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最近聽了蔣勛老師解讀的紅樓夢,陷入其中,拜讀了老師的這本書,竟然不覺得枯燥,而是有美感,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歡中國的文字歷史,對于我一個小白來講,增添了我很多文字歷史的空白,同樣想了解文字的開始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的朋友們可以考慮讀讀看~作者介紹:
? ? 蔣勛,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長樂人。成長于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yè),現(xiàn)任《聯(lián)合文學》社社長。代表作品:《漢字書法之美》、《蔣勛書紅樓夢》、《孤獨六講》、《美的沉思》、《舍得,舍不得》。
? ? 全片文章大致講述蔣勛老師學習書法的入門,貫穿的思想沒有離開書法,關于由來、歷代書法的發(fā)展帶動文字的變化、一直到現(xiàn)在受到大家喜歡的各種字體,每一種字體都有背后動人的故事。通過書法也能分析出每個人的性格,正如“字如其人”。
摘抄:
??人的一生,其實也沒有那么多大事好記,真要打“結(jié)”,幾個“結(jié)”也就夠了。
??我想象著出土的一根繩子,上面打了一個“結(jié)”,那個“結(jié)”,可能是三十萬年前一次山崩地裂的地殼變異的記憶,幸存者環(huán)顧灰飛煙滅尸橫遍野的大地,驚魂不定,拿起繩子,慎重的打了一個“結(jié)”,那個“結(jié)”,是不能忘記事件。那個“結(jié)”,就是歷史。
??我喜歡看甲骨。有一片骨骸上刻滿了二十幾條和“下雨”有關的卜辭---“甲申卜雨”、“丙戌卜及夕雨”、“丁亥雨”,看著看著仿佛看到干旱大地上等待盼望雨水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在死去的動物尸骸上契刻著祝告上天的文字。那“雨”是從天山落下的水,那“夕”是一彎新月初升,那“戌”是一柄斧頭,“申”像是一條飛在空中的龍蛇。
??早商的青銅銘文圖像符號特別好看,有圖畫形象的視覺美感,藝術家會特別感興趣。這些還沒有完全發(fā)展成表意文字的原始圖像,正是漢字可以追蹤到的視覺源頭,充滿象征性,充滿無限創(chuàng)造可能的圖像世界。
??書法的美,仿佛是通過歲月劫毀在天地中一種不肯消失、不肯遺忘的頑強印證。
??漢簡書法不僅擺脫了石刻翻版的刀工限制,更直接與觀賞者的視覺以書法的墨跡接觸。閱讀時完全可以感受到書寫者手指,手腕,手肘,甚至到肩膀的運動,如水波跌宕,如檐牙高啄,如飛鳥雙翼翱翔,筆鋒隨書寫者情緒流走。書法的舞蹈性,音樂性,到了漢簡隸屬才完全彰顯了出來。
??隸書的美,建立在“波磔”一根線條的悠揚流動,如同漢民族建筑以飛檐架構視覺最主要的美感印象?!霸娊?jīng)”里有“作廟翼翼”的形容,巨大建筑有飛張的屋宇,如同鳥翼飛揚,美學的印象在文學描述里已經(jīng)存在。
??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xiàn),宋代的書法美學也如圖水墨山水,追求素凈空靈,追求平淡天真,渴望從時代的偉大里解救出來,更向往個人自我的完成與個性的表現(xiàn),不夸張宏偉壯大,寧愿回來做平凡簡單的自己。
??行草美學是不能重復的,重復就是刻意、做作,已經(jīng)失去第一次創(chuàng)作的“無為而為”的自然自在。
??通過書法,完成了感官世界一切現(xiàn)象的能力,這才是書法美學的意義。在刻意、有意識、有目的時書法會有很多拘謹和做作。
??“永字八法”有了更多的細節(jié),但在教育上---尤其是孩子的教育,缺少容易體會或領悟的比喻,也容易使書法教育少了美學感悟,走向刻板的形式臨摹。我們因此特別看重《筆陣圖》的現(xiàn)代意義,因為它建立在“審美”基礎上的教學法,不只是教形式,而是側(cè)著孩子自己的體會與感悟 過程,“審美”必須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活動,失去了回歸自身的感受,藝術與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到了現(xiàn)代,毛筆作為一種特殊工具,不再是日常文具,購買時也多半要到書畫用品店去買,像日本的“鳩居堂”,已經(jīng)完全是一種藝術用品了。
??抽象表現(xiàn)主義對漢字書寫的創(chuàng)造性,可能是毛筆書寫在未來藝術發(fā)展的一條路,但當然不是全部。對于讀得懂漢字的人而言,漢字書寫一定有在“美”與“辨識”之間互動。
??文化的載體本身有長久記憶的基因,東方文人在硯石上看一滴水漫漶,仿佛洪荒里的石頭有了滋潤,重新復活。而他的手中的那一支筆,是山林溪澗邊萬竿修竹的遺留,那管筆里的毫毛,是曾經(jīng)血肉之軀的某一動物死去身體的遺存。
??長時間看云門舞者寫毛筆字,原來他們有固定的書法課,逐漸地,中午午休時刻,看待舞者三三兩兩在一個角落書寫漢字,好像書寫里有一種“癮”,戒不掉了。能夠成為“癮”,大部分是與身體的記憶有關,毛筆書寫容易上癮,因為像舞蹈,是全身的投入,是一種呼吸。呼吸是戒不掉的。
? ? 我想讀到一本好書有意思的會觸類旁通了解另一種學科,蔣勛老師的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只有視覺沖擊更多的是讀的過程中帶有畫面感,文字展現(xiàn)出每一個朝代文人的風格,當然,更重要的是以前自己會排斥甚至覺得這類書無聊,也缺少思考的習慣。現(xiàn)在更多是崇拜與欽佩。過去臨摹書法時總是不認真臨帖,覺得大致知道如何運筆就可以,其實非也,不只是書法,我想做任何事心中告訴自己去浮塵心,認真思考,事情總會事半功倍。
? ? 漢字歷經(jīng)幾千年流傳下來,傳承濃厚的文化底蘊,經(jīng)歷種種演變,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國古文化知識,實在博大精深,最實惠的通過學習語言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過去的有些東西或許在當今的時代被淘汰,但沉淀下來經(jīng)久不衰的文化知識,承受了太多考驗反而讓我們覺得探索過去的經(jīng)歷,對于當代人來說是一種幸運!
? ? “言有盡而意無窮”想必是文字美的最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