舊形式不能表現新內容,常以“舊瓶裝新酒”作比喻。現泛指用舊形式來表現新內容。
金科玉條(2014)
亦作“金科玉律”。科、律:法律條文。形容科條法令的完美。南朝梁蕭統《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李善注:“金科玉條,謂法令也。言金玉,貴之也。”后多作“金科玉律”,謂不可變更的條規。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或是古人這句話是有所為而言的,后人就奉了他做金科玉律。”
金口(2015)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原指極不易得的可貴的話。常特指帝王之言。文瑩《玉壺野史》卷三:“〔梁適〕抱笏俯躬奏曰:‘向蒙陛下金口親諭,臣面貌類先臣。”亦用為對他人之言的尊稱。如:敬聆金口。佛教謂佛之口舌如金剛堅固不壞,故稱“金口”。裴濯《少林寺碑》:“如來金口之說,連云可庇。”
豪言壯語(2016)
氣勢豪壯的話語。形容充滿英雄氣概的話。語出明焦竑《玉堂叢語?一?文學?丘濬》:“(丘濬)即席聯句,動輒數百言。豪言警語,如壯濤激浪,飛雪走雷,去觸山而迸發。”茅盾《老兵的希望》:“作家如果不能全面看問題,不能從比較長的歷史階段看問題,那么,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樂觀主義的豪言壯語,那么必有大氣磅礴,感人極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義。”
艱苦卓絕(2017)
卓絕:超越一切,無可比擬。形容斗爭極其艱苦,超出了尋常。語出元脫脫《宋史?卲雍傳》:“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席者數年”。清方苞《刁贈君墓表》:“習齋遭人倫之變,其艱苦卓絕之行,實眾人所難能。”清況周頤《餐櫻廡隨筆》:“非探求之幽獨隱微之地,固確見為艱苦卓絕之操。”沈從文《煥乎先生》:“疾惡如仇,艱苦卓絕,他勇于自保的一種好方法,前進既有了阻礙,則急流勇退不失其為明哲。”
一落千丈(2018)
語見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原指琴聲陡然降落。后形容境況、聲望等急劇下降。宋王邁《上河帥啟》:“失勢一落千丈強,自安蹇步;沖人決起百余尺,坐看群飛。”清葉廷琯《鷗陂漁話?蔣珊漁殘稿》:“百步九折余,一落千丈勢。”
梁上君子(2019)
指躲在梁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比喻小偷,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的人。語出《后漢書?陳寔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當時年收成不好,民眾沒有收獲,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要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于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最后,梁上之人躍下請罪,主人接濟而去。
反目成仇(2020)
反目:謂不和睦。《易?小畜》:“夫妻反目。”孔穎達疏:“夫妻乖戾,故反目相視。”后泛指關系破裂。或謂翻臉,指翻臉成仇人。《鬼谷子?扺巇》:“父子離散,乖亂反目。”反目成仇,雙方從和睦的關系轉變成仇視敵對的狀態。舊時多指夫妻之間,現也用于朋友間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對立。清曹雪芹《紅樓夢》:“公子王孫雖多,哪一個不是三房五妾,甚至憐新棄舊,反目成仇,多著呢!”
