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和朋友一起去看《姜子牙》,作為一個國漫愛好者,《姜子牙》是今年最期待的一部動漫電影了。
上映后口碑兩極分化,好的說很好,不好的說故事沒有講好,遠比不上哪吒和大圣那么燃,看的很無聊,劇情淪為人設服務的工具,劇情配不上畫面。
那么,今天,來說說我心中的《姜子牙》。
劇中涉及三種情感:親情、主仆情和兄弟情。
親情:小九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阿父,卻是在權力面前低頭的阿父。最終劇中最悲涼的一句話,莫過于姜子牙說的“幽都山沒有人等你”。這和缺少親情愛的我們很像,幼年父愛的缺失,從他人身上是得不到的,唯有自己能給予。
主仆情:四不像。他本是出身高貴,身世顯貴的神獸,卻甘愿隨姜子牙一起到北海,失去神力,成為一個“看著像狗”一樣的萌寵。它雖然變的很小,力量薄弱,神獸的驕傲依然在,只允許姜子牙撫摸自己的頭,只沖他一人撒嬌,而姜子牙苦大仇深的臉,也只有對它,才會綻放笑容。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永遠都在,最終為了救主人,失去全部法力,犧牲了自己。(雖然很想吐槽“萌寵祭天,法力無邊”這一設定)。
兄弟情:申公豹背著天尊偷偷下凡,只為陪伴自己的師兄姜子牙。不可私自下凡,他下了;不可越界北海,他越了;不可違背天尊,他違了。雖然他一直吐槽姜子牙死心眼,卻是一直擔心他的安危。他死前最后一句話是:這一次,讓我成為自己的英雄吧。最終,他也成為了我們心中的英雄。
何為蒼生?
師尊說:圣人之道,皆為蒼生。師尊打著蒼生的幌子,與九尾簽訂契約,去成就自己的私欲。
在師尊看來,蒼生是工具;在姜子牙看來:蒼生無辜的生命;在九尾看來:蒼生是自己的狐族??墒牵n生哪分什么種族,蒼生本是人、妖,是神皆可呀。
劇中有個亮眼的設定,師尊對姜子牙說:我要你斬的不是惡,而是善。一開始很難去理解,為何要斬善?善又何罪之有呢?后來才明白,師尊想讓姜子牙斬去的是自己心中的善念,是人的惻隱之心。為何?因為神是沒有感情的,是權威的,如要成神,必須要斬殺人性,是謂平衡。‘諸神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可是姜尚最終也沒有成為師尊期待的一個“神“,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成為了一個神。曾經,他忠于信仰,忠于神,忠于天尊。后期在弄清真相,看盡了神的虛偽之后,他選擇了忠于自己。打破心中的桎梏,震碎天梯,切斷神和人的鏈接。人間事,人會自己解決,本不需要神的插手。
世間萬物,不能他渡,唯有己渡。唯有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的救贖。
九尾從一開始與師尊簽訂契約,利用狐族,為達成私欲,最終發現被愚弄,以為自己在第五層,其實自己在第一層,不過是個工具人罷了。她第次戰,為自己,第二次戰,為族人,初衷和目的已然不同。
小九一生缺愛,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唯一的動力就是尋找阿父,可是阿父不是那個慈愛的阿父,只是自己想象中的阿父罷了。輪回之后,她再也不用苦苦追尋難得的父愛了。
姜子牙,本可封神,成為一個上位者。卻為一無辜生命,被流放北海思過,哪怕放棄神的資格,敢于挑戰權威,超越階層,最終成為自己心中的神。
姜子牙尋找真相的過程,更多的是一個尋找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歸墟是謂歸宿,是生命的終結點,曾經的他,誓死追隨師尊,后來的他,追隨自己的內心,重新定義了自己。
《姜子牙》重新定義了很多角色。
比如申公豹,在封神演義里面,他是一個反派角色,為了私欲不擇手段,在這里他是一個正派角色,有血有肉有情。
九尾:她本是被神派去迷惑紂王,加速王朝衰敗的妖,為何事成之后,本該是功臣的她,不能被封神,反而被愚弄,何其諷刺。某種意義上來看,與《魔童降世》中的成見相互呼應,“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姜子牙:民間傳說,姜子牙封了眾神,沒有封自己,是因為自古以來,沒有自己封自己這一說。在這里會告訴你,姜子牙沒有被封神,是因為他拒絕成神。
雖然劇情略微薄弱,配不上畫面,但是《姜子牙》的內核更為豐富,個人認為,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一部好國漫。一部好的電影,不需要那么燃,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笑點。單從立意這一說,《姜子牙》已經超過不少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