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有“興(心)”更精彩 叫我如何不想她
___2019暑期興成長計劃學習體悟(暨八月大作業)
?
洮北120修磊
?
點一盞心燈,期待成長!
成長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歡樂也有悲傷;成長的歲月很長很長,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去感悟。歲月不會回頭,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長就是希望編織的彩帶,串聯回憶和向往。
今天是2019年8月24日,我在電腦桌前,在不斷地咂摸與回味中敲打下我學習以來的所有心緒與思索。
興成長,像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掀起了一朵朵浪花;興成長,像一棵郁郁郁蔥蔥的大樹,年輪里記載著我留下的足跡。一次次的學習,一點點的進步,一天天的成長,我在變化,我在收獲,花開花落,悄無聲息。
興成長是燈,照亮了前面的路;興成長是橋,接通了彼此的愛;興成長是帆,推動了人生的船。學習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學習,才會遇見興成長,人生才會更精彩!
興成長是一首剛健的歌謠,走進田間地頭,聽拔節生生;走進森林曠野,聽萬籟和鳴。躁動與心疼,追逐與奮爭,這就是興成長的旋律,在興成長的行列里,彈奏的是輝煌的音響。
興成長,為所有渴望進步、胸懷激蕩教育夢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異彩紛呈的知識盛宴,每位老師帶來的課程對作為受眾的我們來說都是一種享受,令人高山仰止。
我在此次的興成長計劃的培訓學習中參加的是4班——教育信息化2.0信息素養提升班,為我們廣大學員授課的老師們都來自南科大二小,很多都是面龐年輕洋溢的青年教師,他們帶來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其人格魅力更讓人心生敬意。
這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些人之所以如此卓越,是因為他們比優秀的人更努力、更敬業。且不說他們的授課是如何的揮灑自如、滔滔不絕,也不說其中折射出的他們淵博的學識和超人的才華,單論他們的準備工作就讓我深深折服,任何一個身處一線的教師都會明白其背后的用心和盡心,這讓我們這些學習者感受到的是尊重和重視。授課期間,謙遜的談吐與謙恭的態度讓我再次領略了什么是大家風范,也更讓我理解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深刻內涵。他們從思想上影響了我,讓我認識到:敬業是為師之根本!他們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地鐫刻在我心里,讓我由衷地心生敬意!
在信息技術這一塊,我從來都沒什么自信,也談不上認識的深刻與先進,囿于現實的條件,不過,真好,興成長就像一場及時的春雨滋潤了我干涸已久的心田。
7月11日的第一講,來自株洲天元教研室的何其鋼主任為我們帶來了基于移動微課的極簡教育技術的實踐研究——微信小程序的創新應用案例,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開闊了我的思維,原來教育的智慧無處不在。我知道了諸如訊飛快讀、聆誦、聽寫我幫忙、小彩蛋、在線獎狀制作等豐富多彩的微信小程序。真的是小技術、大應用;小窗口、大世界;小平臺、大舞臺;小直播、大素養。
7月18日第二講:技術支持下的學習變革。先設計學習,再思考技術,技術賦予我們能力和改變世界的潛在可能性。大環境下,加強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勢在必行,技術支撐文明傳承,感謝唐校長的講解與分享,讓我學習到了專家先進的思想與智慧。讓教師重新思考教育,重新設計教育。知行合一,行勝于言。
7月25日第三講,南科大二小的梁勇校長帶來的課程是《教學PPT的設計與制作》。很喜歡這周的課程,因為感覺開啟了制作PPT的靈感,也很滿意這次的作業,是用我喜歡的《李叔同》來完成的,課程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8月1日已經到了課程進度的一半,第四周,學習到的是王思思老師的《跨學科視野下的自然筆記》,都是緊跟時代潮流的新名詞新知識新思想,新鮮的理念讓人眼界大開。我不僅要自己學習掌握,同時也要讓我的學生學做自然筆記,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及素養。同時對學生普及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8月8日第五講是朱思思老師的《教學實踐中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簡單有效,實用性強,通過本講,我了解了比如幕布、XMIND、MINDMASTER等非常好用易上手的APP,這些今后也將不斷應用于我的教學實際。讓我們一起做思維的設計師,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
?
