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 ? ? ? 課堂上我 通過帶同學們到大森林里去看比尾巴大賽,并邀請孩子們來當裁判這一情境入手,把他們置于活動中去,讓他們走進文本,讓他們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在教學環節里,我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的當一名合格的裁判,必須正確的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所以我反復的讓學生讀詞語,還點學生當播音員,請出小動物。“聽音樂(課文兒歌)。”“給小動物找尾巴(拓展訓練)。”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也不少,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一年級的小學生都喜歡得到老師表揚,因為這些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以我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
? ? ? 讓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把疑問句的疑問詞“誰”重讀,最后一個字想上揚。反復練習,讀好問句。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美中不足的是還有一些托腔,這一點還需要再多加練習。然后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后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著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后,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 ? ? ? 多么希望 孩子們在課堂上既收獲了知識又收獲了快樂。奔著這個目標我將不斷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