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存款,在大城市就等于裸奔。”
最近,我們和「12件事」團隊一起采訪了畢業四年的年輕人。
這是當時的一位受訪者黃黃,在現場說的話。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深吸了一口氣。憑著“對抗販賣焦慮”多年的媒體本能,我覺得自己應該說點什么來反駁她。
但接著我就發現,似乎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那還不如,認真聽聽她說了什么。
視頻之外,我今天還想分享來自他們的一些生活片段。這些片段,共同組成了這次策劃里,我對畢業四年這群人的全部印象。
記得往下看。
工作對他們的影響,
似乎都是不可預料的。
想掛掉女朋友電話的瞬間,
才意識到工作對我的影響。
有一天下班,本來我是應該跟女朋友打電話的。但下班那一刻,我真的希望全世界都不要來找我,我只想好好地聽一下音樂,好好地坐地鐵回家。
這時候,女朋友真的打了電話給我。在手機鈴響的那個瞬間,我真的很想掛掉。才意識到,原來工作是這么影響我的心態和感情的。
@KEIRA 咨詢顧問
畢業第四年,
依舊是一事無成的一年。
最捆綁我的不是什么結婚的催促,而是事業的進展。面對更年輕的同事,我常常會有危機感。畢業越久這種感覺就越深刻,好像周圍同齡人都混到了主管的位置,自己卻還在基礎的工作上掙扎。
@開喜? 廣告從業者
一年回家幾次,
但我除了工作好像什么都沒做。
有一次回家,晚上陪我爸散步,我爸一邊走一邊跟我說附近公園和街市的變化,又提到一些相熟的人的名字,但我只顧著回復微信里的各種工作群,除了“嗯”好像沒說其他。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努力回想跟老爸具體聊了什么,卻一句都想不起來。
記得 17 歲那年,高中老師讓我在讀書筆記上寫下“未來十年的目標”。我今年 26 歲,按照當時的職業計劃,明年就該成為“某上市媒體公司年薪五十萬的主編”了。
WhatYouNeed 今年好像還沒有要上市的意思,我的年薪也還沒有接近 50 萬。但我覺得,沒有達到目標這件事,倒不是最讓我焦慮的事情,那些意料之外的東西才是。
采訪的過程中,阿其和我說,上周提案時自己忽然接到了一通來自體檢中心的電話。
“醫生說檢查結果顯示,我有一項指數超標,可能涉及到身體里的炎癥,甚至是癌癥問題,讓我下個星期去復檢。”
但阿其當時真的沒有時間認真聽醫生說話,只說了句,好的我知道了,就掛掉電話繼續工作。因為在廣告公司弄丟客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在不知不覺中,阿其早就把「身體」排在了「自我成長」的后面。
采訪過程中,回想這件事時,阿其突然有點忍不住,哭了出來。她嘴里一直反復叨念,想對自己的身體說聲“對不起”。
現在的她,會強迫自己去游泳,每天到了 12 點,還會強迫自己睡覺。她希望在畢業第五年到來的時候,可以不用再對身體感到抱歉。
而我想對她說,別哭啦,我們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都開始想辦法解決,那就會好起來的。
畢竟畢業了四年,
總能找到一些能抓住的東西。
@濘十二 編輯
去追星對我來說,
就像王者榮耀里的“回城”。
畢業四年,我養成了一個小怪癖:覺得自己負能量爆表的時候就去重慶“圣地巡游”(飯圈用語:偶像去過的地方),然后就能變得開心,很神奇。最近一年我去了四趟重慶,每天放空地走在重慶的街道拍照,晚上回酒店寫小作文。這樣的日子很舒服,覺得自己在慢慢、慢慢地充電。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日常的情緒調節,有點類似于王者榮耀里的“回城”,我通過這個動作來獲取正向的能量,然后再回歸現實。
@王三木 影視策劃
每天都微笑,
是我今年的目標之一。
畢業四年后,我還是在做影視策劃,真是專一。但升職加薪了,也算是有點慰藉。
去年年底我做了個小手術。經過這件事之后,我拋棄了一些執念,才明白身體健康,開心快樂真的無比重要。所以也真心希望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健康快樂。我不知道自己終究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但至少要在當下對得起自己。今年給自己定了 10 個目標,其中一個是:每天都微笑,做個溫暖善良的人。我有在好好執行哦。
說回我 17 歲那年在讀書筆記上寫的“未來十年的目標”。
按照那一份計劃,明年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帶著他們去旅行,給他們拍好看的照片。但現實是,我還在煩惱著下個月要給多少家用給爸媽。
和一些已經建立了家庭的受訪者聊天,我發現,“知足常樂”是他們展望未來的基本答案。
在這個基本答案里,有人當了媽媽以后放棄事業,有人一臉幸福地聊到自己即將出生的寶寶,也有人新婚燕爾,卻苦惱著如何跟兩個大家庭好好相處。
另外還有一些,沒有找到另一半的人,面對著各種升級版的催促壓力。
比如小神馬。她媽媽在出席別人婚禮的時候,就把婚禮全過程錄了下來,分成將近 100 個 10 秒鐘的小視頻,逐一發給了她。
這個舉動,讓她一度想當場把媽媽拉黑。
也正因為迫于這種無形的壓力,她一直不敢去結束那一段「向父母交差」的戀愛。這段戀愛里的男生也察覺到這一點,卻也默默憋在心里,互相不說穿。
在我看來,這算是達成了一種無奈的平衡。此時此刻的小神馬,并不愿意光明正大地反對父母的催促,選擇了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
但聊天的最后,她終于透露出下定決心要分手了。她笑笑說,甚至擁有了這個念頭,自己就不會再頻繁失眠了。
欺騙自己是一種痛苦的過程,我只希望她也可以快一點鼓起勇氣面對自己,以及自己的感情。
可是擁有了答案,
就能把煩惱關在門外嗎?
