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重新認識 iPhone」系列的第五篇。
本文結構:
- 通用
- 一、名稱
- 二、Spotlight
- 三、Handoff
- 四、輔助功能
- 五、儲存空間與 iCloud 用量
- 六、后臺應用刷新
- 七、剩余部分
- 隱私
- 一、定位服務
- 二、通訊錄
- 三、照片
- 其他
- 一、顯示與亮度
- 二、Touch ID 與密碼
「設置」的第四部分用于調節硬件、系統等“基礎設施”,其中的「隱私」項用于管理 App 訪問這些“基礎設施”的權限。
通用
iOS 基本功能(如輸入法、界面語言、后臺管理等)都集中在「通用」設置里。
一、名稱
在「通用」設置的第一部分,「關于本機」可以看到空間用量、系統版本和硬件識別碼等信息,唯一可以設置的是「名稱」項。
這個「名稱」與 Windows 系統里的「計算機名」一樣,都是為了在設備間建立連接時可辨識,當我們使用 AirDrop 互傳數據時,就需要通過這個名稱來識別對方的 iPhone 是哪一臺。
AirDrop 共享欄在《調教屬于自己的 iPhone(2)》中我說到過,「控制中心」里的「AirDrop」按鈕可以選擇接收范圍,上圖中的兩位用戶顯然沒有留意到這一點。之前我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做過一些測試,發現「AirDrop」對陌生人敞開的情況并不少見。這樣是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的,陌生人可以通過 AirDrop 發送文件,一時疏忽就可能會收到有破壞性的內容(比如能導致系統崩潰的圖片文件等等)。
此外,局域網連接和管理也可能會用到這個名稱。
在我們用 Apple ID 登錄新設備的時候,善解人意的系統會根據 Apple ID 的資料,按「某某的 iPhone / iPad」的格式自動填寫「名稱」。
印象中有些第三方助手也會這么做,但它們不能讀取 Apple ID 的資料,于是就將名稱填成了「iPhone」「iPhone(2)」……真是弄巧成拙。
二、Spotlight
在《提高打開 App 的效率》中已經介紹過如何調整 Spotlight 的「搜索結果」開關:
在「設置 > 通用 > Spotlight 搜索」里可以調整 Spotlight 的設置。在下方的「搜索結果」里,可以把一部分 App 關掉。游戲就不用說了,像 Camera+、Snapseed、Aviary、VSCO 這些拍照、美顏類的 App 跟搜索也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都可以關掉。我個人認為,留下詞典、筆記、文檔、資訊這幾類就可以了。
至于上方的「Siri 建議」「搜索建議」和「查詢建議」最好保持默認開著,它們的相應功能見下圖:
三、Handoff
在「連續互通」(請回顧《調教屬于自己的 iPhone(1)》)的特性中,Handoff 是尤其重要的一種,如果使用多臺蘋果設備,那么毫無疑問這個開關是要打開的。
在打開 Handoff 后,在另一臺設備上的應用切換器(App Switcher)界面底部能看到當前設備正在使用的 App。(需要 App 支持此特性。)
四、輔助功能
「輔助功能」主要是為視覺、聽覺或肢體活動障礙者提供幫助。
-
視覺
視覺障礙者主要指色盲、色弱用戶,以及視力衰退的老年人。
- VoiceOver:幫助用戶朗讀屏幕上顯示的內容。
- 縮放:將屏幕局部放大,類似網頁那樣。
- 放大器:借助手機的攝像頭,將 iPhone 當作放大鏡使用。
- 顯示調節:為色盲、色弱用戶反轉或過濾顏色。
- 語音:選中文本時顯示「朗讀」按鈕。
- 其他:下方的「更大字體」「粗體文本」等選項提供輕度幫助。
-
互動
肢體活動障礙者主要指手部顫抖或傷殘的用戶。
-
切換控制:可以設定操作 iPhone 的方案,比如通過頭部擺動來翻頁、打開 App 等。
用擺頭控制 iPad AssistiveTouch:就是很多人喜歡用的那個小圓點。使用「切換控制」功能來遙控 iPhone 的用戶,可以借它實現按下 Home 鍵、呼出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等功能。
觸摸調節:手抖或屏幕響應遲鈍時可以在這里調節適應。
-
其他重點:
- 3D Touch 的開關和靈敏度調節;
