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細心、熱愛生活和家人的父親,從與孩子日常生活的相處中不斷記錄、學習、反思、總結(jié)如何做一個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合格父親,培養(yǎng)孩子獨立、善良、勇敢、自信心、愛心、意志力,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天性、想象力,尊重順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把生活中溫暖動人點滴記錄成書,于是有了這本《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
資深教育記者張貴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生活片段,從原生態(tài)的教育場景出發(fā),引導我們反思并改進自己的行為,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與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生活。這種不著痕跡、其樂融融的教育,正是每個孩子喜歡的,也是每個父母應追求的。
1“身教勝于言教”的陪伴式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孩子會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漸漸長成棟梁。真正的“陪伴”是既“陪”且“伴”。“陪”是空間上的近距離和時間上的同步。“伴”是成為對方的伙伴。由此來看,很多父母只做到了“陪”而遠遠沒有成為他們的伙伴。
當父母細心陪伴孩子,美好的教育就開始了。當孩子不明白蝙蝠為什么倒著睡,宇宙為什么無邊無際時,不是單純地買幾本書讓孩子看就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而是也像孩子一樣帶著他一起試著去尋找答案,上網(wǎng)查資料,這才是優(yōu)質(zhì)的伙伴。作者說“在彼此觀照的過程中,我開始警惕成人思維里慣有的簡單與粗暴,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義去戕害童心。”他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嵌入孩子的生命,收獲的是對孩子心理的認知和成長軌跡的見證。正是在孩子一天天的成長記錄中,他漸漸悟到教育的方法與真諦。
2參與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
作者張貴勇記錄了陪伴兒子哲哲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件件小事,哲哲做了什么說了什么,他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加上作者的一兩句總結(jié)和感悟,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父子之間每日的溫馨生活。帶領(lǐng)讀者們一起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在一個個生活的小片段中體會教育的意味。
父母不是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也是他們實際操練的開始。學著照顧小生命,除了做好物質(zhì)方面的保障還要提供精神方面的撫育。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也是父母學著如何做好父母的過程,他們需要摒棄原生家庭里父母不好的一面,吸納好的一面,重新反思如何成為孩子眼中優(yōu)秀的父母。多看育兒的書籍學習取經(jīng),多與其他的父母交流養(yǎng)育經(jīng)驗,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共同探索未知世界,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做一個孩子眼中優(yōu)秀的父母并不難。
不是提供給孩子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再以一副過來人的經(jīng)驗、高高在上地姿態(tài)指點教育,而是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跟他交流,深入到孩子的內(nèi)心,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陪伴孩子重過一次童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反思自己,其實參與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童心是一個萬花筒,會折射出無數(shù)的童趣,是習慣用成人思維思考的大人在成長的路上所丟失的,且他們經(jīng)常回饋給你超大的驚喜,這就是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最大樂趣所在。
3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日出日落間每一天的累積
清晨上學一起認識街邊的花花草草,是教育;放學路上一起聊聊班級里的事兒,是教育;睡前共讀一本書,共做一件事,也是教育……只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我們的一言一行,哪怕一個親切的笑容,都是最合適的教育。孩子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父母們還應不吝嗇鼓勵,這其實是給孩子埋下善的種子,讓他更有信心,更熱愛生活。
父母高質(zhì)量的陪伴孩子閱讀也很重要。哲哲小小年紀,已經(jīng)從繪本到兒童世界名著,甚至自然科學,這培養(yǎng)了哲哲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長期高品質(zhì)的親子閱讀,哲哲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想,充滿著愛心、樂于分享,懂得感恩的孩子。而這一切的背后是家長數(shù)年如一日堅持為孩子朗讀。書的最后,張貴勇把閱讀過程中積累的經(jīng)驗都告訴了讀者,將這些書籍分類并給出了具體指導方法,包括什么年齡段閱讀什么類型的書籍。按照這些方法去操作,相信你會驚喜的看到孩子的變化。
雖然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但這并不妨礙我們?nèi)プ非蠼逃耐昝溃呀逃€原為美好生活。潤物細無聲,萬物在春雨的滋潤下悄然生長,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教育也如同春雨一樣,不知不覺間孩子已經(jīng)長成了我們期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