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解讀的這本書是《時尚衣櫥-時尚教父的20堂品位進階課》的下篇,上期我們已經介紹了10個單品的發展史,今天我們把剩下的10個單品講完。
這本書是一本關于時尚史的書,通過對20個品類的服飾進行深度解讀,幫助讀者更深刻的了解每一個我們日常穿著單品。
為什么要了解西方時尚史呢?
我們買衣服的時候,往往只有單一的角度評判,只判斷這衣服好看,還是不好看。
而這個評判角度會隨著你年齡的增長不斷發生變化,有很多人一直都買不到自己喜歡的衣服,有時候即便當下喜歡,穿幾次之后就不再喜歡了。
看了很多整理書的人,總提心動這個詞,太這個太過感性化了,如果能多點了解時尚史,了解每件物品的意義。
通過探索衣服的含義和歷史,能使你有很多個角度看待你雜亂無章的衣櫥。
也許,看完這本書之后,你會更加了解你的衣櫥。
好了,我們開始吧~~
單品11:西裝
西裝的歷史相對來說很短:僅僅只有400年。
由于西裝與皇家宮廷之間的關聯,法國大革命后,它在法國遭到了遺棄,英國因此成了西裝剪裁的唯一傳承者,也正是在這里,西裝演化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精致剪裁和典雅形象。
然而,現代西裝,直到19世紀才在倫敦出現。
現代西裝所有的一切,每個部件,都要歸功于喬治● 布萊爾 ●博 ●布魯梅爾。
在1799年到1816年這段時期,布魯梅爾確實改變了英國男人,甚至是女人的穿衣方式。
布魯梅爾的影響力甚至改變了男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即一個人的姿態和風度,對于智慧的追求以及“一絲悠閑的淡泊”。這些成為與紳士聯系在一起的品質。
伊恩 ●凱利所寫的關于布魯梅爾的精彩傳記中提到:“他的穿衣法則自此以后主導著男性的專業穿著。如果沒有布魯梅爾,男人和女人就不會有西裝可穿,薩維爾街和華爾街也不會存在,香奈兒的品牌含義也就無從談起。
《伯格世界服裝與時尚大百科》記載:“商業上的男裝和女裝近150年來基本沒有變過。自英國攝政時期其第一次替代了絲綢馬褲和常禮服后,黑色的精紡羊毛西裝本質上一直是商業時尚的支柱。”
今天,西裝可以是單排紐扣,也可以是雙排紐扣,可以是單開衩,也可以是雙開衩,并且有不同造型的翻領可以選擇。
昂貴一些的西裝袖口上也許還會有紐扣。
一般來說,西裝按昂貴程度可以分為三類:最貴的是全定制西裝,這是一種完全獨創的、獨一無二的衣服,它上面的每針每線都由手工縫制。
全定制西裝意味著“一對一的服務”。
半定制西服同樣很貴,但是他們是依據服裝尺寸樣板裁剪出來的,使之符合客人體形。
大多數人會選擇第三類,即現成的西裝,也許會稍微剪裁一下。
通常情況下,要買一件好的成品西裝,你得花600~700美元。
西裝的價錢取決于其技術含量,用的哪種面料,布料的質量,還有細節。
決定一件西裝好壞的第一要素是其面料。
如果一件西裝只要50美元,那么很可能它是由尼龍制成的——這意味著它看起來會很閃閃發光,并且很容易散架。
一件昂貴西裝的內襯通常都是絲綢,而一件便宜西裝的內襯則可能是聚酯纖維。
按照慣例,優質男裝面料來自意大利。
幾百年來,英國都無疑是把西裝剪裁得最好的地方。
它唯一可能的競爭者是意大利,而意大利是在“二戰”后才成為其競爭者的。
在世界范圍內,英式剪裁仍然被奉為黃金標準。
英國裁縫非常嚴格精細,他們常常只專供一種服裝——褲子,夾克或是馬甲!
