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月前看過《七月與安生》,少有的,言情小說改編成熒幕作品后,讓大家可以拍手叫好之眼前一亮。于是又抱著這樣的一點期待,去看了剛上映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 壹。落款美 可看劃重點區域 -
>>>>
稻城風光
陳末在電臺里說“你知道有個很美麗的地方叫稻城嗎?我要跟我最心愛的人去那里。 ”
稻城亞丁,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方,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態系統之一,呈現出世界美麗的高山峽谷自然風光,被譽為“最后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仙境”、 “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
把本片的觀賞角度落在風景紀錄片,無疑是合格的。美不勝收又戳中了廣大文青想去世界看看的心情。場景設定在這里,發生任何事,都是美的。在要適應高原反應的地方完成拍攝,想必也是不易的。這之后,又有個地方被大家朝圣了。
>>>>
山城地貌
一年前的夏天,我獨自一人拖著行李從武漢輾轉到重慶,下了火車已是晚上十點多。根據小伙伴兒發來的路線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踏上了末班地鐵,在空蕩蕩的車廂里,望著窗外發呆的我突然就被夜晚嘉陵江上的五彩燈火吸引住了。
不知道為什么前一刻還沉浸在陌生城市的恐慌里,頃刻間竟覺得很溫暖。于是今天再一次從影片中看到近乎是以同樣視角拍攝出來的那片江景時,心頭便忍不住微微的起伏了幾下~還有那段影片里多次出現的長長的臺階,白百合跟楊樣的戲份追打;街頭大媽熟練的調配小面湯料;以及不時閃現出的洪崖洞的身影都讓山城那特有的氣息展露無遺。
而山城獨有的輕軌地貌,環繞穿梭于整個城市、湖泊。形成別樣的空間立體畫面感,電影取景這番,極大地把觀眾的視覺想象聚合,拉進塑造好的“路過 ”“錯過 ”等場景, 也是聰明的。
>>>>
戳心橋段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的情緒基本是平穩的,讓我毫無征兆就突然淚目的情節有兩個:
①陳末問茅十八:“為一個人改變自己一輩子,值得么?”茅十八不假思索地就回答:“值得!”
我發誓,觸動我的絕不是楊洋那張臉,即使換作是小岳岳,我依舊會淚如泉涌。難道不是么?還有什么是比不畏艱難險阻也要執意追隨自己內心那份最純粹情感的舉動更讓人感動的?現實生活中大概沒有像豬頭這樣義無反顧的“傻子”,但我確信,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這么一個“傻子”,一個可以不考慮現實、不考慮得失、為愛付出全部的“傻子”。和小說不同的只是現實里的人們都沒有勇氣把那個“傻子”從心里解放出來吧。
我們自己實現不了的愿望就讓小說里的人們替我們完成吧~
②都以為小岳岳是負責搞笑的,結果被他深情地一猛子煽中到心疼。瞬間淚目。 在燕子離開時,小岳岳從紳士的說“沒有我你也要幸福 ”, 到出租車開走,到邊哭邊追地大喊“沒有你我該怎么活 ”,歇斯底里的爆發力。這一幕,打中了那些曾今被拋棄過的卑微過的一顆顆心靈。最佳表演我給小岳岳。
被愛的人就一直不辛苦么?離開的人就一定涼薄么?相愛的人就一定在一起么?永恒的辯證。
>>>>
電臺線索
幾個部分的銜接,都用全國各地的風景標志配以電臺FM主播聲音來串場,深夜跟清晨的轉換。這一part,對于我這樣常年聽廣播,有電臺情結的人,也是會有熟悉感渲染的。
>>>>
王菲,林宥嘉等獻聲,大段背景音樂依托
這一點估計要被專業影評人詬病了,也是接下來想吐槽的,故事不夠,元素來湊。
個人最驚喜的是,許巍的《藍蓮花》出現在片中伴奏,這首歌無論怎么安插,都會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 貳。自我感動太可怕 -
接下來收拾不住要吐槽了,盡量努力委婉。(對,上下這兩部分都是老衲的觀點,大家悠著點消化。)
(友情tips:這一部分不適合張嘉佳粉絲及容易自我感動的小朋友們閱讀,老衲怕文筆太尖銳,用詞太惡毒,無意間傷害了大家的玻璃心。不嫌棄的話可以試試看看,畢竟老衲前幾年也看過那本書,還是有個把情結在的。)
沒錯,談不上失望,只是被那番真矯情,假文藝的面貌給尷尬到。事實再一次證明,你給了大陸青春片多大的信心,就會被施加回來多大的暴擊。
也可能,是我這個年紀,再也欣賞不了美景+金句+滿場音樂鋪成+沒故事的蒙太奇+大牌加持主題曲,包裝好的偽商業一鍋亂燉生產線上,所謂的青春片。
>>>>
記得13年張嘉佳突然火了,有了無數擁躉。《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賣了上百萬冊。很多人都看了。正好那年我也是處于情感悲傷逆流時期,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看,太特么合適了。但是以現在的眼光去審視回顧,可能會比較客觀。
張嘉佳的成功,無非是打通了大眾的同理心,讓屌絲看到希望,讓怪咖贏得真愛。
記得看過豆瓣有個書評寫道:“張嘉佳造了一種體例、一種方法、一種風格、一種新式矯情范兒。他重新發明了講故事的方法。 他的文筆,是最符合當下大眾閱讀習慣的:以假惡丑凸顯真善美,在耍賤和煽情中自由切換,飆著臟話抒情——上一秒是安妮寶貝,下一秒就成了留幾手。 ”
一針見血,過目不忘的書評。還有更藝術的點評:“ 在他的故事王國,主角們一開始,盡干些莫名其妙的事,談段莫名其妙的戀愛,暗戀一個莫名其妙的人,他們講講臟話、插科打諢,喝喝酒、揍揍人,總之各種沒人性,然后,他們為了自己的前女友,為了現女友,為了暗戀十年的人,干出了一系列有創意的傻事。
用撞車的方式,幫前女友還債;
用不斷研發黑暗料理的方式,懷念死去的女友;
用在GPS里說廢話的方式,表白。
天啊,他們居然這么有人性!這時候,受點傷,死點人,大家就淚如雨下了。張嘉佳牌花式煽情,用了都說好。 ”
>>>>
那這樣的基礎搬到熒幕上會如何?