- 啟用「主屏幕按鈕 > 輕觸打開」可以在使用指紋解鎖手機后自動進入桌面,而不必再按下 Home 鍵。
- 啟用「便捷訪問」可以讓用戶在必要時把屏幕下移,方便單手操作。
-
-
聽覺
聽覺障礙用戶可以在這里連接助聽器、使用 LED 閃爍來代替聲音提醒。其中「電話噪聲消除」建議打開,當我們和身在喧鬧環境中的人通話時,這個選項能幫助我們聽清楚對方在說什么。
五、儲存空間與 iCloud 用量
上方的「儲存空間」指的是本機內部的空間,如果「可用容量」剩余太少,則要通過清除緩存、刪除應用來騰出空間。
點「管理儲存空間」可以看到一個列表,以空間占用從高到低的順序列出各個 App 的占用值。
不過這里只提供了「刪除應用」操作,沒有清除緩存的選項。蘋果官方認為緩存也要區分對待,有些沒用,但有些可能很重要,所以他們不推薦用戶自己動手清除緩存。
上圖中「網易云音樂」的緩存就是一個「有用」的例子,它們是用戶平時在線聽過的歌曲,如果用戶經常要聽這些歌曲,清除之后又重新下載,相當于做了無用功,并且可能產生額外的流量費用。
iOS 系統其實帶有自動清理的功能,當 iPhone 的空間占用達到警戒線時,只要關機重啟,系統就會自動清除那些久未訪問的緩存。
以訪問時間為準做清除,這的確是比較科學的策略,但其實仍存在問題。為避免給用戶帶來困擾,自動清除功能是非常保守的,它通常只會解決警戒值的問題,而不會騰出大量空間。
當用戶突然需要較大空間——比如為了拍高清視頻,還是得手忙腳亂去 App 里清緩存,并且有可能因此錯失了拍攝的時機。所以,手機儲存空間不太寬裕的用戶,平時最好還是留意一下,通過清緩存、刪 App 將剩余空間保持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數值。
在線看圖或播放視頻音樂的 App 一般都會在設置界面提供緩存清理功能,而「設置」入口通常位于「帳號」選項卡里。
比如說要清理「網易云音樂」的緩存:
- 點擊界面右下角的「帳號」選項卡;
- 點擊列表中的「設置」項;
- 上拉列表,點擊最后的「清除緩存」;
- 點擊「清除音樂緩存」。
「微信」的緩存清理步驟也大致差不多,在「我 > 設置 > 通用 > 存儲空間」里有「管理微信聊天數據」和「清理微信緩存」兩個按鈕。
如果用戶使用微信的頻率高,其緩存有可能會達到以 GB 為單位計量,可以使用「清理微信緩存」酣暢淋漓地清掃一遍。放心,不會影響到聊天記錄。
綠色的「管理微信聊天數據」用于管理聊天所發送的語音、自定義表情、圖片、小視頻或其他文件,一般也可以全部刪除。平時看到喜歡的圖片、視頻,為防被清除之后無處可尋,可以使用收藏功能。
iCloud 用量的管理在《調教屬于自己的 iPhone(1)》里已經說過,這里不再重復。
六、后臺應用刷新
iOS 的后臺管理機制很嚴格,只要用戶離開 App 超過一定時限,系統就會讓它“沉睡”,將運行資源分配到別的地方。這個機制避免了“公地悲劇”,讓手機始終保持流暢,給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
之所以用「沉睡」形容,是因為后臺 App 和熟睡中的人類似。熟睡中的人處于“最小化”運行狀態,僅留下一點意識用于應對危機、喚醒自己;和人一樣,“沉睡”的 App 也會有少許的殘留“意識”,用于接收推送、彈出通知。
我看到很多人喜歡在應用切換器(App Switcher)里“清后臺”,其實就是清掉了 App 的殘留“意識”,能騰出的系統資源非常有限,卻有可能讓 App 的消息通知變得不正常。
“清后臺”大概四五年前,我在 iPhone 4S 上下載了一個可以強力清理運存的 App。據這個 App 顯示,運存占用總是處于 90% 左右。(如果在 Windows 上運存占用已經達到 90%,毫無疑問要關掉一些應用程序以避免卡死。)
通過這個 App 的清理,iOS 的運存占用可以降到 50% 以下,但是因為從運存中清掉了大量的底層進程,系統反而陷入卡頓。等到恢復流暢再打開這個 App,發現運存占用又回到了 90% 左右。讓運存的使用率恰到好處,既不過載,又不浪費,或許這就是后臺管理機制的目標吧。
LP 的 iPhone 4S 升級到 iOS 7 之后變得格外卡頓,她也時常“清后臺”。我告訴她不必多此一舉,她說:沒有啊,很有效啊!其實這個改善非常短暫,她清理后臺所花的時間也遠比有效的時間長。
4S 之后推出的 iPhone 有 1G 以上的運存配合 iOS 7,而 4S 只有 512M,負擔起來實在太吃力,以至于騰出那點“呼吸所費的力氣”,都能獲得“回光返照”的效果。
什么情況下真正有必要“清后臺”呢?