美國西裝通常都剪裁得很寬大,因為美國人不喜歡受到束縛。
隨著社會前進,我們開始尊重一個人外表所顯露出的個人特征和個性。
相應地,制服的使用頻率大大減少了。
穿商業套裝時,如何穿出曲線玲瓏呢?這是很多職場女性困惑的問題。
作者給出得答案是:
對于那些沒有大胸煩惱的人來說,休閑西裝常常是職場最合適的穿著。
那些工作環境休閑的人,應該常常在自己的椅子背后搭一件休閑西裝。
如果老板叫你,你可以披上它。
這是一種簡單的表示尊重的方法。
單品12:褲子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可能女人穿著褲子的時間比男人更多!
在東方許多地方,男人們會穿袍子而女人們則穿褲子。
希臘人基本上只有中性的長袍。
當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打敗巴比倫人時,他們讓其穿上了中性的褲子。
在20世紀早期,時尚的女性有時會穿著哈倫褲,這在某種程度上要感謝保羅●普瓦雷受俄羅斯芭蕾舞團影響而設計的晚裝。
“一戰”后,有錢的美國人喜歡穿著法國的時尚晚裝出席雞尾酒會。
為著這一目的,法國設計師諸如香奈兒和維奧內創造了闊腿褲,絲綢上衣配裹身夾克的造型。
一般來說,最合身的禮服褲子是那種從你的臀部最寬處垂墜而下,既沒有喇叭褲腳也沒有蘿卜褲腳。那是安全地帶。
當涉及腰線時,通常有三種:高腰,低腰及中腰。
如果你的臀部比你的腰部寬,通常來說,低腰褲是很好的選擇。
當購買褲子時,作者建議女士們帶上兩雙鞋。
一雙高跟,一雙平底,這樣就可以看看褲子搭配哪種高度的鞋看起來最好。
褲子通常都有特定高度和造型的鞋子與之相匹配。
一條褲子不能既搭配平底鞋又搭配細高跟鞋。
如果搭配錯了,那么:
本該配高跟鞋的褲子配平底鞋的人,她們的褲子看起來相當長。
本該配平底鞋的褲子配高跟鞋的人,她們的褲子看起來又相當短。
單品13:襪類
褲襪直到1959年才出現,它們最初只被舞者所穿。
隨后,部分得益于迷你裙的受歡迎,褲襪流行了起來。
20世紀40年代的波比短襪風,是美國襪業歷史上最大的風潮之一。
女孩子們的校服中經常包含有這種短襪。
波比短襪常常拿來與蓬蓬裙搭配。
現今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手工針織樣品是公元200年敘利亞襪子。
公元500~1200年之間,針織法在阿拉伯國家被完善。
現在我們可以買到各種材質,各種款式的褲襪和短襪。
作者建議:
褲襪和鞋子應該大部分相稱,這樣能讓腿看起來更長。
所以,假如你穿的是黑色的鞋子,你應該穿黑色褲襪。
但是如果你穿的是短襪,那這短襪應該襯你的褲子或是裙子,這樣才不會讓你看起來像穿了雙“靴子”,鞋和襪子能夠很好地過渡融合的話,它們之間的界限就不會那么明顯。
關于襪子顏色的選擇,你可以參考這些:
搭配運動短褲或長褲以及運動鞋:白色運動襪
搭配白色長褲:白色襪子(薄款)
搭配藍色牛仔褲:海軍藍或灰色
搭配黑色牛仔褲:黑色
搭配黑色長褲:黑色
搭配棕色長褲:深棕色,不管是哪種棕,除非你熱愛冒險并能駕馭粉色,否則不要選別的顏色!