稍微有點文學基礎或看多了的影迷朋友們一定會一番神吐槽。
故事線混亂,感情線拼接,臺詞堆砌,莫名其妙的橋段無邏輯,自我矯情了一大把。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靈魂沒有,再多的金句也只能是更詮釋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如果只靠鋪設的一系列外包裝,拍的再美,用了多少制作,都是太難被認同的。這樣的改編,還是更適合睡前雞湯書吧。對電影的領域,我是有潔癖的。
>>>>
鋪天蓋地的自我感動,消費青春的標簽還能貼多久?煽動性的文字念多了,反而會變得干巴巴。倒退個幾年,或許我還能拿矯情當紙巾。
而近年來多數青春片灌輸給小盆友這樣的價值觀跟脆弱的精神寄托,可不是什么好事。還是說現在的小盆友都喜歡這樣的?不懂。
論述皆可辯證看,就像郭敬明的小時代,被多少人詬病,我們還不是照樣買了票,1234每一部都乖乖去伴著自我慣性地看了嘛? 有時候,指望的真不是電影能拍的多好,去完成了自己年輕時的被安慰,見證了走過的路,就夠了。
只不過,度過了那段時期,千萬別在老當益壯的年齡,再去說什么“我在終點等你 ”之類。誰不希望“ 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更難的是,你經歷了,委屈了,拋下了,還能一個人精彩著踏上未來的路。
- 叁。 演員的修養 -
演員跟導演及整個制作團隊的碰撞,不同的人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風采,而同一個演員在不同班底的環境下,也能被激發出全然跌破眼鏡的兩面。
鄧超。沒有可圈可點的表現,大眾也習慣了其無厘頭的冷幽默。在《烈日灼心》之后,就沒有了那么牛逼又有層次的角色塑造。可見一個好演員遇上一個好導演的重要性,換一把,就從影帝級別的深入掘心,變成街邊小流氓式的撓癢癢,簡直在逗。包括近年來他自己的導演作品,無不是如此。再比如《七月與安生》里的馬思純姑娘,渾身的演技寶藏被導演激發出來,惟妙惟肖。可能換一個導演,就沒這樣的呈現了。
杜鵑。之前看過她露臉的幾部客串角色,慢慢努力可以發揮的部分也越來越多。卻都固定在了氣質性冷淡的框架里,沒什么突破。換了一個電影,還是那個形象沒差可還行。
張天愛。 還是更適合網劇。。。姑娘加油。
白百合。期待最大的一位,只能說是穩定發揮。不過癮。
柳巖。嗯。。。同樣的努力就好。
小岳岳。寫到這里總算有突破點了,尼瑪我想說,看了小岳岳,才覺得自己去電影院值了回價票!對比幾個主創,小岳岳的表演層次之豐富,簡直成為了整部片子的演技擔當!一直平穩的情緒,到這里才被帶到過癮。(簡直沒想到)
楊洋。嗯,看臉就好。求婚那段也是有演技的。不整齊的襯衫,走路姿勢,一些小細節小動作的詮釋,是認真可愛的,穩當的。至少看出了跟以往角色不同面的姿態,個人很喜歡,不認同各路影評中對其的惡意抨擊。
前兩天看金星采訪劉嘉玲,問及最欣賞的男演員,嘉玲姐說是周星馳,陳寶國,陳道明。像這樣,經久流傳的作品,好口碑的演員,很難得。
好的作品應該是極其認真的,堅韌的,神圣的,有態度的,有靈魂的,久久回味還能有益處的。能被稱之為熒幕大電影的,都需要被尊重。比較《七月與安生》《我的少女時代》等,這一部路過,都遜了一大截。
所以,觀影結束,大陸青春片制作者們,請再認真點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