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許多工業化的物品代替了傳統的手工業,領導這這個時代,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徽墨,是傳統墨塊,是我國古代文房四寶之一,起源于晚唐。墨汁,是工業革命時引進的、代替墨塊的書寫用具。在墨汁出現之前,徽墨一直占據著大眾的視野,是書寫工具的領導者,有著一段燦爛的文化歷史。但自從墨汁被引進后,墨汁就逐漸開始發展,漸漸地,現在的人們仿佛忘記了徽墨——這個曾經盛行一時的書寫用具。雖然現在墨汁與徽墨是并存的,但墨汁有著取代墨塊的趨勢,傳統徽墨的傳承人和手藝人們也認為徽墨的發展越來越困難了,學習這項技藝的年輕人幾乎為零。這兩種書寫用具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劣勢。此次,我們研究了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的對比,也是想從中發現并總結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各方面的異同以及它們是否適合于不同需求的人群,根據結論給出相應的建議,并且弘揚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使它永遠不會成為只存在于過去、只存在于某個時代的技藝。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傳統徽墨比起現代墨汁有著耐用、保存時間長、層次感多、外形美、性價比高以及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等等優勢,現代墨汁比起傳統徽墨則有著方便這一個優勢?;漳梢杂脕硎詹赜^賞,也可以當成書寫用品去使用,它們的實用特性適用于不同需求下的人群,人們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需求來選擇。
二、關鍵詞
徽墨 墨汁 相互影響 差別特點 傳統文化 保護傳承 不同需求
三、研究背景
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中,墨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的部分。如果沒有墨,中國的歷史靠的也只能是口口相傳,難免會有誤差,那么歷史的史實將沒有辦法留存于人間,也就沒有辦法讓今天的我們看到燦爛的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有了墨,我們才能更加準確的揭開古中國那神秘的面紗。
在古代,人們通常使用墨塊研墨來寫東西,寫出來的東西可以說是萬古存真,只有極少部分因經不住歲月的磨洗,而消逝了。但是從近百年來,隨著墨汁的出現,因其簡便的書寫方式,大家常常是使用墨汁來代替墨塊,而使用墨塊的人也基本局限在了專業的書畫家之中,這種盛行的原因又是什么,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與思考。
我們通過對比墨汁與墨塊發現它們兩者各有優缺點,比如墨汁的其優點就是:單一情況下比較便宜,準備時間短,使用起來極其方便;不過墨塊也有很多的優勢,比如:性價比很高,寫出來的東西可以留存的時間也很長,寫出的字層次感強……但是他為什么現在這么多人都來選擇使用墨汁呢?這是因為,一小塊優良品質的墨能夠賣到一千塊錢左右,人們往往看到它的價格就望而卻步,殊不知一小塊墨即使天天用也能用上好幾年;而墨汁雖然很便宜,一瓶僅僅幾十塊錢,然而每周只練一到兩次書法,不過一兩個月也就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一定的計算,其實墨塊的性價比還是比墨汁要高很多。不僅如此,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少還有人能靜下心來,慢慢的研墨,靜靜的體悟其中的韻味以及與其溝通而靜心。
現如今應該有越來越多的人嘗試使用墨塊,體會它的美妙,它也能讓人在二十一世紀的快節奏生活與大數據時代下體會到悠閑寧靜,在繁華的世事中找到自己的初心,讓人身心愉悅。
四、研究意義
