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 中原焦點團隊? 中27? 龐愛國? 第310天分享? 本周第3次約練? 總約練第283次? 咨170、觀77、來3、朋4、box約練11、案例分析18,總分享第312次分享
筑基第三課? 基礎心理學(2)復習
感覺現象
感覺適應。感覺適應什么意思?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它是一個現象。比如我們所說的“久入芳蘭之室,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蔽覀兊侥莻€環境呆久了,很臭的地方我慢慢也不覺得臭了,很香的地方呆久了,我們也不覺得香了,這就是感覺適應。同樣,我們在某一個糟糕的模式下,互動模式下,我們呆久了,我們有的時候也是適應了,我們雖然很痛苦,但是我們可能還會沿用那樣的模式。
感覺對比有什么意思呢?比如說你得了1000塊錢獎金,然后你的同事都沒得,這時候啥感覺?我估計感覺應該不錯吧。但是,假如你得了1000塊錢獎金,過幾天你發現你的同事都得了5000,你的感覺是什么?我估計感覺很糟糕了吧,一開始以為人家都沒得的時候,你感覺不錯。后來發現人家都得了5000的時候,你感覺很糟糕。你看同樣1000塊錢,怎么后來感覺反而很不好了。
這就是感覺對比。所以我們的幸福往往源自于什么?比較。我們痛苦源自于什么?比較。
感覺后像,就是我們所說的“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或者我們看明亮的燈泡,看完之后閉上眼睛,眼睛里邊還有燈泡,這就是感覺后像。
聯覺,比如冰箱里邊一般都是制成白色的,有沒有把冰箱內部給做成紅色的?我估計沒有。為啥?做成紅色就感覺讓人感覺可暖和,就感覺這個冰箱就制冷效果可能就不咋地,所以所有的冰箱內部都是做成白色的,白色的就會讓人感覺它的制冷效果比較好。這就是聯覺。
知覺
知覺是感覺的綜合,好多感覺綜合在一起就成了知覺,像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時間知覺,時間長還是短?我們所說的相對論,這其實就是時間知覺。
一般孩子在屋里邊學了半小時,家長可能就感覺他才學三分鐘。孩子出來看手機看三分鐘,他就感覺出來半小時,這就是時間知覺。
運動知覺,感覺他是不是在動著。
錯覺
我們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的錯覺,我們可能也看到課件上這幾張圖片,明明你知道他是錯覺,但是從你眼睛來看,依然會認為不是。你看這第一張截圖,我就感覺他不平行。但其實每一條線都是平行的,但是你會感覺到不平行,這就是錯覺。
錯覺和幻覺是相對應的,一旦人出現幻覺,可能就意味著有精神方面的問題了。而錯覺是正常人都會有的。所以我們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所以我們才格外強調未知的姿態。你要以未知的姿態去跟當事人做更多的探討,而非你就認為“我認為的就是對的”。
記憶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感覺記憶是一瞬間的記憶,一般來說一秒以內的是感覺記憶。如果你意識到了,它就變成短時記憶了。如果你沒意識到它就消失了。我們一會時間可能就會有很多的感知記憶出來,然后它又瞬間消失,很多很多。但是你某一個你意識到了,它就變成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一般是一分鐘以內的叫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它的量是無限的,感覺記憶也叫瞬時記憶,它的量是無限的,只有中間這個短時記憶,它的量是5~9個。
我們成年人正常的一般就是5~9個。只有青少年,青春期的時候,十四五歲的時候,能達到最高,能達到11個,那個時候記憶是最好的。所以我們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在于此,到成年之后慢慢就變少了,等到中老年的時候能變到五六個就不錯了。
但是長時記憶的容量又是無限的,我們不要怕把我們腦子給用壞,只要你不過量用,以悠著勁的學,你大腦中能記住很多東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液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所謂的“液體智力”是先天的,我們的反應速度,我們記東西的能力,靈敏度,這是先天的,20歲之前一直在增長,這是液體智力。而“晶體智力”我稱為就是智慧的結晶,就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所學到的東西,終生都可以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提倡都是“活到老,學到老”,這是記憶這一塊。
