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旁白
這是一個太多人追求更快、更大、更強的時代,兼并、擴招、量產,看著貌似沒什么問題,但是管理的質量、成果的質量和收獲的質量卻往往很難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于是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和營養味道變差……已不可逆。
看似外因紛繁復雜,實則基因使然。
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說,也許我們的某些認知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我深以為然。就像傳統的原子思維已經無法解決量子時代的問題。
在原子思維的時代,牛頓認為宇宙是一個大的機器,作為底層學科,物理學成為了管理學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泰勒認為組織也是大的機器。在這個大的組織機器里面,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部門,而且是自上而下被管控的。員工是被動的生產者,是部門的操縱者。
然而,時代在變,競爭加劇,不確定性增加,總有新的思想、新的人物、新的企業、新的理念橫空出世。
更側重在不確定狀態下,對事物做出的研究,更注重思維在與時俱進狀態下隨機應變的“量子思維”漸漸登上歷史舞臺。
就在很多企業瘋狂做大做強的同時,海爾在悄無聲息中完成華麗轉身,與其在“薄如蟬翼”的利潤之下虛榮掙扎,不如主動求變,期待涅槃后的重生。
雖就死但仍有一生。
慶幸的是,張瑞敏和海爾在如履薄冰中完成變革。
難怪大象騎士郭士納也對張瑞敏的魄力贊不絕口,如此恢弘偉績,前不見古人,后難有來者。
然而,張瑞敏在回望之時發現,雖然已經把握住了時代脈搏,但卻被雷軍和小米捷足先登。
過去的幾年,小米雖然幾經波折,但憑借強大的自我糾錯能力,迅速完成了產品和物聯網的關鍵布局。裂變中的小米雖在董雷之爭的十億賭局中惜敗于格力,但誰又能否認小米彎道超車的爆發力和生命力呢?
1 開場
在海爾的華麗轉身和小米的迅速崛起中,量子思維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相比求大和求穩定的“原子思維”,“量子思維”更強調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是由無數個能量球共同作用組合而成,每個能量球都彼此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球體在彼此碰撞時不會發生排斥,反而會發生融合,正是這樣難以估量的彼此融合,衍生出眾多新的力量,蘊藏著無群無盡的正能量。
也就是說,傳統的團隊更注重面上的組織完善,而量子管理更注重深度的鏈接,“小而美”的管理體系下,每一位成員都是有著獨特“小宇宙”的能量球,彼此的碰撞都會擦出絢爛的火花,無數的靈感和創意為團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聚則眾星拱月,散則群信閃耀,像極了雷軍為小米制定的戰略是:“從零開始,孵化生態鏈企業,每家公司只做一個產品,最終形成一支艦隊”。
而雨悅的私董會,也讓我看到了這樣的光影:
嚴選、強聯、深度鏈接,用心做事、精致的小而美哲學,持續深耕的護城河。
充滿期待。
2 初探
2019年4月12日10:53在雨悅的年目標群中,看到了雨悅【神秘小社群招募】,
目的用了5個關鍵詞:成果、氛圍、輸出收獲、內測、核心。
要求用了4個關鍵詞:有時間+有意愿+會玩+會寫。
其他關鍵點:價格低、時間短、范圍小、嚴格篩選。
招募貼流露出來的內容已經誠意滿滿了。
我和雨悅的認識緣于2017年永澄老師的一次共讀課,之后見證/聽說了雨悅的超能量光速成長,在各路知識付費頭部大V學習營稱王稱霸~
陸續看到了她的其他小伙伴開的課程或社群,一直沒見雨悅有動靜,之前我就是蠻期待的。現在看到了這樣一封招募貼,想都沒想直接就在第一時間轉賬了。
我可是專門留意過朋友們給她的評價:超級厲害、無私分享和用心暖心~
當對一個人認可和相信的時候,沒什么可想的,所要做的是考慮如何入營,如何去做好入營之后的事情。
在短短的500字的招募貼中,其實已經可以看到她成長的射影,那就是6項元規范:積極主動、刻意練習、作品聲音、利他主義、同儕力量和本質思考。
我想通過看她做社群的方法,找到她的成長路徑,萃取成長模式,迭代自己的成長體系。
然而,我在這十五天里面卻看到了另外的一種思維模式,原來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在一開始就是錯的,換一個角度切入,也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對我來說,這里的每一次收獲對于我來說都是價值連城。
突然發現,陷入忙碌,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在應對時,只是在解決重復問題,而不是避免重復應對或批量解決。
意外之喜。
3 感受
“感受”是我在過去15天聽到的最多的詞之一,說了那么多年的“感受”真的只是自己曾經所理解的“感受”嗎?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感受”,那就是震撼。
雨悅會特別注意引導“感受”自己的感受。
001教練和私董會。
就像我在聽到雨悅的教練過程后,我可以帶著“尋求感受”的目標去刻意的感受“感受”的力量,我會去探尋出現這種“感受”的原因,于是,我“感受”到了太多有價值的新信息。
曾經看到過一個關于顏色的實驗:閉上眼睛回想你身邊的某一種顏色,記錄下來為A;睜開眼睛再看那一種顏色,記錄下來為B。結果是,即使是我們很熟悉的環境,B大概率比A的數量要多的多。
這就是“目標”的價值。
當我在私董會“感受”著大家的提問,“感受”著楊帆的情緒變化時,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能量的變化,就像《十面埋伏》音符之間的連接加速,節奏愈演愈快,來不及思索,帶著“感受”去感受自己和身邊所有人的成長。
一曲奏罷,明白其意者,意猶未盡。
002故事。
對抗孤獨、牛逼記憶、念念不忘的羨慕、父母的影響、背叛、說做就做的收獲、感動自己、最浪漫的事、想做但還未做、珍貴記憶……
看著這些主題詞,想想記憶中,會對多少片段記憶猶新?