搭配灰色長褲:黑色或者灰色
搭配短裙:挑選適合的鞋子或裙子顏色的襪子。
從頭到腳的造型應該渾然一體,因此通常來說,保證與鞋子相搭配最安全。
紅色,綠色或者其他顏色的長褲:一般來說,襪子應該匹配或者補足長褲。如果你被難倒,灰色通常都是最安全的選擇。
單品14:鞋子
15世紀的威尼斯高底鞋看起來幾乎沒法穿。
腳的重量完全由前面露腳趾部分的鞋底承受。
17世紀,端莊穩重在鞋業中占據了上風。
我們曾認為無背高跟鞋源自傳統的輕便舞鞋,但現在我們知道了,它是一種更久遠的設計。
直到20世紀30年代,露跟和露腳趾高跟鞋才讓我們得以重新看到腳趾和腳后跟。
20世紀和50年代末,時尚界流行起了供晚上穿著的4英寸以上的高跟鞋。
即便鞋子的高度,鞋頭款式和鞋面長度一直在隨時間變化,但那時的經驗法則則和如今lady gaga時代的經驗法則一樣,既穿著者越富貴,鞋子越可笑。
19世紀中期之前的所有鞋子都與現今的鞋子不同:它們不分左右。
這種沒有左右之分的鞋子被叫做“直鞋”。
自從轉入20世紀后,許多鞋類款式流行過后又退出潮流。
像帆布便鞋和短靴。
帆布便鞋最初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西班牙,是一款男鞋。
隨后,婦女們也穿起了它們。
帆布便鞋有著特殊的背景,即被拿來當作穿后即棄的夏季鞋子。
還有一個是短靴。
它在1804年左右被女人第一次穿上。
它們在19世紀中期尤其受歡迎,然后在20世紀中期又重新流行起來。
用鞋搭配裙子常常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對此,作者建議:
在大多數情況下,選擇有金屬般的亮麗色彩的鞋子。
鞋子是需要維護的。
在鞋子的使用過程中,修鞋匠可能需要時不時地換掉鞋尖或是鞋底。
你需要把鞋換著穿,每天都穿同樣的一雙鞋不利于你的鞋,對你的腳也不好。
不管你喜歡哪種款式的鞋子,也不管你把它們保養得有多好,你都應該記住:在傳說中,鞋子與榮譽是聯系在一起的。
單品15:運動裝
首先,運動裝和運動服裝是由區別的。
運動裝則是日常穿著,通常是上下件,比如polo衫配裙子或褲子。
運動裝的定義非常靈活,可以包含休閑裙子或是花式牛仔。
它們可以被設計得精致優雅,休閑卻不懶散,簡單卻不草率。
而運動服裝的流行呢,最在是在1975年,阿迪達斯生產出了一套用尼龍和聚酯纖維制的慢跑運動衣,其袖子和褲子兩邊都有三條直線。
在1984年,里根總統在“空軍一號”發表講話時,也穿上了一條運動長褲——盡管他還穿著白領襯衫,打著 領帶。
自此以后,嘻哈藝術家及其粉絲就將運動服裝拿來當街頭服飾穿。
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為我們帶來了彈性纖維和運動套裝,21世紀則為我們送來了新的運動服災難:瑜伽褲。
它也屬于運動服裝的單品之一。
瑜伽褲在全美開始泛濫起來,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很多人在去雜貨店或者搭飛機會選擇穿瑜伽褲,在作者看來,這是非常錯誤的選擇。
還有一類屬于運動服裝的單品就是運動鞋。
諸如耐克這樣的運動鞋公司是現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品牌標志。
第一雙運動鞋是一雙高幫帆布鞋,鞋底是橡膠的。
到20世紀80年代,慢跑風潮讓美國所有人家的衣櫥里都有了皮質跑鞋。
要將運動鞋穿的合適,需要一定的熟練運動。
不要以為你一旦穿上它們,就會立刻變身奧運選手。
不過,對于運動鞋,和瑜伽褲,和運動服,作者的觀點是:
你應該主要出現在運動場,而不是美國公共生活的每個方面。
如果你不想穿一件裙裝,因為你可能要和孩子在運動場一起攀爬,你可以考慮褲子配上衣或T恤配牛仔褲的穿著方式。
手中拿一件羊毛衫或是夾克,以防你需要即時打扮一下。
單品16:毛衣
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中,有一個片段是:《天橋》雜志的主編米蘭達,因為年輕的安迪對待時尚傲慢的態度而給她上了一課。
米蘭達評價安迪粗苯的毛衣說:“這件毛衣并不僅僅是藍色的,它既不是松石綠,也不是靛藍,它實際上是天藍色。你不知道的是,2002年奧斯卡●德拉倫塔發布了天藍色服裝系列。隨后,天藍色出現在了8個設計師的服裝系列里。