記憶又包括顯記憶和內隱記憶,我們有的時候感覺我學東西我怎么記不住,并非你記不住,而是那些東西它可能成為內隱記憶了。
記憶的遺忘規律就是先快后慢,所以我們需要及時復習。知識留存率的金字塔,需要經過大量的討論、實操、應用,研究記憶的鼻祖,艾賓浩斯。
思維
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我們要想幫助人的時候,我們就需要了解他的思維模式是什么。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思考,通過思考來建構這個世界。
想象
想象,每個人他都有他的想象力的,只不過有人想象力比較好,有的人想象比較差。
注意
說到注意,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可能有“注意力障礙”,注意力不太好,或者多動障礙,多動癥。其實好多時候,我們很容易過度治療,容易貼標簽。當前的醫療就是這樣的模式,現在醫療的模式就導致大夫們、護士們的壓力也挺大,為了效益,結果就導致可能在醫院里邊下的診斷就會相對更重。所以,我們不能不相信他們的診斷,他也不能太過于相信診斷,當然該相信也得相信,但是不能太相信。不然的話,可能會導致感覺哪都有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只要是沒有太影響到你的社會功能,那么就帶著你的問題與癥狀去生活吧,沒關系的。
焦點主張的就是學會與問題共存,因為有的問題你可能沒有辦法一下子就解決掉,那有就有吧,我們也無需太過于擔心。但是如果他真的挺重了,這時候該治療肯定要治療的,因為他已經很大程度上去影響到我們社會功能了,那就該治療還要治療。
但如果還好,沒有太大的情況,有就有,你不用太管周圍的人咋說,沒有關系,不然我們就會給自己制造焦慮。它本身不是問題,結果后來它就導致了問題。我們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反而導致這個問題更長久的留存。我們上一次課講的,我們對問題對問題改變本身的努力,可能反而導致這個問題更長久的留存。這是認知這一塊,認知這一塊就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注意。
情緒情感
上述認知就構成了我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評價,而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評價又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也就是ABC理論。A是事件,B是認知,C是對應的情緒行為。
我們一般會認為影響我們情緒與行為的是事件本身,其實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們的看法變了,我們的情緒、行為也就變了,我們的感受也就變了。
所以我們更多的就是在人的認知這一塊做工作,陪著他慢慢的去看,慢慢的去了解,去確認他的知覺、他的感受、他的想法、他所在乎的、他所想要的、他的思考,我們就在做這些事。
情緒狀態
情緒情感里邊人的三種情緒狀態,心境、激情和應激。
一般來說我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處在心境的狀態下。什么叫心境?
心境是指一段時間的持續的心情,就是心境。我們這一段時間的心情怎么樣?就這個意思。那么肯定我們要追求的是我們心境的平和,因為心境平和的話,我們就能更穩定,更穩固。就像我們所講的,如果作為家長的角色,你的心境是平和的、穩定的,那么孩子在你這就感覺很安全。人在安全的情況下,他就能更好的自我成長,不然他就會發展出很多的,用精神分析來說就是很多的防御機制。
當然在精神分析角度的防御機制,在焦點里面其實就是保護機制,所以精神分析里邊的“防”,在焦點里面來看,其實就是保護。他干嘛要防御,防御就是保護,他要保護自己。因為他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家庭環境里面,所以他就需要保護自己。要不然的話他就會更為痛苦。這就是心境,持久的、彌漫的心情,某一段時間的心情怎么樣。
