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本書的讀書筆記過長,故而拆分為7篇文章來記錄。
007 成功——創造成功,而不是復制成功
007 成功——創造成功,而不是復制成功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一)做一個主動探索的學習者
(1)學霸 VS 學渣
所謂學霸,是一直能考高分的人,而要考高分,勢必會嚴格遵從學校的培養計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標準課程的學習上,這就造成自己沒有多少可自由施展的空間。
學渣則相反,他們不適應或者拒絕學校的培養,但自己又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和企圖心來進行自我教育,因此常沉淪在無休無止的娛樂和消遣中。
學霸選擇依從,學渣選擇逃避,但有一點又非常相似,就是他們都沒有培養出學習的自主性,并沒有回答好自己到底想學什么、怎么學好的問題。
(2)被動學習 VS 主動探索
一個大學生要怎樣成為一個主動、自主的探索者?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① 利用好本校的平臺資源
自主探索意味著根據你的目標,選擇利用一切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這當然就包括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本校。本校資源包括學校圖書館、口碑不錯的老師,以及優秀的同學、學長。
② 善用互聯網的優質教育資源
今天在線教育如火如荼,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名校開放了它們的課程,TED等講臺讓各方高人輪番登場布道,國內本土的在線教育也是方興未艾。
③ 主動試錯
嘗試可能會犯錯,可能會遭遇失敗,但失敗是包含信息的,甚至比成功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因為成功常是由多種因素的合力促成的,由于因素太多,所以很難找到確定的因果關系,而從失敗中找到敗因則容易許多。除此之外,錯誤還使我們更有韌性。
④ 了解和評估自己智力資產的價值
一個自我教育者應該學會定期審視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能評估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特別是在實踐領域中的價值。
當然我并不是說,沒有應用價值的知識就不要學,很多「無用之學」例如哲學、藝術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但是我們也要盡力避免這樣一種尷尬的情況:自己所有的知識都沒有實用價值。這樣我們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了。
在《程序員修煉之道——從小工到專家》一書中,作者把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和金融資產相類比,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管理好自己的「知識資產」,并給出了幾條具體的建議,其中有一條就是:在新思想或新技術剛剛開始興起無人問津之時就投入進去,成為某一個新知識領域的先驅,實現知識能力的「低買高賣」。
⑤ 以完成具有創造力的作品為目標
主流的教育評價指標是考試分數,特別是以知識點掌握程度為主的考查。這種考查雖然有其必要性,但是它視學生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才能的發揮。
在大學階段,學生更應該以完成具有創造力的作品為目標,比如撰寫研究論文、進行發明創造、設計和創制產品等。
以創造為目標不僅可以促使對知識的深層掌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潛能,并且當你求職或申請去國外深造時,如果能拿出一本作品集,也能明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二)怎樣從大學走向社會?
(1)游樂場 VS 荒野求生
從大學到社會,就如同從游樂場模式進入了荒野求生模式。
游樂場模式的本質,在于它由一系列既定的游樂項目所構成,每個項目都設定好了起點、終點、路線和時長。完成這些項目會遇到一些挑戰,但這些挑戰本身也是被設計好的,它們的難度相對固定,不會突然升級或者降級,不會有意外出現。
而在荒野求生模式中,你無所依憑。你會遭遇到一個個未曾料想的、未曾遇見的麻煩,或饑腸轆轆,或猛獸環伺,你必須使盡渾身解數,去獨自解決撲面而來的問題,然后是下一個問題,再下一個問題……沒有說明書,沒有攻略,沒有錦囊。
兩種模式培養出的,是不同的思維品質。
① 游樂場里的挑戰是模擬的,老師已經為你準備好了答案;而荒野中的挑戰是真實的,可能誰都不知道怎么辦。
② 游樂場里有坐標、有地圖、有說明書,荒野里只有或隱或現的腳印。
③ 游樂場里九勝一敗,荒野里九敗一勝。
④ 在游樂場里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荒野里,高手更可能是你的對手。
在游樂場模式中,你遇到的問題是由老師提出來的,而不是源于你自己內心的渴求,你缺少足夠的動力去自行解答它,你只是在搬抄某一個答案。