通過對比墨汁與墨塊我們發現:雖然現在墨汁與墨塊并存,但是現在使用墨塊的人越來越少,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而且潛心學習制墨工藝的匠人亦越來越少。那些老一輩的制墨師傅們大多已經60多歲了,過不了多少年、在他們百年之后,墨塊的制作工藝會因無人學習而失傳。墨汁有可能很在幾十年幾百年之后,取代、甚至是完全取代墨塊。我們不能讓傳統墨塊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如果真的消失了,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無盡的遺憾。所以我們需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有人說:“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敝腥A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中國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傳承下去。無論過去、現在或是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促進著社會的發展。
五、研究方法
1.學術調研法
利用網絡資源、公眾號、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查閱與徽墨、墨汁以及其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相關書籍、資料、網站,取其精華。通過大量文獻的閱讀和學習,全面地、正確地了解問題的歷史和現狀的大概情況,形成自己研究的理論和思路。從宏觀角度(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著手,找到各個類型的影響因素,再以微觀角度(徽墨和墨汁的發展情況)進一步分析,結合宏觀與微觀角度,加入其他方面(如:數據、采訪等)盡量準確地分析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的對比、徽墨與墨汁的現狀,預測未來發展的發展趨勢,為徽墨的保護與傳承提出合理的建議。
2.訪談法
圍繞我們的選題、結合了解到的數據、結合我們自己的疑惑之處設計有關細節性的問題。利用考察和其他時間路人,預約專家解答有關問題。用這種方法對這一方面的專家和熟悉這一領域的人員進行調查和訪問。這樣的調查更加個性化,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在專業人士眼里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的對比,以及他們對此的態度。吸取專家等專業人員對于此問題更加權威的看法,再結合我們自己的了解和理解,得出最終的結論。
3.問卷調研法
通過編寫調查問卷、采訪路人及書畫書法家,查找近些年徽墨在大眾和大家心中的地位,了解徽墨的發展趨勢,以及墨汁出現后徽墨使用波動的規模、波動程度和變化范圍等情況,對它和墨汁出現之前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和研究,分析他們的差異以及關系,看到其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從而看到變化的規律性。再把這些情況以及自己的分析和研究加入到論文中,進行正確解釋和合理預測。
4.分析法
通過比較分析(墨汁出現后徽墨的使用情況)、橫縱(以時間為軸或以徽墨出現為軸)分析等各種分析方法,分析我們所能收集的所有資料,得出結論,加入到論文中。
5.推測
在前期準備中我們調查到了很多數據,采訪時也看到了很多人對于徽墨及墨汁的不同觀點和認識。通過調查到的數據、分析出的結論,我們將根據自己的理解推測以后徽墨的發展趨勢,對它的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6.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我們將通過比較徽墨及墨汁的特點來驗證他們的區別。
六、研究內容
1.傳統文化與徽墨
首先來定義一下“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并且文化有幾個性質:1.傳承性,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傳承,即使有變化,但也不是大的改變;2.民族性,傳統文化涉及民族,有著民族特色;3.歷史性,歷史悠久,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有著深厚的底蘊;4.包容性,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是傳統文化的核心。[1]