- App 出錯卡死;
- 為保護隱私清除使用痕跡。
當然,因為 App 無法在后臺活動,有些時候也會給用戶帶來煩惱:
-
App 無法保持上次離開的狀態;
我們離開 App 超過了一定時限,再打開時 App 就會重新加載,要接上原來的進度繼續可能會很難。比如用 Safari 在百度上搜索資料,也沒留意翻了多少頁,中途被事情打斷,事后重新打開,發現一切又要從頭開始,那種感覺會讓人抓狂。
-
App 無法在后臺同步、刷新數據。
如果 App 需要下載的數據量大,就會產生明顯的等待時間。比如微博追的人太多、微信朋友圈更新數量大,或者 RSS 訂閱源太多,都可能導致 App 長時間刷新。
針對第一個問題,有些 App 在用戶離開時會用緩存記錄“進度”,下次啟動時據此“還原現場”。而針對第二個問題,蘋果為 iOS 添加了「后臺應用刷新」開關。
開啟了「后臺應用刷新」的 App 也不能一直在后臺運行,它們只是有“預啟動”的權限。系統會記錄用戶通常在哪些時間打開這些 App,然后讓 App 在用戶打開之前先下載數據更新,免去等待的時間。
除非將「后臺應用刷新」的總開關關掉,否則系統會為新安裝的 App 自動啟用后臺刷新權限。任由 App 后臺刷新可能會多耗費一些電量或流量(做好聯網權限管理,見《調教屬于自己的 iPhone(2)》中的「使無線局域網和蜂窩移動的應用」),如果介意這個問題,可以將大部分 App 關掉。關掉它們并不會導致收不到通知,也不必擔心有其他不良后果。
七、剩余部分
-
訪問限制
如果設備常有小孩子拿去玩,或者說常被自來熟的人拿去亂動一氣,則可以啟用訪問限制。在啟用訪問限制之后,未經允許的操作都會要求輸入密碼。
小孩子亂撥聲訊臺、亂打賞主播、亂買游戲道具的行為就這樣得以杜絕;那些過度“為你好”的熱心人士如果情商比一臺 iPhone 高,肯定也會知難而退。
-
詞典
里面是系統自帶的詞典,支持的語言不少,如果在自學外語,選上相應的詞典應該有些幫助。
-
還原
大概只有將設備放上「閑魚」時才會用上這個功能。
隱私
這里用于管理 App 訪問設備硬件和個人數據的權限,算是「設置」里的重點之一。
里面的項目比較多,跟個人數據相關度高的有:定位服務、通訊錄、日歷(如果在用)、提醒事項(如果在用)、照片、運動與健身。
一、定位服務
在給 App 設置定位權限時,可以看到有三個選項,一般下方還會說明 App 獲取位置信息是要用來干什么。
- 永不:有些 App 讓人根本不明白它干嘛要獲得位置信息(比如我遇到過的一個捕魚游戲),這種當然要關掉;還有些 App 有合理的理由,但需要位置信息的那些功能我們并不使用,這種可以關掉,也可以選擇下面這個選項。
- 使用應用期間:在使用 App 的時候允許它獲得位置信息。如果 App 根據位置信息提供的服務符合我們的需要(比如本地生活服務、本地新聞等),則要選擇這個選項。
- 始終:App 即使在后臺運行也可以獲得位置信息。需要給予這個權限的典型是地圖類 App,這類 App 一般有后臺語音導航的功能;要讓天氣類 App 能在后臺更新“所在地”的天氣信息,也要給予這個權限;打車類 App 需要跟蹤路線計算費用,大概也要選這一項的。
二、通訊錄
真正需要反復訪問通訊錄的 App 少之又少,它們可能本就是通訊錄管理類 App(比如幫助掃描錄入名片的「名片全能王」),或者是能執行后續動作的事項清單類 App(比如「2Do」添加事項任務時就可以設定「致電」動作)。
三、照片
要求訪問「照片」的 App 特別多,有些當時選擇允許,可能只是為了給新注冊的帳號選個頭像。如果真的沒有讓它們讀取和保存圖片的需要,事后記得來這里關掉。
下面的「相機」也是如此,真正會用來拍攝、視頻聊天、掃描二維碼或者掃描印刷品的 App 只會是固定的幾個,其他的都可以關掉。
其他
其他的項目中,更換墻紙可以直接在「照片」的分享面板(Share Sheet)中完成;「聲音」里最好改一下默認的電話、短信鈴聲,別大家都一樣,弄得一臺 iPhone 響,所有人都同時拿手機;電池是否顯示百分比看個人偏好,我原本是開著的,結果電量一變成 99% 就按捺不住要充電,不得不把它關了。
一、顯示與亮度
Night Shift 選項就是我們俗稱的「護眼模式」,可以設定「從日落到日出」自動開啟。
自動鎖定的時間盡量短,反正有指紋不必手輸密碼。
-
抬起喚醒選項讓我們不必再通過 Home 鍵或電源鍵來喚醒屏幕,當然應該打開。
也許有人擔心手機在晃動中不停被“驚醒”,其實不會。我總拿著手機跑步,沒見它被意外“驚醒”過。
二、Touch ID 與密碼
- 用于 Touch ID 的指紋最多可以錄入 5 個,為防止指紋受損無法識別的問題,最好不要只錄入一個。
- 有了指紋識別之后,需要手輸密碼的時候少了很多,因此鎖屏密碼最好不要再使用「4 位數字密碼」,起碼要使用「自定數字密碼」。
題圖來自 Pixabay,作者:Firm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