解鈴系鈴(2021)
南唐高僧法眼,是中國佛教史上稱為“法眼宗”(禪門五宗之一)的始祖。住金陵(今南京)清涼寺。當時泰欽法師(即法燈)也在清涼寺住,因為他性情豪逸,不大管事,和尚們都瞧不起他。但是法眼對他卻很尊重。一日,法眼在談禪說法之余,問眾僧:“一只老虎,頸項上系著一個鈴鐺,誰能把它解下來?”大家想來想去,誰也沒有辦法。恰巧泰欽來到,法眼就請他回答。他不加思索,隨即答道:“系者解得(系鈴的人能解下來)。”法眼滿意,對大家說:“汝輩輕渠不得(你們看輕他得)!”這個故事,載《指月錄》卷二十三《法燈》。后來就用“解鈴系鈴”,比喻誰弄出來的事情,仍須由誰去解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回:“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或作“解鈴還得系鈴人”
劫富濟貧(2022)
亦作“劫富安貧”。劫:奪取。濟:救濟。奪取富人的財物救濟窮人。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漢平生最喜歡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打抱不平。”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五回:“會因南北統一,所謀未遂,乃想學王天縱的行為,劫富濟貧,自張一幟。”
吳頭楚尾(2023)
亦作“楚尾吳頭”。今江西北部,春秋時為吳、楚兩國接界之地,因稱“吳頭楚尾”。語見宋洪芻《職方乘》與祝穆《方輿勝覽》。宋王象之《與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北宋黃庭堅《謁金門》詞:“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南宋朱熹《鉛山立春》詩:“春回楚尾吳頭。”清王士慎《江上》詩:“吳頭楚尾路如何?”
氣沖斗牛(2024)
亦作“氣沖牛斗”。氣:氣勢。牛斗,二十八宿的牛宿(牽牛星)、斗宿,南斗七星,指天空。形容氣勢很大或怒氣很盛。語見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牛,誓將真節報君仇。”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興(關興)見馬忠是害父仇人,氣沖牛斗,舉青龍刀望忠便砍。”
忘年之交(2025)
亦作“忘年之好”。年輩不相當的兩個人結成的朋友。屬于八拜之交之一。語見《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陳泰嘆服曰:'公料敵如神,蜀兵何足慮哉!于是陳泰與鄧艾結為忘年之交。”
街談巷議(2026)
亦作“街談巷語”。謂街巷中的談說議論,即民間的輿論。語見漢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臧,贊美;否,批評。《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唐劉知幾《史通?采撰》:“故作者惡道聽涂說之違理,街談巷議之損實。”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八回:“聽見過路人風里言,風里語。多交頭接耳,街談巷議。”
間不容發(2027)
謂成敗利鈍,其間不容一發。比喻情勢危急到極點。亦指天衣無縫,毫無破綻。語見漢枚乘《上書諫吳王》:“系絕于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發。”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回:“這個小產的生死是間不容發的,豈是你撞太歲的時候。”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一回:“這事間不容發,明天就上個折子,一定要爭回此事。”
虎虎生威(2028)
虎虎:威武雄渾或肉體氣勢旺盛的模樣。生:有生命的。威:威風凜凜。謂如老虎一樣,有一種王者的,讓人敬畏的氣勢和聲威。語見清龔自珍《懷我生之先箴》:“言滿朝野,氣虎虎矣。”陶行知《祭鄒韜奮先生文》:“但凡失掉了你的肉體的人,都虎虎的成了萬人敵。”
和衷共濟(2029)
和衷:和睦同心;共濟:共渡。語出《書?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魯語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韋昭注:“共濟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后以“和衷共濟”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他見了啟事便跑到書店里來,談了些和衷共濟的話。”
閑情逸致(2030)
亦作“閑情逸志”。逸:安閑;致:情趣。謂閑適幽逸的情趣,即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語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他口口聲聲只是勸人做好事;要知世間好事甚多,誰有那些閑情逸致去做。”魯迅《華蓋集?“碰壁”之后》:“古人所謂'窮愁著書'的話,是不大可靠的。窮到透頂,愁得要死的人,那里還有這許多閑情逸致來著書?”