我們這里所涉及的傳統文化與徽墨有關:徽墨無疑是傳統文化的代表,身為文房四寶之一,它首先是民間文化,其次是技藝類文化,占了兩個大的版塊,但是前景并不樂觀。我們將把傳統文化的代表——徽墨與新興文化的代表——墨汁進行對比,希望能夠對于保護這種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古徽州與歙縣
徽墨,產于古徽州,主要在今安徽歙縣、休寧,江西婺源一帶,這次我們前往考察的是安徽歙縣。
1)古徽州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歙縣,前四個縣在現在的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
徽州向號“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猶如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多少文人墨客對她產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愛其山水清澈,遂久居”。由于徽州的山地丘陵地形與金衢盆地及杭嘉湖平原形成落差,此處的溪流大部分呈東去之勢,更無形中加深了徽州與杭州的聯系。錢塘江的北源(正源)新安江發源于徽州休寧縣懷玉山六股尖,南源衢江亦發源于徽州休寧縣龍田鄉青芝埭尖,因此休寧堪稱是真正的錢江源。
2)徽州文化
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書、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3)歙縣的地理環境
歙縣屬于亞熱帶,東北與績溪縣和浙江省臨安市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黃山區接壤。
歙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2)徽墨
徽墨是產于古徽州的墨。
1)徽墨的歷史沿革
徽墨歷史悠久,始于唐代,唐代時有名匠奚超、奚廷圭因為避戰亂來到徽州,看到黃山松樹、新安江水,又積極的與當地制墨匠人溝通,發明出了松煙墨,奚廷圭制的墨深受李煜賞識,李煜封奚廷圭為墨務官,賜國姓李,從此奚廷圭變成了李廷圭,他制作的墨——“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因此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
宋代徽墨興盛,文人墨客都是墨的愛好者,例如蘇軾、黃庭堅等等都對于墨十分重視。他們不僅自己喜好制墨,也常與墨工交流,都是很好的朋友,推動了墨的發展,與此同時,宋代出現了一批制墨名家,如潘谷、張遇等等。
元代是徽墨的衰敗期,由于戰亂和對于南人的不重視,制墨業也是低谷。
明代是徽墨的興盛期,由于南京是首都,徽州地位也提高,在這段時間內,出現了油煙墨,徽墨分出來兩派——“歙派”與“休寧派”,歙派主要做的是集錦墨(就是以套為單位,一套幾錠),休寧派主要做的就是實用墨(直接研磨使用)。
清代又是一個新高度,不僅繼承了明代墨的技藝,并且數量多且質量精,同時墨汁出現。但是在清代末期由于戰爭,制墨業開始凋敝。
新中國成立后,徽墨逐漸恢復。
2)徽墨的制作工藝
徽墨的制作原料很多,首先松煙墨和油煙墨兩種都要用到煙,不過不同的是松煙墨是黃山松燒出的松煙,油煙墨是由桐油燒出的油煙,其次在制作過程中都有輔助材料類似于鹿角膠、麝香、冰片的參與。在制作過程中摻加鹿角膠可以使墨粘合在一起,加入麝香、冰片等藥材可以使得墨有特殊的功效例如可以使紙不受蟲蛀、多年不壞還可以使墨有香味、使用時墨汁更加飽滿等等。
在制作時主要有幾步。
第一步是取煙,以油煙墨為例。在一個密閉的只有四扇窗戶的小屋子中放上許多碗,碗中放上桐油,桐油中有根蠟燭,通過點燃蠟燭逐漸點燃桐油,從蠟燭頂端會冒出黑煙,這時用另一個碗扣住取煙,每次四十多個碗一起,但是取煙量也很少。
第二步是和膠,這一步我們沒有體驗。入料之前,煙煤需先漂洗,并用四十目篩清除雜質,膠的配比應按煙料粗細,膠質優劣,制作時令,銷售地區等因素酌定。
第三步是杵搗,這一步我們沒有體驗所有的制墨原料和膠以后,要竭力攪拌均勻,然后杵搗。古時制墨以青石作臼,檀木作杵,搗時如干燥粘杵,可反復灑少許中藥汁,直至搗勻搗透才能出臼。故有墨不厭搗之說。[2]
第四步是成型,墨團需要在熱的時候首先用雙手握錘捶打,使其綿軟,在用手揉,方法類似于和面,在揉完后繼續用單手握錘捶打,捶打與墨的質量有關,反復捶打可以提高墨質。之后把墨放入墨模,憑借杠桿原理壓墨。最后是晾曬,晾曬一年后的墨才可以使用。
3)徽墨的分類
首先是松煙墨與油煙墨,其次分為實用墨和觀賞墨,最后根據圖案不同再進行分類。
4)徽墨的特點
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香味濃郁、防蟲蛀[3]
(3)墨汁
墨汁出現于明代,現在是人們的新寵,有必要介紹一下。