之后它就占據了全世界各大賣場,逐漸淪落到悲慘的“休閑角落”,毫無疑問地,你在清倉大甩賣的時候把它給淘了出來。“
這個片段,提醒著我們,我們所有的衣服里,都包含著大量的歷史。
其顏色,形狀,以及材質都不是偶然的。
我們擁有的每件單品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并且這些歷史有時甚至早了幾個世紀。
第一件毛衣是騎士的鎖子甲。大約在公元前300年的歐洲,你就可以看見這些由鋼鏈做成的服裝,但它們在13世紀才開始大規模流行起來。
鎖子甲包裹著胸部以及手臂,它們的制作過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原始的針織。
“盔甲”一詞來自法語,原來的基本意思是“針織品”。
毛衣的起源有著愛國主義和從壓迫中獲得自由的象征意義。
當最初的移民為了逃離宗教迫害,在1620年離開英國來到美國時,他們要在海上航行超過兩個月,并且前途未卜。
那么,女人們會做什么呢?很可能一路針織到了新世界。
有時,我們會認為針織是種家務,但是縱觀歷史,這門手藝在政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它象征著自給自足。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它象征著命運。
在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中,表面上,德法爾熱太太安靜地坐著織毛衣,然而實際上,她織的是大革命中每個被定了死罪的人的名字。
毛衣最開始被看作是做粗活重活的男人們穿的衣服,比如格斗士,捕魚人,參戰士兵。
甚至現在看起來非常女性化的羊毛衫,也都是來自于戰場——實際上,來自于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場之一。
如果說毛衣最開始屬于男裝,那么當女人們參與更多的身體活動時,她們也開始穿上了毛衣。
在19世紀末期的時候,維多利亞時期的女士變得非常好運動。
和男人一樣,她們也需要一些可以穿著去騎車,劃船或是打網球的衣服。
她們穿慣了的又長又臃腫的裙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她們開始穿針織衫。
到20世紀30年代,女人無時無刻不穿著毛衣,而這并不僅是為了鍛煉。
在白天,得益于香奈兒的革新,她們穿著針織布裙子。
而在晚上,她們會穿裝飾有珠寶的毛衣,有時裝飾的是華麗的布料,比如雪紡。
毛衣總是以各種不同方式與運動聯系起來。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被拿來當作健身服穿。
它們還被曲棍球球員穿在身上。
將運動毛衣改成黑色,再把水手領改成圓翻領,突然之間,它就被賦予了波西米亞主義的感覺。
奧黛麗●赫本在1957年的電影《甜姐兒》中就穿了一件這樣的毛衣,還用它搭配了一雙芭蕾平底鞋和一副牛角邊眼鏡。
毛衣演變到下一階段,變得更加激進地反時尚,但它們更賞心悅目。
當20世紀90年代,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音樂流行起來后,羊毛衫在全美范圍內風靡起來,甚至在氣候溫暖的地方也是如此。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穿毛衣的最好時代。
許多不同造型的毛衣,可讓各種不同身材的女士穿得漂亮。
歷史上從沒有什么時候有如今這么多的選擇。
單品17:外套和夾克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很大程度上,炫耀一個人地位的方法即是穿著可笑的,與季節不相適的服飾。
在紐約和洛杉磯,一些擁有汽車和司機的女人根本就不穿外套。
她們僅僅只是踏出自己的豪華轎車,然后進入派對。
在那些情況下,不穿外套是一種地位的象征。
由于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產生了一些有趣的衍生款。