8月15日第六講,陳曉粧老師講授的課程是《學習類APP 的教學與運用》,了解到了有哪些適用于教師提升的APP,也明確了APP運用于教學中的重要性。
8月22日第七講是由鐘文妙老師帶來的《項目式學習PBL設計》,課程很難,但我們也要不懼困難、迎難而上。鐘老師講解了項目式學習的內涵、特征流程、設計案例及腳手架。雖然,項目式學習在操作上也會存在相應的問題,但對比傳統教學方法,它的優勢非常明顯。
南科大的老師們帶來的精彩課程結束了,但思想的火花與激蕩的情感卻深藏心中,回味久久。在邁入生命的更高階段時,回憶起那些曾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正是它們給了我們朦朧而舒心的感受,讓似曾相識的味道蕩漾心中。或許吧,在時光的悄然流逝中,曾經刻骨銘心的事物會在不久的將來變得云淡風輕,但是,正是因為俯首后的仰望和如今仰望后的俯首,才讓我們的成長起伏跌宕,增加了生命的閱歷和厚度,讓我們在未來的行程中越走越穩。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在曠野上奔跑,在險灘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這是實現我的教育夢的必由之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教育的殿堂里,看花開花落,望云卷云舒。我會大膽的學,學出心中的感慨;我會用心的學,學出世間的真情;我會快樂的學,學出自我風采;我會盡情的學,學到夢想成真。
我愿做一顆小草,茫茫戈壁灘上的一棵小草,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石塊泥土之下,拼命的吮吸下面的營養,拼命的成長,與狂風暴雨為伴,與寂寞孤獨為伍,不管條件如何艱苦,環境如何惡劣,我依舊頑強的生長。
對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的提升,我認為,社會的發展給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已從各方面得以體現。比如在教學方式上要求要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新型人性化教學方向發展,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教學手段上要求要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實現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在信息時代,要實現角色的順利轉換,必須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而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轉換,對于如何培養適合網絡教學,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的中小學教師,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加強中小學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其次,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再次,加強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增加新內涵的概念,因此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內容和方法。
在我從教這么多年所講過的語文課文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也是最佩服宋濂這個人,他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首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之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他第三次去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好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他的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著名的散文家。
學習在于積累,點滴的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如果我們都能有宋濂那樣的求學精神,那還有什么是學不會的呢?錢偉長說:學習是終身的職業,在學習的道路上,誰想停下來就要落伍。華羅庚也說: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學習,常常平淡,又往往紛繁。正因為觀察與體驗,平淡才得以通過煅燒而日趨鮮明;正因為思考與領悟,紛繁才得以經過過濾而變得純凈;更是因為質疑與實踐,才賦予學習以多彩,賦予學習以智慧。
這次的興成長學習,就像串門兒自由自在,舒心愜意,仿佛在與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就能有所收獲。短短八周的培訓,不僅領略了專家的風采,也學習了優秀的教學方法,雖然有些方法,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還要慢慢摸索,但我相信,有了這一盞盞明亮燈火的指引,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必將走得更加順暢!
這次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不僅使我感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更樹立了終身學習的觀念。起點不能決定終點,你要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得照著這個方向努力,學習,學習,再學習,只有永遠在路上,你才能到達你夢想的地方!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別之際,回顧過往點滴,感慨良多。祝所有講師、幕后的工作老師和助教老師們以及所有同仁們大家一切順利!
感謝CCTALK為廣大教師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提供了這么一個優秀的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感謝學員們對我的關注、肯定和支持,我當繼續努力,走在語文教學的大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