墨汁的主要原料為炭煙、膠料、添加劑和溶液等,一般經由機械的加工而成。炭煙的種類繁多,包括各種礦植物及動物原料經燃燒或熱分解而成。膠則除動物膠外,多采植物膠(阿拉伯膠)或各種合成膠如壓克力膠、聚醇樹脂等。添加劑則有各式穩定劑、滲透劑、濕潤劑、防腐劑、芳香劑等等。
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骨膠和炭黑。一般墨汁污染織物,都是附在織物表面,而且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水淀粉漿去漬。先準備適量的江米或白米飯,把米飯涂抹在織物的污染處,反復輕勸揉搓,用力要均勻,讓米飯中的淀粉粘性物把滲透到織物纖維中的炭黑帶出來,經這樣處理后,再把衣物用洗滌液洗滌。最后用清水漂凈。
墨汁的特點集中在方便,同時也適于初學者使用。[4]
(4)徽墨與墨汁的現狀
徽墨與墨汁現狀相差甚遠。
1)徽墨
徽墨如今前景并不樂觀。首先是主觀因素,因為任何一項文化的傳承都需要年輕一代的力量,而現在年輕人的主觀意識是對于徽墨的不愿意學習、不愿意了解(不了解),嫌棄做徽墨臟又累并且經濟效益不高,因此年輕一代對于徽墨的傳承并不關心。老師告訴我們,現在的工廠里年輕人只有兩三個,因此可以從側面看出年輕人對于徽墨傳承的不上心。其次是客觀原因,徽墨身為一項古老的文化,有些與時代脫節了,換句話說就是不適應時代了?,F在的社會逐漸變得商業化,一切行為都講求利益,而徽墨的制作學習要三年,十年才會有經濟回報,與現在的時代精神不能融洽相處,總結起來,商業化的社會對于徽墨的傳承有著逆向推動作用。
2)墨汁
墨汁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大眾基本都認可,因此在以后的發展中有著漸漸取代徽墨的趨勢
2.具體考察過程——徽墨與墨汁的對比
1)老師講解
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確實專門提到了徽墨與墨汁,因為這個問題確實比較嚴峻,老師講解完,我們對于這個問題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更加深刻的印象。首先來說,墨汁與墨的制作原料就不同,墨汁使用的是化學原料,墨塊使用的是純天然的自然原料;其次,使用材料的不同導致了保存時間的不同,墨汁保存時間短,可能一百年以后就消失了,但是墨塊“萬載存真”,不僅能保存很長時間,還能讓紙的壽命延長;繼續探究,墨汁使用動物膠質,導致畫出來的層次感不強,而徽墨可以有五種顏色分別,最多甚至能達到七種;同時,使用墨汁雖然很簡便,但研墨可以使人預熱手感,也是人與墨的交流。
2)大眾心理
我們針對我們探究的問題做了一個調查,為了探究大眾的心理,現在將調查結果展示出來。
我們使用了“問卷星”這個軟件進行了調查,調查的題目名為“關于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的對比”,共收到49份答卷,其中一份因為答非所問作廢,有效答卷48份。
問題一:您平時寫書法嗎?
這個問題是一個引入題,在48份有效答卷中,有18份回答寫(占37.5%),30份回答不寫(占62.5%),其中18份回答寫的進入第二題,回答不寫的進入第三題。
問題二:您平時寫書法時會使用墨塊還是墨汁?
這個問題是從實際層面入手,從個人喜好的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在這18份有效問卷中,只有2份回答墨塊(占11.1%),15份回答墨汁(占83.3%),1份回答都使用(占5.5%)。
問題三:如果您寫書法,是選擇墨塊還是墨汁?
這個問題是從虛擬角度入手,從個人喜好的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在這30份有效問卷中,只有3份回答墨塊(占10%),25份回答墨汁(占83.3%),2份回答都使用(占6.6%)。
問題四:為什么您會選擇這種材料呢?
這個問題就是仁者見仁的一個問題,每個人可以說出自己心目中較好材料的優勢,讓我們明確一些。在48份有效答卷中,又有4份答非所問,所以這道題的有效答卷為44份。其中選擇墨汁的關鍵詞為“方便”、“操作簡單”、“好用”、“快捷”、“可調”等;選擇墨塊的關鍵詞為“美觀”、“有文化”、“攜帶方便”、“意義深刻”、“專業”等,但這些關鍵詞僅僅出自兩份答卷。
問題五:在上一題的基礎上,您覺得您選擇的材料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每個人可以說出自己心目中較好材料的劣勢,讓我們明確一些。在選擇墨汁的回答中,有“味道”、“攜帶”、“保存時間短”、“色澤”而選擇墨塊的只有“墨塊質量參差不齊”。
問題六:您認為您沒有選擇的材料有什么優勢?