矯枉過正(2031)
亦作“撟往過正”。矯:扭轉,糾正;枉:彎曲。為要把彎曲的東西扭直,卻彎過了頭,結果又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錯誤或偏差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即指糾偏過當。語見《漢書?諸侯王表二》:“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往過其正矣。”王先謙補注引朱一新曰:“汪本'抂'作'枉',注同。”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
峰回路轉(2032)
回:曲折環繞。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后多比喻事情經過挫折失敗后出現新的轉機。語見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葉圣陶《從答西安到蘭州》:“我們坐在火車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樣,峰回路轉,景象刻刻變換,讓你目不暇接。”
苛捐雜稅(2033)
苛:苛刻,繁重;雜;繁雜,眾多。指各種各樣繁重的捐稅。泛指統治者苛刻地強行征收繁多的納稅款項。語見陳邦賢《自勉齋隨筆?捐稅》:“苛捐雜稅,實在是政治上一大弊竇。”郭沫若《天地玄黃?拙劣的犯罪》:“在整個經濟危機之下,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之下,在卑劣的利誘腐化之下,成木增高了,購買力減低了,發行網破壞了。”
才華橫溢(2034)
亦作“才思橫溢”。才華:顯露出來的才能和技藝。橫溢:充分顯示。謂才華、感情等充分流露。語見清廖全孫、吳昌綬《嘉業堂藏書志?清別集》:“才華橫溢而仍就繩墨,駢體軼麗,雅進四杰。”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青蓮工于樂府。蓋其才思大橫溢,無所發抒,輒借此以逞筆力。”
橫征暴斂(2035)
斂:搜刮。謂濫征捐稅,殘酷搜刮民財。語見宋朱熹《己酉擬上封事》:“國家財用皆出人民,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于民,雖有愛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澤矣。”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四回:“名目是規畫錢糧,措置財賦,其實是橫征暴斂,剝削脂膏。”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這些財富,都是蔣介石等利用其獨裁權力橫征暴斂、假公濟私而來的。”
流蘇(2036)
下垂的穗子,用五彩羽毛或絲線制成。古代用作車馬、帷帳等的裝飾品。《后漢書?輿服志上》:“大行載車,其飾如金根車,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后。”王維《扶南曲歌詞》:“翠羽流蘇帳。”古代以婦女走路搖流蘇為吉祥。撥流蘇是一種儀式,高校學生畢業時,校方給學生頒發學位證書。學位帽上流蘇要從右往左撥,寓意展翅高飛。
潔身自好(2037)
潔身:保持自身的純潔,不同流合污。《晏子春秋?問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潔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純潔,不同流合污。亦指怕招惹是非,不關心他人之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說是豁達,但有去就,有愛憎,究竟總不失為潔身自好之士。”
舉重明輕(2038)
審理法無明文規定的案件,比附援引類似的規范時,據罪較重者斷罪較輕者。語見《唐律疏義?名例》:“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如賊盜律規定,夜間無故入人家,主人當時殺死者不論。據此,主人打傷夜間無故入家者比殺死為輕,自應免罪。
舉重若輕(2039)
謂擔負繁重的工作并不感到吃力。形容能力強。語見清趙翼《甌北詩話?蘇東坡詩》二:“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清陳森《品花寶鑒》第四回:“《雪獅》此題卻不好做,看他用典舉重若輕,雅與題稱,非名手不辦。”
風調雨順(2040)
清風雨適時。語見《舊唐書?禮儀志一》引《六韜》:“武王伐紂,雪深丈余……既而克殷,風調雨順。”后用為祈求豐年之辭。明于謙《喜雨行》:“但愿風調雨順民安業,我亦走馬看花歸帝京。”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自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奉行故事(2041)
奉行:遵照辦理;故事:老規矩、老章程。指按照舊例辦事。語見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這起公事到了警察局,伯診也不免奉行故事,吩咐局里的警兵。”
留后手(2042)
后手:舊時指后繼者。王令《韓幹馬》詩:“生搜朔野空毛群,死繼世工無后手。”也作棋牌術語。圍棋:指處于被動必須承應對方的著法。象棋:含義有二:一指走子次序,開局時誰后走誰為后手;二指棋局形勢,誰被動誰為后手。與先手互為對應,用意相反。留后手:比喻回旋、應付的余地。相關成語:如“后手不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日復一日,須有盡時,日后后手不上了,悔之不及矣。”