激情,比如我們在熱戀期,往往就處于一種激情的狀態,但是激情的狀態一般不會太長久。
在社會心理學里邊,講到婚姻的時候也會提到激情。我們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激情的狀態,我們最終都會歸于平靜,或者大體是平靜的。但如果一個人不能大體平靜,人就出問題了。比如說持續低落,人就抑郁了;持續高漲,人就燥狂了;持續的糾結,人可能就得神經癥了,就持久糾結、沖突可能就得神經癥,神經癥是屬于我們《癥狀心理學》里邊的,這都是人的情緒這一塊出狀況之后,就導致出問題。人也不會一直處于激情狀態,一直處于激情狀態,那人就出問題了,所以熱戀最后往往都是歸于平淡,要么是走向婚姻,要么走向解散。
所以我們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沒有婚姻,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對吧?最后還是婚姻,有婚姻之后,可能感情相對會更加的穩定和長久。即使再幸福的婚姻,可能在這一生里面都有幾十次想離婚的念頭,都有多少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
應激,應激往往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時候的一種狀態,叫應激。應激是有好處的,因為應急可以充分調動我們的能力,但是如果應激太強,也會導致后遺癥。
情緒體驗包括三部分:主觀體驗、生理喚醒、外部體驗。一般什么時候會有情緒,就是你意識到了你才會有情緒。你沒有想到這一塊的時候,其實你不一定有情緒。同樣的一件事,有的人他沒有主觀體驗,他沒有想到,他可能就不一定有情緒,他有了主觀體驗,他可能就意識到了,好像不舒服了,好像怎么回事,才開始有意識了。
有意識之后他生理上也開始出現反應了,比如說我是不是緊張了。主觀體驗有了,接著你想到我是不是緊張了,生理上立馬就開始喚醒,你的身體里面立馬就開始有那種緊張感,身體就開始出現反應了,然后外部開始比如說手發抖啊,然后腿哆嗦啊,就出來了。
但我們很多時候我們也知道,但是不好控制,怎么辦?
“森田療法”,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就是他來他就來,緊張他就緊張,不要試圖與他去做更多的對抗,隨他吧,深呼吸,管他呢。然后你反而會好得多。
意志
意志是什么意思?意志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毅力,也就是一個人該干嘛能正常干嘛。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有的人意志強,有的人意志弱,但大體都還好,能滿足正常的需求,這個意志就沒問題。因為人的意志雖然有區別,但是能滿足正常的需求就ok,就沒有關系。
意志有哪些特點
有意識、有目的、克服困難去實現,這樣就叫意志。什么叫有意識?比如我們現在來學習,這就有意識對吧?有目的,比如我們為了完成某一件事,我們知道我們的意義之所在,我們要干嘛,我們是非常有目的的。還有克服困難,就不容易完成,但我們也完成了。
意志有的強一些,有的弱一些,意志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也受你的情緒狀態的影響,也受你認知的影響。
意志下有好多沖突:雙趨沖突、雙避沖突、趨避沖突、雙重趨避沖突、多重趨避沖突等,好多種沖突類型。
什么叫雙趨沖突?雙趨沖突是兩種都想要,但是只能要一個,怎么辦?雙避沖突,兩個都不想要,但是必須要一個,怎么辦呢?不管是雙趨還是雙避,都可以用焦點的排序,也可以用到具體化,去澄清,陪著他去看一看這兩件事情,以及他最看重的是什么,最在乎的是什么?
“雙趨”是兩個都想要,只能要一個。“雙避”,兩個都不想要,必須要一個。“趨避”,既想要,又不想要,很糾結。
“雙重趨避”,就是兩件事情都是又好又不好。比如倆女孩,這個女孩長得漂亮,但是學歷低,那個女孩學歷高,氣質也好,但是長得不咋地。你說到底選哪一個呢?都不滿意,這就是雙重趨避?!岸嘀刳叡堋?,好幾個,都是又滿意又不滿意,這就是多重趨避。
我們在咨詢的時候遇到越糾結的,我們自己就需要越穩定,你越穩定越能更好的幫到他,要不然你不但幫不了他,你反而被卷入,你反而不中立,而中立是在所有的咨詢里邊都至關重要的一個點。一旦你不中立了,其實就等于你不接納了,然后談話也就談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