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火柴暑期成長營已經過去半個月之久,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五天時光里的那人、那課、那情、那游戲、那歡笑……
負責任的說,這是我目前為止參加過得最特別的一次培訓。說它特別是因為,這次培訓歡笑超級多:有笑出了淚的,有笑的肚子痛的,有笑出了豬叫聲的,有抱著旁邊小伙伴笑的抖啊抖的,有邊狂笑邊抱怨多出了幾條皺紋的,整個一個失控+狂笑的場面。
為什么笑聲爆棚?兩個字,游戲。
寶寶老師帶領我們做了很多破冰游戲,自我介紹,伸手叫答,叫錯出局……還有各種各樣的分組,按年齡,按地域,按科目……
群星老師帶我們玩了很多戲劇化游戲,個人雕塑,群像雕塑,個人小劇場,大風吹……
這些游戲讓我們輕松的完成認識了團隊里所有人的任務,前所未有的打開自我,放松心情。更難能可貴的是,從一個個游戲中,我真的看到世界,看到同伴,看到自己,這些體驗與我而言,是極珍貴的一筆財富。
寶寶老師說的兩句話,不知怎的,就徘徊在我的腦子里:在游戲中學會學習,在游戲中實現目標。我開始不斷地琢磨,如何讓游戲了進入我的課堂,如何用游戲激活作文課,如何用游戲打開工作室其他小伙伴兒……光是想一想,我就很開心啦,開學后做一做,一定會有極強烈的興奮感吧,嘿嘿嘿。
回家以后研究游戲化學習,看到一些內容,比如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心理學系著名兒童發展專家、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凱瑟琳·赫什-帕塞克(Kathryn Hirsh-Pasek)認為,當以下四個支柱中至少有一個存在時,人的學習效果最好:
個體在學習環境中起著積極的作用
學生的參與度很高
信息是有意義的
學習者在社會環境中互動
這意味著,當孩子們精神活躍、積極參與、善于社交、能夠與生活建立有意義的聯系時,他們的學習效率最高,而這就是游戲化學習的特征。
后來,我又研究工作室研修學習模式的時候發現,成人的學習其實和孩子們的學習是相通的,如果離開具備以上支柱的話,研修效果最佳。
好了,最后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們玩兒的小游戲吧。
#進化論游戲#
環境:室內室外大空間都可以
人數:不限
年齡:不限,只要會用手玩“石頭剪刀布”這個猜拳游戲就可以
游戲步驟:
0. 預備步驟~帶領者講解如下游戲步驟,示范相關步驟的動作,邀請大家模仿
1. 全體參加者先蹲下作為“雞蛋”,帶領者宣布游戲開始
2. 所有參加者找同伴進行1:1猜拳。贏者從“雞蛋”進化為“小雞”,(動作:半蹲著走路,兩手肘貼著身體兩邊);
而后找“小雞”同伴再猜拳,贏者進化為“鳳凰”(動作:直立走動,兩臂可以自由活動),猜輸者退化為前一個階段。
3. 游戲一直如第2步描述的過程進行幾分鐘,帶領者看到大部分的人都進化為“鳳凰”,就可以叫停啦。
親愛的小伙伴兒,你看懂了嗎?趕快去玩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