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李賀詩選》||(017)《雁門太守行》

文/書山花開

?原詩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注釋

【喻朝剛主編《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p455】

【雁門】郡名,在山西西北部。【黑云】這里語義雙關,既指黑色的濃云,也用以比喻敵軍。【甲】鎧甲,古代戰(zhàn)士的護身衣。【角】指軍中的號角。【燕脂】燕,同“胭”。這里喻血。【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易縣、定縣之間。【黃金臺】故址在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zhàn)國燕 昭王筑此臺,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聘天下賢士。【玉龍】指劍,唐人多以玉龍稱劍。

【陳貽焮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三冊,p3】

①雁門太守行:樂府古題,《相和歌》瑟調三十八曲之一。原述洛陽令王渙之德政,梁簡文帝始用此古題詠邊城征戰(zhàn)事。全詩題注:“《幽閑鼓吹》云:賀以歌詩謁韓愈,時愈送客歸,極困,解帶讀之,首篇乃 《雁門太守行》,即束帶見之。”②黑云:喻攻城敵軍。 ③日:全詩校:“一作月。”金鱗:喻日光映照的鎧甲。④燕脂:即胭脂,喻戰(zhàn)士的血。紫塞:秦筑長城,因土色紫,稱紫塞。見崔豹《古今注》。⑤易水:河名,在今河北易縣、定縣之間。⑥不起:指鼓聲低 沉不響。《漢書?李陵傳》:“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漢書》 原指鼓不起士氣。⑦黃金臺:戰(zhàn)國時燕昭王建,上置千金,用以招延天下人才,故址在今河北易縣附近。⑧玉龍:寶劍。

?翻譯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注》,p35】

濃黑的云垛壓在城上,城郭像要毀亡,忽然太陽顯露,照得鎧甲鱗片閃金光。

號角聲在秋天蕭瑟的氣氛中滿天回蕩, 燕脂草在夜寒中凝成紫色,一片悲涼!

紅旗半卷著,軍隊飛馳到易水旁,霜霧濃重,鼓皮凝寒聲音不響亮。

為報答君王重用賢才的知遇之恩,戰(zhàn)死不足惜,手提寶劍沖向前方。

?解釋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注》,p35】

《雁門太守行》為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從六朝開始,就以此題歌詠邊塞戰(zhàn)爭之事。李賀這首詩是擬古樂府,詩中主要描寫邊塞將士在敵人重兵壓境的危急形勢下,英勇戰(zhàn)斗的情形和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勾勒出了一幅邊塞戰(zhàn)爭的浮雕,洋溢著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結末兩句還體現(xiàn)了詩人希望朝廷能重用賢才,以期將士效命,海內安寧的思想感情。全詩意境蒼涼、氣氛肅殺、語句悲壯,而色彩又很濃烈,藝術感染力也很強,甚得《楚辭?國殤》的神理。

宋代的曾季貍在《艇齋詩話》中說這首詩:“語奇”。清代的沈德潛說這首詩:“字字錘煉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唐詩別裁》卷八)。特別是起首二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關于這兩句詩,歷史上還有過爭辨。宋王安石說:“此兒誤矣。方黑云壓城時,豈有向日之甲光也? ”明代的楊慎批評王安石說:“宋老頭巾不知詩! ”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辨解說:“予在滇,值安鳳之變,居圍城中,見日暈兩重,黑云如蛟在其側,始信賀之詩善狀物也”(《升庵詩話》卷十)。清代的王琦注解亦不同意王安石的意見:“秋天風景倏陰倏晴,瞬息而變。方見愁云密似霖雨欲來,俄而裂開數尺,日光透漏矣。此象何歲無之?何處無之?”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李賀曾以歌詩拜謁韓愈,值愈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首篇即《雁門太守行》,曰:“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卻援帶,命邀之。有人認為,此乃小說家言,“固難盡信”(朱自清《李賀年譜》)。錢仲聯(lián)認為:“此詩蓋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為代州刺史李光進作也。詩題不僅借用相和樂府舊曲名,亦緊切時事”(詳參《讀昌 谷詩雜記》,載《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三輯)。劉衍在《李賀 詩校箋證異》中對此事詳加辨析,認為《幽閑鼓吹》等所述可 信,此詩作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十八歲時:“按唐人行卷風俗,以此詩謁愈亦似不誣。唐舉子首次向名人行卷,詩文都得寫于厚實之紙,并特別用端莊字體書寫,將自認為最好 的作品放在卷首。《雁門太守行》的確可算賀集上乘之作,它描繪將士輕裝夜襲,塑造了一位決心殺敵,為國捐驅(軀)的將領 形象,怪不得向不識賀的韓愈為之嘆服,并亟于邀見。”似可信從。