讓我們對于大家看墨塊的角度更明了。因為大多數人在此題都講述的是墨塊的優勢,所以只列舉了大家對于墨塊的看法:“保存時間長”、“心靜”、“存放方便”、“傳統”、“清晰”、“香味”等等。從這道題我們可以看出大家對于墨塊的印象很好。
問題七:您認為您沒有選擇的材料有什么劣勢?
讓我們對于大家看墨塊的角度更明了。因為大多數人在此題都講述的是墨塊的劣勢,所以只列舉了大家對于墨塊的看法:“準備時間長”、“價格昂貴”、“不容易操作”等等。
問題八:請您簡要說說對于墨塊的看法?
直接讓回答者闡述對于墨塊看法。有:“質量好”、“傳統文化”、“漂亮”、“不太了解”,以兩種答案為主——一種是說徽墨很好,另一種是說不太了解,這也是一個針對我們選題的突破口。
問題九:請您簡要說說對于墨汁的看法?
直接讓回答者闡述對于墨汁看法。有:“使用方便”、“省事”等等,多是討論墨汁的便捷性。
3.對徽墨的分析及最終建議
從上面的采訪可以看出來,徽墨的優點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徽墨輸在了它的研磨過于麻煩。前面提到,其實墨與硯的接觸也是交流,人研墨也是交流,缺失這種交流可能會缺失一種意境,但是為了迎合現代人口味,首先我們認為可以改變制作中各種材料的配比,因為膠可以使得墨更加黏,所以可以少放膠,多放煙;而兼顧價格,我們認為可以多做小塊的墨。然后多賣,是一種薄利多銷的心理;最后需要國家推崇傳統文化,讓文化真正滲透入人心。
4.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從建立小組,到收集資料,到確定選題,到閱讀書籍,到撰寫開題報告,再到實地考察,最后到形成成果,我們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我們爭吵過,我們求助過,也通過解決這些困難,加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
(1)確定選題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最痛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總是無法統一,一直拖拉,我們的選題由于要涉及我們未知的領域,所以我們一開始就選擇了非常大的選題,導致必須修改;第二個選題由于現實原因無法實施,也進行了修改,最終才確定了這個選題。后期對選題的討論也是讓我們頭疼的一件事,我們在考察前的資料查閱中,在實地考察中,總是有選題無法實施的危險性,我們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又需要改選題,于是一次一次的討論,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后到了今天才有了良好的結果。在這段過程中,我們所有人都在為了證明選題可以實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從個人的思考到小組的采訪,從思維導圖到資料書籍,我們都是用行動在堅持。
(2)獨立考察對我們來說是最沒有把握的。我們選擇采訪的老師當然是本地人,首先我們就擔心語言不通,老師說的話我們聽不懂,沒法進行記錄,后來發現我們仔細識別還是可以聽懂的。其次是擔心老師也答非所問,因為在之前幾組的考察中,我聽到了老師回答問題與小組提問不匹配的情況,但是這個問題也迎刃而解,盡管老師是向我們所有人講,不是直接回答我們的問題,但是我們組一直在從老師的語言中剖析出對我們有用的信息,最后制作出思維導圖的形式,同時,在另一個老師的講解中也主要提到了我們的選題,我們就可以直接進行記錄,并且獲得了更加有用的信息。
(3)我在考察中遇到困難最大的一次可以算是6月5日與我們自己考察項目有關的那一天。 那天我們的壓力很大,首先要采訪工藝人,然后要進行徽州古城的活動,最后還有中期匯報等著我們,所以我們整個組都壓力很大,盡管我們在其他人臉上看到的都是笑,但我們都知道今天的危險性。
開始進行采訪后,我們仔細識別,可以聽懂的。老師是向我們所有人講,不是直接回答我們的問題,但是我們組一直在從老師的語言中剖析出對我們有用的信息,最后制作出思維導圖的形式,同時,在另一個老師的講解中也主要提到了我們的選題,我們直接進行記錄,并且獲得了更加有用的信息,這其實讓我們有些沾沾自喜了,因為我們的選題就是針對社會上的現象去發表看法,希望有些實際上的意義,而老師對于這個問題的重視也就證明了我們選題的正確重要。
下午的徽州古城十分緊張,我們需要在兩個小時中找到17個景點并拍照,盡管我們小組完成了任務,但也非常疲憊,都有些迷迷糊糊的了。
最大的問題出在下午,我們組在做中期匯報PPT時都有些散漫了,因此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原先的計劃直接被否掉,但還好,我們采用了新的計劃,才在晚上的時候有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展示出了應有的效果。