@樓樓? 商業 IP 孵化
接受了我不是天選之人。
我有一位認識了 6 年的職場前輩,月初他詢問我的情況,我說發現自己這半年來碌碌無為。前輩告訴我:“總是要積累中發現成長”。這句話讓我很是寬慰,我明白自己雖然不是什么天選之人,但也是只誠誠懇懇的蝸牛啊。
隱隱約約感受各種事物的邊界感,少了 Fancy 的幻想,這是我畢業第四年最大的感想。真真切切扎進生活里,把一只家貓養成寵物貓的模樣,周末假裝大廚招待好友,把多個國家菜式變成拿手菜。
相比起其他人不斷涌出的煩惱,Sam 一直清楚自己最大的煩惱是什么。
大四實習的時候,他的工作需要一臺相機。
但因為家境一般,加上父母身體狀況都不太好,他只能咬咬牙,開通了一張額度 8000 元的信用卡,刷了 7200 元分期給自己買了一臺。
畢業后來自經濟壓力上的焦慮,就是從那時開始的。而且這份焦慮,并沒有隨著工資的增長消減,反而一直在放大。
他說,有次回到老家,剛好下雨,在那間自己住了 26 年的爺爺蓋的房子,他發現天花板上有一大塊綠斑,滲著水。
他盯著這一片綠,思考起如果自己的女朋友看到會怎么樣。
他不想讓她看到。
所以他今年買了車,還向銀行貸款,回老家蓋了房子。現在每個月的還貸金額已經超過了五位數:“我現在很怕自己生病,或者有什么變故。手頭上的工作一暫停,到了下個月的還貸日,我的壓力會無法想象。”
我問 Sam,如果讓他給現在的自己說一句話,他會說什么。他頓了一下,笑著說:“加油吧,還有很多任務沒有完成。”
大概擺脫那一份綠,就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其實寫完這篇文章,我也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畢業之后,你被什么捆綁住了?”
當時我的答案是“行動力”。
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想法很多,但隨著年齡增長,實現想法的熱情和動力已經沒有以前那么高漲了。
但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認真想了想,似乎答案并沒有那么悲觀。
以前,我覺得“策劃一場有趣的活動”,就已經算是一個很棒的行動。但現在,我覺得“寫成一篇喜歡的文章+五次和讀者認真的聊天+策劃一場有趣的活動”,才算是一個足夠讓自己滿意的行動。
說到底,真正的原因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早就變高了。如果“高要求”是一種捆綁,那我也愿意一直被捆綁下去。
想起在更早的時候,我老是跟著大家對那些陳年雞湯念念不忘,什么“畢業了也要做自己”之類的,并且把這個定為生活的目標。
后來真到了工作的階段,才發現,那些說“被打磨了棱角”的人,其實前面是漏了幾個字的。
完整的版本應該是:“我選擇了成為被打磨棱角的人。”
但我明白,這并不是一個貶義的描述。選擇都是因為準備好了承受代價。
就像采訪中的那些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應付著兩邊家族的人;就像那些為了給到未來的女朋友一份未來,放棄了自己私生活的人;就像是那些為了一份成就感,放棄了感情生活的人。
畢業四年的他們走到現在這里,你可以說他們的某一部分銳利都被磨滅了,但也可以說,他們都是心甘情愿作出了選擇。
這樣的選擇,即使可以被形容為“被打磨了棱角”,也應該是值得被包容的。
你呢,畢業后的你,選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