【陳允吉/吳海勇《李賀詩選評》,p123】

《雁門太守行》,原系漢樂府《相和歌?瑟調》三十八曲之 一。古詞敘述洛陽令王渙少好任俠,晚而折節(jié)博學的始末,至 梁簡文帝之作,始言邊城征戰(zhàn)之事。李賀承此題材變演線索, 借舊題而抒泄己懷。該詩鋪陳邊塞戰(zhàn)斗慘烈,著重摹寫將士 提劍慷慨赴死的氛圍和心理活動,詩筆傳神精到,成就超邁前 人同題之作,為李賀集中一首極有感染力的優(yōu)秀作品

關于此詩的流傳,張固《幽閑鼓吹》嘗記有一段軼事:?

李賀以歌詩謁韓吏部,吏部時為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首篇《雁門太守行》曰:“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卻援帶命邀之。?

此類記載往往摭拾社會傳聞,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能作為考訂史實之依據。但是假材料里有時亦能透露出某些真消息。從以上這條記述中,至少可以推知《雁門太守行》當為長吉之成名作,而作者的詩名之所以能遍播京洛,確實與韓愈的鼎力揄揚大有關系

詩歌起首兩句濃墨重彩,造成一種烏云密布、陽光破云隙而出的強烈視覺沖擊感,同時“黑云”、“金鱗”等詞的綴用,又顯示出了邊塞戰(zhàn)地的急逼氣氛。三、四兩句,轉寫時間推移, 將讀者的注意力漸次引向滿天秋色與塞上夜景。聯(lián)系前兩句的軍情緊迫,滿天的號角聲可能是側筆描寫激烈的沙場鏖戰(zhàn)。 有此鋪墊,愈覺塞上凝重夜空所包容著的內涵十分復雜,在如此情境下更不知其中蘊藏著多少拼殺與危機。五、六兩句繼續(xù)描寫戰(zhàn)事,就是在這種荒寒陰暗的背景中,躍動的“紅旗”成 為唯一的亮色,戰(zhàn)旗“半卷”正可“見輕兵夜進之捷”,聯(lián)系“臨易水”三字,當年荊軻刺秦,燕太子、賓客人等白衣送行的情景歷歷在目,氣氛是何等的悲壯。按照王琦的理解,詩歌所詠應 是“中夜出兵,乘間搗敵之事”,“‘霜重鼓寒’,寫冒寒將戰(zhàn)之景”(《匯解》),蕭瑟天氣愈顯孤軍奮斗的英勇。

詩歌的最后兩句轉寫壯士的主觀心態(tài),詩人通過設身處地的揣摩體驗,讓作品中的人物迸發(fā)出了慷慨誓言:為了報答 明君養(yǎng)士之恩,甘愿“提攜玉龍”血灑疆場。賀詩多用“死”字,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昌谷集》凡綴用“死”字的詩句多達二十余處, 然多數詩句實透露了詩人的惜生懼死的情結,唯此處方顯男兒本色。事實上,這正從另一側面透露了詩人“雖被壓抑、凝 縮但卻如鋼鐵一般堅強的生命力”(荒井健《李賀》序言)。清 黎簡評曰:“以死作結勢,結得決絕險勁。”(《批點黃陶庵評本 李長吉集》)以上兩條評論深中理實,決非過譽之詞。

李賀詩歌多辭彩濃烈,對此日本學者荒井健作有《李賀的 詩—特論其詩的色彩》專文予以論述:

李賀詩中色彩詞的數量,占其詩歌總字數的3.3%。 王維是占1.5%,韓愈是占0.8%。色彩詞的使用比例, 李賀是30字里有一字,王維是67字里有一字,韓愈是 125字里有一字。就其出現(xiàn)頻率而言,李賀占有絕對優(yōu)勢。

荒井健進一步指出,賀詩對色彩的運用,“給詩歌增添了耀眼 的光輝,使其色彩更為鮮明,而消除了柔和的味道”。如此特性展現(xiàn)在《雁》詩里,那“眼花繚亂的光和色的搭配”尤其顯得 醒人眼目(《李賀〈序〉》),諸如“黑”、“金”、“紫”、“紅”、“黃”等色彩輻輳交錯,正像袁行霈先生所說,《雁門太守行》整首詩就是用奇異的色彩組成的”,“真讓人目不暇給”(《苦悶的詩歌 與詩歌的苦悶》)。

從藝術承繼來看,李賀此詩可說是淵源有自。清陳本禮 《協(xié)律鉤玄》引董伯音曰:“鮑照《出自北門行》:‘募騎屯廣武, 分兵救朔方。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長吉全仿此。”這不僅提示讀者顧及鮑詩對李賀創(chuàng)作的影響,而且還讓我們留意此詩與楚辭《國殤》的關系。長吉生世的元和年間,本篇中寫到的易水流域,正被河北藩鎮(zhèn)王承宗所占據,詩人于茲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同仇敵愾的感情,恰好表明了他對這一現(xiàn)實的深切關注

【陳伯海主編《唐詩匯評》,p1946】

《唐語林》:李賀以歌詩謁韓愈,愈時為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汩,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首篇《雁門太守》云:“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卻緩帶,命迎之。

《麈史》:長吉才力奔放,不驚眾絕俗不下筆,有《雁門太守》詩口: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射日金鱗開。”王安石曰:“是兒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

《艇齋詩話》:李賀《雁門太守行》語奇。

《唐詩品匯》:劉云:有此一語方暢(“角聲滿天”句下)。 此等景不可無(“塞上燕脂”二句下)。 起語起。賦雁門著紫土本嫩。后三語無甚生氣,設為死敵之意偏欲如此,頗似敗后之作。

《升庵詩話》:或問:“此詩韓、王二公去取不同,誰為是?”予曰:“宋老頭巾不知詩,凡兵圍城,必有怪云變氣,昔人賦鴻門有‘東龍白日丙龍雨’之句, 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鳳之變,居圍城中,見日暈兩重,黑云如蛟在其側,始信賀之詩善狀物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語少而勁,轉出死敵意,憤咽。 范梈曰:作詩要有驚人句。語險,詩便驚人。如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照日金鱗開”,此等語,任是人道不出。 周敬曰:萃精求異,刻畫點綴,真好氣骨,好才思。 顧璘曰:詞奇而俊,前輩所稱。 陸時雍曰:“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二字難下;“霜重鼓寒聲不起”,語甚有色。 周挺曰:今觀其全首,似為中唐另樹旗鼓者。至末二句,雄渾尤不減初、盛風格。……長吉詩大抵創(chuàng)意奧而生想深,萃精求異,有不自知為古古怪怪者。他如《劍子》、《銅仙》等歌什,輒多嘔心語,宜為昌黎公所知重也。

《李長吉集》:黎簡:“聲滿天地”似昌黎“天狗墮地”之作篇中活句,賀其不愧作者。“霜重”句即李陵“兵氣不揚”意。 寫敗軍如見(“半卷紅旗”二 句下)。 以死作結勢,結得決絕險勁(末二句下)。

《中晚唐詩叩彈集》:杜詔:此詩言城危勢亟,擐甲不休,至于哀角橫秋,夕陽塞紫,滿目悲涼,猶卷旆前征,有進無退。雖士氣已竭,鼓聲不揚,而一劍尚存,死不負國。皆極寫忠誠慷慨。

《一瓢詩話》:李奉禮“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是陣前實事,千古妙語。王荊公訾之,豈疑其黑云、甲光不相屬耶?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唐詩別裁》:陰云蔽天,忽露赤日,實有此景(“黑云壓城”二句下)。

字字錘煉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網師園唐詩箋》:沉雄乃爾(“黑云壓城”二句下)? 警絕(“霜重鼓寒”三句下)。