漢官威儀(2043)
亦作“漢官儀”。指漢朝官吏的禮儀、服飾制度。《后漢書?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亦泛指華夏的禮儀制度。洪昇《長生殿?剿寇》:“誓當掃清群寇,收復兩京,再造唐家社稷,重睹漢官威儀,方不負平生志愿也。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惟茲梨園子弟,猶存漢官威儀。”
驕奢淫逸(2044)
驕:驕橫;奢:奢侈;淫:荒淫,無度;逸:安逸,放蕩。原指四種惡習。語見《左傳?隱公三年》:“驕奢淫泆,所自邪也。”亦作“佚”,同“逸”。意謂驕橫、奢侈、放蕩、安逸都是走邪道的開始。后常用以指生活放縱奢侈,荒淫無度。徐元杰《淳祐甲辰上殿第二劄》:“今錢塘駐蹕之久,驕奢淫逸。
見縫插針(2045)
縫:縫隙,空子。看見縫隙就插針進去。比喻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和時間。語見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鋼炮后來打死敵人不少。'陳三又見縫插針地鼓勵他。”
見怪不怪(2046)
謂看到怪異的現象鎮靜對待,不大驚小怪。語見宋洪邁《夷堅三志?姜七家豬》:“姜怫然曰:'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謝覺哉《作風漫談》:“既是毫無根據,那見怪不怪,其怪自絕,又何必大驚小怪呢。”
見機行事(2047)
機:時機。行:做。見機:辨風色,看情況。謂看情況辦事,根據情況靈活處理。語出《周易?系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而作,不俟終日。”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八回:“你去見機行事,得回再回方好。”
疾足先得(2048)
亦作“捷足先登”。謂行動迅速者占得先著。或比喻因行動敏捷而首先達到目的。語見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清葉稚斐《吉慶圖?會赴》:“所謂秦人失鹿,捷足先登。”
教學相長(2049)
長:提高。教的和學的雙方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語出《禮記?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意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教”和“學”的相互促進,獲得提高。現亦指師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教師應當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
貌合神離(2050)
亦作“貌合心離”“貌合情離”。貌:外表;神:內心。謂表面上關系親密而內懷二心。語見漢黃石公《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一十五回:“若好不合,則不和,不和則離,雖克竭敬愛,而貌合情離,與從夫之義悖矣。”晚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只貌合神離耳。”
將錯就錯(2051)
將:隨順,順從,依從。就:遷就。謂順著已經錯的事情,再遷就錯誤,做下去。語見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將錯就錯,西方極樂。陸游《敷凈人求僧贊》:“將錯就錯也不妨,只在檀那輕手撥。”近代悟明法師《聯燈會要?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傳,山僧已是錯說,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
將計就計(2052)
將:用。謂順著對方使用的計策,設法使損害轉向對方。語見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若是與他交鋒,我那里近得他。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賈詡料知曹操之意,欲將計就計而行。”
監守自盜(2053)
亦作“監主自盜”。盜竊公務上或業務上自己所經管的財物。語見《唐律疏義》卷十九:“諸監臨主守自盜及盜所監臨財物者(若親王財物而監守自盜,亦同),加凡盜二等,三十匹絞(本條已有加者,亦累加之)。"五代后晉劉昫《舊唐書?楊炎傳》:“杞怒,謫晉衡州司馬,更召他吏繩之,曰:'監主自盜,罪絞。'”清張廷玉等《明史?刑法志一》:“如監守自盜,贓至四十貫絞。”
斬草除根(2054)
亦作“剪草除根”。比喻鏟除禍根,不留后患。語見《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芟夷:除草;蘊崇:積聚,堆積。)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細水長流(2055)
亦作“小水常流”。比喻節約使用錢物,不致缺乏。亦喻一點一滴、持續有恒地做一件工作。清翟灝《通俗篇?地埋》引《遺教經》:“是故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原比喻持續不斷地堅持把某事做好。今多比喻節約錢物,使之經常不缺。
2022.02.08 —02.28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