而荒野求生模式,它從觀察和分析現實問題開始,經過一番(也許是理論層面上的)分析和探索,又回歸到現實。
(2)現實世界 VS 理論世界
在現實世界中思考理論問題,可以讓我們比其他的實踐者思考得更加深刻和系統,然后又反過來助益我們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
在理論世界中思考現實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理論的適應范圍和界限,然后又反過來優化和完善我們的理論。更重要的是,這種思考的過程,逼促我們去建立理論和現實之間的聯結。
如果你試著去踐行這個方法,應該就會慢慢地發現:
這些行動可以幫助你一步步地構筑起自己獨特的知識和經驗體系,因為當你把紛繁復雜的現實和眼花繚亂的理論進行思考、交叉和整合以后,它們就成了你心智的一部分。
這種逐漸打磨出來的獨一無二的智識,就可能幫助你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幫助你在復雜多變的荒野競技場中站穩腳跟。
(三)獨特性就是最好的競爭力
只有獨一無二,才能不可取代
本來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你有自己的志向、經歷、喜好、品味、才能和運氣,你完全可以把寫出一本精彩絕倫的小說作為畢生的目標,而不是那個折磨人的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你也可以選擇一份輕松愉悅的工作,而不是成為一個每天承受巨大壓力、被時間追著跑的創業者。
在這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之中,獨特會讓你更容易被發現、被牢記,更加地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是,獨特意味著你的形象、個性、知識、經驗、經歷中的一項或者幾項是別人無法復制、無法模仿的,意味著你為這個多元的世界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和價值。
讓自己變得獨特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條件。下面是作者總結的具有心智獨特性的人所具有的優勢:
① 在主流觀點之外洞察出別人未曾發現的機會。
② 形成個人核心競爭力,避免低層次的同質化競爭,使自己不可替代。
③ 拒絕他人和大眾給自己貼上的標簽,以更開放和自由的心態發展自己。
④ 因為不必迎合社會主流而節約了大量時間精力,可以專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⑤ 為大眾帶來新鮮的見解和啟發,形成對公眾的影響力。
⑥ 具有更高的可辨識性,更易于形成個人品牌。
⑦ 吸引到其他獨特而優秀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不要為了追求社會認同而做事
從優秀到平庸的過程中,其實有一樣東西沒有變,就是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在似乎不可避免地尋求著他人對自己的認同。
一個由自我認同、自我接納所構筑的堅強內核。當缺少可以讓內心安穩下來的獨立標準時,每個人只能隨波逐流。而只有逃脫獻媚于他人的牢籠,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盡量去做酷的事
完成一件「酷」的事往往意味著去發現或者重新發現事物的價值。這些酷事,并非專指那些可以向他人炫酷的事,也可以是任何一件平常的事,只要你留意它不為人關注的一面,就能挖掘出超出平常的意義,就能把它們變成一件酷事。
讀一本時下流行的小說,并不是一件酷事,但如果你能把這部小說的寓意做出一番別具一格的解讀并寫成文章,就成了一件酷事。
做一頓飯,并不是一件酷事,但是如果你能創造性地把中西餐的做法融匯在一起,發明幾道新式菜肴,就成了一件酷事。
給學生上課,并不是一件酷事,但是如果你不僅能把知識生動活潑地展現出來,還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起他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就成了一件酷事。
酷的反面是無味,無味就是重復無價值或價值被掏空的事物。
成功的七個助力
當我們避開了追求社會認同的陷阱,也意識到去做酷事的價值以后,我們可能便走上了因獨特而成功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下面七個方法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
①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遲滿足欲望。
② 質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論,不盲從任何人。
③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時段接收流行信息。
④ 思考最不可能的事,為其發展出可能性。
⑤ 保留和發展自己的怪癖,并將其發展成自己的競爭力。
⑥ 為小事物狂熱,并在小事物中發現大世界。
⑦ 開展思想試驗和行動試驗,讓思想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