20世紀50年代,郊區的汽車外套相對來說要短些,并且寬松些,這樣更方便開車。
20世紀60年代的擺群大衣剪裁得很寬松,這樣其下擺更靈動。
直到18世紀末,外衣通常都是搭在肩膀上的,而不是縫有袖子。
披肩在20世紀70年代又重回時尚。
它既可配華麗服飾,也可配樸素服飾。
你可以用它搭配牛仔褲,也可以用它搭配晚裝。
如果它簡單又成流線型,那么有很多場合都可以用到它。
太空裝夾克由在野外生活的人所引入,而今天我們在街上看到的其他大多數夾克都來自軍人和水手。
戰斗機飛行員給我們帶來了休閑短夾克。
軍服上的肩章,原始為了保護肩膀不被劍所劈到。
這種野戰夾克的許多衍生款是很多美國男人衣櫥里的必備品。
軍裝影響了時尚幾個世紀,風衣則是平民服裝影響軍裝的一個例子。
有腰帶的風衣最初出現在英國,很可能是由巴寶莉發明的,主要是為了“牧羊人,農民以及鄉紳用來防風和防雨。”在“一戰”時,士兵們穿著這種平民服裝進入泥濘的戰壕,甚至在正式被軍隊采用以前,它都被稱作“戰壕衣”。
幾百年前,在歐洲,每個人對皮草夢寐以求,因此得有法律規定誰能擁有它們。
從14世紀到17世紀,英國的國王和女王通過了一系列節約法令,規定最好的皮草只能由上層階級擁有。
因此,你能夠通過穿著判斷出一個人的階級屬性。
如果一個人穿的是灰色的松鼠皮毛或是貂皮,那他可能是貴族。
如果一個人穿的是水獺皮毛或是野兔皮毛這種比較稀少的皮毛,那他可能是中產階級。
窮人則穿著狼皮,山羊皮或綿羊皮。
作者建議,每個人,不管男女,都應該有一款棉質斜紋風衣。
它既可加內襯也可不加,因此與輕便大衣不同,它能夠適應不同的氣候。
它并不一定非得是經典的巴寶莉軍旅風格的棕黃色風衣,只要是棉質的,有可拆卸的內襯衣既可——這意味著它能夠在不同季節穿著。
單品18:帽子
夸張的帽子代表著英倫風格,在英國,女人們要么穿的暗沉,要么就穿得像在參加花街游行一樣。
在19世紀中期,棒球運動剛剛出現時,棒球帽就已經遍布美國。
最開始它們很軟,隨后變得越來越有結構。
如今帽子的圓頂部分通常有透氣孔,有時還有尼龍的搭扣或是塑料扣。
20世紀80年代后,它們成了年輕人標準著裝的一部分。
戴帽子的禮節是:不能在室內帶帽。
近代歷史中,一種很受歡迎的帽子是軟氈帽,也叫爵士帽。
20世紀60年代有一個由牙買加籍英國人組成的亞文化群,他們自稱“粗魯男孩”,會戴著軟氈帽或是餡餅式帽子,系著窄領帶,穿著閃亮的西裝去出席舞會。
接著在20世紀70年代,斯卡音樂復興了。
從80世紀一直到90年代,餡餅式帽子回歸了。
貝雷帽是弗里吉亞帽的傳承。
大約在1820年到1850年之間,天鵝絨的貝雷帽是晚裝的一部分,20世紀,它成了純粹的法國帽子。
帽子能夠打造整體造型,并且能夠完全改變一套著裝的輪廓。
當你帶上帽子時,要思考下你的帽子讓你的輪廓顯現出了怎樣的整體形狀。
單品19:手套
最早的人們戴著手套的形象來自錫拉島上的一副壁畫,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1550~前1500年。
200年后,埃及的圖特王在下葬時將他的亞麻手套帶進了墳墓。
在歷史上,手套也曾是愛情的象征。
騎士們會在他們的頭盔和盾牌上掛一雙心中女神的手套,這能在戰場上給他們力量。
在17世紀,婦女在睡覺時會在枕頭下放一雙手套,以期望遇到自己的真愛。
在其他方面,手套還象征著盛怒:把手套扔掉或是用一只手套擊中別人表明你要與對方決斗。
隨著時間流逝,同其他許多服飾一樣,手套從實用單品變成了裝飾品。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很喜歡手套,到她去世時,她總共擁有2000雙手套。
直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舉止得體的女人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會戴著手套。
我們通常在冬天戴著手套來保暖。
獨指手套一般被認為是比較幼稚的護手選擇,因為它們組織不夠縝密,因此看起來沒那么優雅。
但在18世紀,婦女們會戴長及肘關節的,由小山羊皮,棉花或絲綢制成的獨指手套,還有裝飾性的里襯。
在19世紀70年代,黑色的獨指手套是晚裝的一部分!