'《唐賢小三昧集》:閃爍紙上(“黑云壓城”句下)。 結更陡健。

《王闿運手批唐詩選》:長吉詩皆僅成章(“半卷紅旗”二句下)。

【中華大典文學典《唐文學部三》,p1251】

《雁門太守行》《艇齋詩話》:李賀《雁門太守行》語奇。《吳劉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一劉辰翁評:起語奇。賦雁門著紫土,本嫩。後三語無甚生氣,設爲死敵之意,偏欲如此,頗似敗後之作。「角聲滿天秋色裏」,有此一語,方暢。「半捲紅旗臨易水」,此等景不可無。《昌谷集》卷一曾益評:此言城將陷敵,士懷敢死之志。以望氣則雲黑而城將摧矣,然甲光向曰,猶守而未下也。勢危則吹角愈急,故曰「滿天」,逢秋則其聲甚哀也。而夜將入矣,塞土本紫而以夕照臨之,則如嚥脂之凝。時則紅旗半捲而臨易水之上,衆(zhòng)方擊鼓作氣,思以禦敵也,而鼓聲不起,胡不利也。逝將提攜玉龍,矢死以循,以報君平 昔待士之厚意而已。明于嘉刻本《李長吉詩集》無名氏批語:雲壓城頭,日射金甲,何等聲勢筆力。《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中唐七古下》:周埏評:埏謂長吉詩大抵創(chuàng)意奧而生想深,萃精求異,有不自知爲古古怪怪者。 他如《劍子》、《銅仙》等歌什,輒多嘔心語,宜爲昌黎公所知重也。《昌谷集註》卷一姚文燮評:元和九年冬,振武軍亂,詔以張煦爲節(jié)度使,將夏州兵二千趣鎭討之。振武即雁門郡,賀當擬此以送之。言宜兼程而進,故詩皆言師旅曉征也。宿雲崩頹,旭日初上,甲光赫耀,角聲肅殺。遙望塞外,猶然夜氣未開,紅旃半捲,疾馳奪水上軍,而謂鼓聲不揚,乃晨起霜重耳。所以激厲將士之意,當感金臺隆遇,此宜以駿骨報君恩矣。《柳亭詩話》卷二《雁門太守 行》,漢時祭洛陽令王渙之歌也。李廣、魏尙嘗守是郡,皆有德于民,故借以美渙云。李長吉之上,昌黎詞雖工,失其旨矣。何大復《樂陵令行》以平原太守比許忠節(jié),得其遺意。《協(xié)律鉤玄》卷一董伯英評:古樂府曲當是指李廣、劉琨輩,鮑照《出自北門行》:「募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投軀報明主,身死爲國殤。」長吉全倣此。長吉謁退之首篇即此詩,正取報君二句意,以況士爲知己者死也。《一瓢詩話》:李奉禮:「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是陣前實事,千古妙語;王荊公訾之,豈疑其黑雲甲光不相屬耶?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黎簡批:「聲滿天地」,似昌黎天狗墮地之作,篇中活句,賀眞不愧作者。「霜重」句即李陵兵氣不揚意。二句 (指起句)人人所喜,然不如下文。以死作結勢,結得決絕險勁。《重訂唐詩別 裁集》卷八:字字錘煉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陰雲蔽天,忽露赤日,實有此景。《詩比興箋》卷四:樂府《雁門太守行》,古詞美洛陽令王渙德政,不詠雁門太守也。長吉乃借古題以寓今事,故易水黃金臺語,其爲詠幽薊事無疑矣。憲宗元和四年,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承宗自立,吐突承璀爲招討使討之,踰年無功,故詩刺諸將不力戰(zhàn),無報國死綏之志也。唐中葉,以天下不能取河北,由諸將觀望無成,故長吉憤之。王氏之有恆、冀,正易水、雁門之地。若以爲擬古空詠,何味之有?長吉絕句有云,.「三十末有二十餘,白日長飢小甲蔬。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又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箇書生萬戶侯」。又云:「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可證此詩末語之指。

漫讀摘記《李賀詩選》||(016)《貴公子夜闌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