心理學有實驗表明:對我們心里有愛和傷害影響的記憶是最容易被銘記的,那最珍貴、最牛逼的記憶就很好寫了。這些“卡片式”主題的故事講述方式,不僅讓大家彼此之間更好的鏈接,還能讓我們去重新審視自己的記憶和經歷,去用正面的力量去重新解讀這些經歷和記憶。
事實好像也再次印證了這個結論,因為最珍貴和最牛逼的主題故事會更打動人。
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中說:我們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我們如何為曾經的經歷賦予意義。
當看到小伙伴都在積極的為自己和彼此賦能的時候,未來的我們至少都是潛力股吧。
但我在自我察覺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如果一段記憶沒有愛也沒有傷害,那記憶就會趨于空白?這一段的經歷就可能會起不到相應的作用,這也從另一個角度上解釋了,為什么不善于總結的人,總是會重復的犯錯。
看著身邊的小伙伴在一次次把經歷程序化的時候,自己還反復在一個圓圈里面反復犯著同樣的錯誤,細思極恐。
更關鍵的是,有什么應對之道?
而“感受”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起點。
003答疑。
以題目為出發點,但不僅僅局限于題目,而是以點帶面,通過主題學習的方式,迅速成為該領域專家,進而達到對問題思考高人一層的能級。
我在這里清晰的感受到了雨悅專注和分享的力量,為了更好的完成分享,倒逼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通過外包的方式),并專注于問題本身,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是嘆為觀止。
4 收獲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做事和效率,我們時常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但做事需要有“原則”,原則一般會有兩個層次:
1、把事情做正確;
2、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落實這兩個層次的原則呢?
第一層次,是技術層面,“要我做”。從小到大,我們在學校里,甚至進入職場的好幾年,都在學習這一層的東西:別人告訴你什么,你就做什么,爭取把事情做好。
但慢慢發現,生活和工作中無法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涌現,我們需要去面臨取舍和優先選擇的時候,總會多去想想價值最大化,讓單位時間內的收益最大化。
于是就到了第二層次,是方法層面,“我要做”。
顯然后者更有價值:方向正確是前提。方法正確,勤奮才有意義,否則全是無用功。
而到底如何去做,出發點如何,切入思考的角度如何,長期的沉淀會形成人與人的巨大差異。
成長路上,有兩種能力會成為我們的必備:
一種是執行力。堅決執行、鏗鏘落地的能力。看看身邊那些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往往都會是團隊或組織中的一個角色。
另一種是結構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化能力。我喜歡把重要會議拿來做反思復盤,因為這里可是蘊藏著領導決策的智慧,復雜的問題,為什么他們總是能拆解成無數個小的單元格?進而迎刃而解?
