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酉年中秋之夜,華山之巔,一場驚世駭俗的決斗正悄悄拉開帷幕。
決斗雙方皆不世之高手,武功精妙絕倫,成名三十載,未逢敵手。一曰焱公子,一曰水青衣。
華山腳下早早聚集了人群,茶鋪酒肆林立。
這茶肆之中最為熱鬧的便要數那水火齋,齋內有一說書老人,年逾六十,須發皆白,可氣如洪鐘,所傳之聲百步可聞。
老人不說秦漢,不說三國,單單就說這焱公子與水青衣這二人傳奇往事。
且聽——
三十年前,焱公子憑借一手“火扇舞”名震江湖,受邀參加嵩山武林大會。幾番較量,嵩山派掌門左暖禪不敵火扇,敗下陣來,場下竊竊私語,料想焱公子無人能敵,這武林盟主的位置,左暖禪怕是要拱手相送了。
焱公子站于場中,一襲紅袍尤為矚目,紅袍上繡浴火崇明鳥,似有火光于羽翼出噴薄而出。更為奇特的是公子那把火扇,好家伙,不知是何材質打造,如同玄鐵出于巖漿,扇出的風熾熱無比,十步之外便可奪命。且是這樣也罷,偏偏焱公子容貌清秀,長發似瀑,眉宇間更是隱隱透露奪人心魄的英氣。場下年輕的比丘尼修為不足,見公子側目竟紛紛臉紅起來。
正當焱公子在眾人推崇下走向盟主寶座時,山門外突然傳來一陣笛聲。
笛聲穿透千步長廊,直逼人群,目標竟是那新任武林盟主?
誰都能看得出,能以氣化形,以聲御敵,此人內力必然非同小可。
嵩山上下一片死寂。
公子轉過身來,撫扇輕笑,來者可是……
水青衣。
不等公子說完,笛聲的主人自報名號。其聲聽似輕喃,卻有雷霆咆哮之效。老尼姑詫異道,獅吼功?
可江湖上,誰又認得水青衣這號人物?
沒有人認得,只見得山門上走來的,竟是一名身著青衣的豆蔻少女。
十三四歲的女娃,怎會有如此深厚的內力?
水青衣與焱公子對視不語,場內的氣氛變得微妙起來,人們感到有股外力將他們向后推去,地面煙塵四起,殿上瓦礫炸響。不知過了多久,這力才漸漸消去。
焱公子氣定神閑,水青衣卻被震得連退好幾步。
這局,怕是公子要贏啊。
水青衣作揖告辭,腳踏青云,瞬息消失在茫茫嵩山林海之中。
眾人見狀,紛紛上前向公子道賀,不料公子還未站穩,一口鮮血噴涌,濺上了崇明鳥寬厚的羽翼,昏死過去。
這焱公子和水青衣的第二次交手,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
2
公子于嵩山一役,深知武功卓絕也必天外有天,在精修武學的同時,更是熟讀千古名家所留典籍,儒道釋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法戰修更是日益精進。
于是焱公子在自家山門開壇授課,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天下名士如獲至寶,紛至沓來。
其中,便有一女子,身著一襲青衣,臉上遮半塊青紗,落落大方,窈窕溫婉,似有仙人之姿。
公子見其面善,卻想不起這是何人。
談古今,論時政,名士之辯起于三寸之舌,末與肚里文章。
幾個回合下來,眾人皆拜服公子之博學通達,再無敢與競辯者。可此時,青衣少女去下頭上玉簪,輕輕在空中一筆一畫,問道公子,人,生從何來,死,又往何去。
公子一笑,以佛道《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中所述生死之理答之。
青衣少女又問,且莊周夢蝶,可緣何是蝶夢莊周,蝶是蝶,亦是扶搖萬里之鯤鵬?
公子令人折取一根柳枝,在空中比劃,竟然生生寫出幾個大字來。
兩人一來一回,一問一答,不知不覺,竟過去三天三夜。
人群中有人認出青衣少女,稱她便是七年前嵩山武林大會重傷焱公子的水青衣。
這場亦文亦武的決斗,兩人仍舊沒有分出勝負,從鴻蒙初始到當今太后生子,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3
說書老人使勁一敲響板,眾聽客紛紛從故事中驚醒,更是對這場三十年之約的華山決斗起了興致。
三十年,那曾經風度翩翩的焱公子怕是要老咯。
那豆蔻年華的少女水青衣,也怕是半老徐娘,無人問津了吧。
這次的華山之戰,兩人昭告天下,除非有一人已死,此戰絕不罷休。
在座的人中,并沒有親眼人親眼見證過當年的兩場盛會,焱公子和水青衣的容貌特征,也是江湖中口口相傳來的。
一青一紅,一水一火,似盤蛇糾纏不休,更似太極陰陽調和。
終于,日薄西山,碩大的明月昂揚上了華山之巔。
眾人屏住呼吸。
只見從圓月的背后,緩緩走來一位青衣女子。
人看得出神,那分明是月宮中飄落下來的嫦娥仙子啊。
不對,嫦娥仙子,怎著青衣?
女子手持一把長笛,發髻上玉簪流光回轉,于月色中,奏起笛曲。
月光如練,沒有人聽得出水青衣所奏何曲。
只覺得這笛聲穿越千載時光,從茫茫大漠到綠水江南,似那宮闈里的怨曲,那戰場上殺敵的兵器。是二月春風里的垂岸楊柳,是塞外萬馬齊喑的長河落日。
是鄉音啊!
分明是茶肆酒樓,分明是展臺高筑,萬千人齊聚華山之巔,卻只聞這笛聲與山間蟲鳴。
十五的月,終究不會因為等待而不愿沉下。
曲畢時,東方已吐魚肚白,而焱公子卻始終沒有再出現。
他是死了罷……
他是死了罷……
他必然是死了罷……
水青衣仰頭,朝露凝重,青衫透濕。
番外:
水火齋內高朋滿座,說書老人講起當年那華山決戰,面露難色,卻掩飾不住心頭的興奮。
當年華山觀戰雖魚龍混雜,但也不乏江湖名士,這江湖名士手中,必有不少奇珍異寶。
其中有一和尚,無門無派,自稱云游四海,頂無受戒,卻能引萬丈霞光。
尤其是他手里一串念珠和身上所著袈裟。
念珠不知是何材質打造,如同玄鐵出于巖漿,誦念經文周身暖意環伺。
那袈裟乍看與一般袈裟無意,可卻有明眼人發現,袈裟內繡的竟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崇明靈鳥。
你說奇怪不奇怪?
只是那和尚身材壯碩,面有兇相,斷斷是不能和風度翩翩的焱公子有所聯系,眾人的猜疑也便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