我們感觸很深的一點是:正如那句話所說:“有志不在年高”。研究一個問題或做一件事情與做這件事情的人的年齡并沒有關系?!皞鹘y文化與現實文化的沖擊”問題確實是我們這個社會上當前的一個熱點話題。在本次文化魔方少年行中,我們以一個初中生的角度來搜集資料、做采訪、最終來以我們自己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由于生活的閱歷和經驗并不是那么豐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是那么全面,思維不是那么縝密。最后導致我們得出來的東西可能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當然,和那些專業人員的研究也沒有可比性。但畢竟這是一次能夠提升我們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在盡自己的努力做這件事情,雖說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至少我們投入了很大的努力。我們的研究內容和最終得出來的結論是有跡可循的、是經過認真的研究的。
七、結論
1.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的對比
(1)制作傳統徽墨,匠人們只做最好的,所以一定會使用好的原料并且加入輔料,如加入珍珠粉可以增大摩擦力從而增加墨量;加入冰片可以防蟲防腐等等。而墨汁只是具有基本的書畫能力。
(2)現代墨汁由化學原料制成,保存時間短,傳統徽墨使用天然原料,墨跡可以保留成百上千年。
(3)墨汁含有的動物膠質多,無法體現層次感,而徽墨可以達到7個層次。
2.分析現代墨汁的出現對于傳統徽墨的影響
前文提到了現代墨汁的出現。從現代墨汁出現起,傳統徽墨一開始并未受到十分大的影響,市場購買量沒有大幅度的降低。但過了一些時間,墨汁的使用頻率以及購買量開始上漲。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現代墨汁對傳統徽墨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于當今這個越來越現代化、工業化的城市來說,墨汁的出現方便了書畫創作,更加便捷,于是雖然傳統徽墨與現代墨汁是共存的,但是由于墨汁的方便,傳統徽墨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制墨人的數量來講。
3.對于徽墨的保護與傳承的建議
就以上的對比與分析,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1)加大對徽墨的宣傳力度?,F代人往往會不理解為什么放著現成的墨汁不用,非要拿一塊沉甸甸的墨條自己磨,覺得麻煩,沒有任何必要;也有一些人看到徽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會買回家擺著收藏,也不用,不能夠物盡其用。歸根結底,是大家對傳統徽墨不了解、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國家應當大力宣傳徽墨,讓更多的人了解徽墨,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2)增加大眾接觸徽墨的機會。人磨墨,墨磨人,研墨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更是對于當今喧囂社會人們愈加浮躁的考驗。現如今徽墨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沒有人去學習,嫌制墨活累、臟,經濟效益不明顯、年輕人放不下外面的花花世界等等。國家應大力支持徽墨業的發展,從小孩子做起,在學習中、實踐中融入我國更多的傳統文化,讓每個人都有接觸它的機會。
(3)多元化產業。眾所周知,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進步,網購成了現代年輕人最常使用的購物方式。而有名氣、品質保障的傳統徽墨制作工坊往往是實體店,只在一個地方、甚至“藏”在小巷子的最里面,不易被人發現,讓人想買到正宗徽墨卻找不到地方。對于這種情況,徽墨制作工坊可以考慮發展線上產業,成立自家的網店,讓有需要的人足不出戶便能購買到耗材。
4.對于購買墨材人的建議
選擇徽墨與墨塊,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不同需求去選擇。如果是已經練習繪畫或書法多年,已經畫或寫得不錯了的人,可以考慮用徽墨來提升自己作品的質量并把自己的作品長久地保存下來;如果是一個初學者,則可以先考慮使用墨汁,它方便、快捷,會使練習的效率會大大提升,等到技藝嫻熟時,使用墨塊。
by 山雞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