結構力是資源分配,是抓大放小,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要看清事情的本質,要理順邏輯。做到這點,需要人生的迭代沉淀。看看名人傳記,了解下身邊優秀人才的簡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持續做有價值的事情吧,這才是從慢到快的必經之路。
聽雨悅的教練過程,頻繁聽到一組詞:觸發器和轉化器模型,在減重記錄的結構化筆記中,又有充分體現:分區記錄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狀態:記錄、模式萃取、靈感、失控和對標,這不就是活生生的項目管理嗎?進度、進行情況、PlanB、對標等。收獲一套自己做目標的框架。
模式萃取的結構化思維太厲害了,是文章的核心,好的模式可以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呢;模式代表了思維的方向。
在雨悅的結構化筆記中,我看到了成甲老師反思絕技的集大成:萃取模式,案例化自身經歷,形成自己的臨界知識~包括永澄老師的思維→模式→框架呈現→成果。
關于道術器用。做不到一件事,往往是缺失兩個維度:一是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自己的內在模式有問題。關于睡眠或精力管理的問題,問題的本質是什么呀?道之后,圍繞精力管理的公司,引出很多的模型和工具,這知識整合的能力也太厲害了。
關于從學到到做到。精力管理的公式,我在雨悅的文章中見過,也用了精力管理的表格,用一個公式解決了這么多問題,還會用定量的方式去做梳理,一目了然。
在她的教練技術里,我還感受到了提問的重要性,好的問題可以激發潛能,本身就是在解決問題,感受到了能量的流動~
5 印象最深
從名字這個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看宇宙最強艦隊的家人們:
全宇宙最有能量最溫暖的教練-雨悅(能量、溫暖)
才財色兼具的宇宙熱情暖心的子牙(熱情、暖心)
宇宙最具熱情勇氣高效成長的小白君(熱情、高效)
熱情積極努力向上的王叮當(熱情、積極)
將愛情寫滿世界甜死人不償命的楊帆(愛情)
有才有財很幸福的暖人—冷靜(幸福、暖)
會帶你吃肉夾饃的傾聽者慧靈(傾聽者)
永遠18歲帶有好奇心的小仙女泡沫(好奇心、小仙女)
世界最好玩最有趣設計師的飯飯(最好玩、最有趣)
會賺錢的仙女媒體運營人-宇哥(賺錢、仙女)
當我第一天看到這些名字的時候,我就嘗試通過初步的了解去做一個同伴的畫像,然后通過大家的故事和發言把畫像更豐富化,這樣可以盡可能的為大家多做些事情,也可以更好的與大家融合在一起。在所有的家人里面,我和慧靈的名字中,是唯二的兩個未帶形容詞的人。(我反思了自己,并調整了自己的某個因子)
都說字如其人,上面的關鍵詞幾乎都囊括了每個人的特點。里面使用最多的形容詞是:溫暖、有趣、熱情、積極等,這可都是屬于“白”魔法的詞匯范疇。當一個團隊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那么好的學習氛圍了。
我們的鏈接,也許才剛剛開始。
6 如果再來一次,為了讓自己收獲更大,你會有什么樣的改變?
回顧全程,如果給自己打分的話,只能打7分,其中2分是給筆記整理環節的。
如果還有機會,我會從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001 完善筆記。第一次整理群精華類的筆記,在結構化方面還有待提升,這點可以做的更好。
002參與社群運營。這次的私董會社群運營讓我大開眼界啊,如果能夠參與到社群的運營中,那一定是會有更大收獲的。如果能夠參與到社群運營中,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兩點:
a.提醒大家私董會進程,畢竟15天很快呀,大家一起珍惜起來;
b.在最后頒獎時候的頒獎詞曾經寫過無數,嘿嘿,希望我的頒獎詞可以為私董會增色;
c.就某些專題,比如提問的威力等做一些縱深的資料分享。
003提前準備分享。分享過程參照雨悅答疑過程,做一次解決問題式的答疑。這次雖然也分享了DISC和寫作,但略顯倉促。
004報名速度應該更快點,準備一口氣把前七次的名都報完,召喚神龍。
7 今后,你會在生活中用到在私董會中學到的什么?
私董會(問診模式的升級版)之前我都已經有過多次實現經驗了,但是每次都會有一些問題,還未打通,雨悅提供了一次現場的控場演示案例,這些以后可以直接使用了。
關于社群運營,這次也學到了很多方法,但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要同頻和積極主動的小伙伴,要一起做事情。
在私董會的提問中,雨悅的追問總是能直抵關鍵,提問的現場演示,讓我感受到了提問的威力,馬上用起來了,這是以后需要重點提升的一項關鍵能力。
雨悅的結構化筆記中所展示的萃取模式和道術器用模型,值得去持續深耕。
8 你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
為二期私董會做準備,把年目標再重新梳理一次,以15天為單位,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澄清目標。
反復查看私董會的精華內容,梳理收獲和所學,把學到轉化為做到,先提升執行力,再提升結構化思考能力。
這個時代,厲害的人很多;但是極致用心專注做事的人沒那么多了;極致利他又無私分享的人就更稀缺了~
這樣的人,一定會成大事,也一定會活成燈塔,向雨悅看齊!
再次感謝雨悅的平臺和小伙伴們一起共創的珍貴學習經歷。復盤還未完,已被禮物淹沒,等著雨悅的私董會壓軸禮做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