一個禮節小貼士:
通常來說,在握手時,脫掉手套被認為是一種禮貌。
然而,今天,除了賽車手,拳擊手以及棒球運動員以外,沒人會在冬天以外的季節戴手套。
單品20:手提包
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手提包由實用轉向地位象征的分界點。
1956年,愛馬仕推出了凱利包。
其原型是大約1892年的一款安裝馬鞍的皮包,20世紀30年代,它變成了日用錢包。
1956年,格蕾絲王妃被拍到用這款包遮擋自己的腹部——為了掩蓋自己懷孕的身材。
愛馬仕將這款包重命名為凱利包,一股狂熱崇拜的風潮自此誕生。
愛馬仕在1981年掀起了另一股狂潮。
當時應該歌手和演員簡●鉑金在飛機上將她的凱利包里的東西灑落了一地。當時愛馬仕的總裁正坐在她的附近,由飛機上的小插曲得到靈感,3年后為鉑金制作了一個更大的包,命名鉑金包,自此以后成了重要身份的象征。
諷刺的是2006年,簡●鉑金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說道,她不再提鉑金包了,因為這讓她得了肌腱炎。
從20世紀50年代起,創造昂貴的名牌手提包的風潮就在不斷加速。
《欲望都市》中的“手提包控”們更是對追求這些名牌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1997年的芬迪法國面包棍包包。甚至比凱利包和鉑金包更極端的“炫耀性消費“的例子,因為它小的幾乎裝不進任何東西。
日常,什么樣的場合應該搭配什么樣的包呢?
正式活動:小手拿包
商業會晤:皮質公文包或旅行提包
晚餐約會:短小的皮包或金屬包
跑腿:日常用的手提包。
當涉及顏色的選擇時,可以嘗試在衣服上不敢接受的大膽的顏色。
對于是否買名牌包,作者的建議是:
別做名牌的奴隸,讓你自己成為品牌。
花200~400美元,你就可以買到一個牢固的,時尚的,可以用很久的日常手提包。這是一個崇尚簡單的時尚領域。
至此,20個單品的簡史講完了,作者給了我們很多角度,希望讀者能夠跳出固有的思維。
你的衣服反應出你的生活有多寬廣。
如果你的衣櫥里只有運動褲,你的生活舞臺又能有多大呢?
如何才能打破常規,并開始享受自己的衣櫥呢?
作者鼓勵每個人能做些自我反省,回顧一下這20個單品的年代和風格,并誠實的問自己,哪種服裝是你的最愛?
是古希臘的懸垂式服裝還是古埃及的剪裁式服裝?
是喜歡20世紀20年代四四方方,舒適的輪廓還是喜歡20世紀50年代的那些超女性化的造型?
是更喜歡法國夸張的風格,還是英國在尋找嚴肅樸素服飾替代品的過程中所作的各種嘗試。
在下次買衣服的時候,看看衣櫥里還缺什么,你的衣櫥中的衣服經典到哪種程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