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翻滾吧阿信》,到《滾蛋吧腫瘤君》,再到這部印度的《摔跤吧爸爸》,三部” XX吧”類型片,都是勵志激勵型電影,雖然出自不同地區,不同導演,但三部電影都透出類似的人生觀,不妥協,不輕言放棄,對自已充滿自信,任何惡劣的環境下都不曾懷疑自已.,哪怕知道自已生命短暫,也要活出出彩的人生.
? ? ? ?印度的電影我是一直比較推祟的,別看寶萊塢電影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就因為這原因,讓我通過電影就喜歡上了印度,從歌舞電影就能看出這個民族民眾是多么溫和,決不是媒體宣傳的那樣不堪,我能想像在這個印度教眾(佛教徒)占國民三分之二的民族決不是爭強好斗的民族。但凡印度電影評分在八點多分之上的我都幾乎看了一遍,更別說這部電影院評分9.8分,并獲無數好評.而且是印度國寶級影星、導演、制片人阿米爾汗主演的,他的神作《三傻大鬧寶萊塢》《PK》《地球上的星星》,每一部電影都戳中心靈最深處,毫無保留的揭露社會痛處,直面社會黑暗,為了順利推出電影,甚至收到死亡威脅,只因他不愿向印度國內的相關利益團體讓步。其它如愛情片《芭薩提的顏色》,動作片《未知死亡》等也都值得觀看。如果要問我在電影圈有沒有偶像,我想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 ? ?
《翻滾吧爸爸》這部電影,講的是做為摔跤手的父親,遺憾年輕時未拿到摔跤世界冠軍,但他心中夢想從未破滅,后來把夢想寄托在二個女兒身上的故事。從電影的前部,能看到阿米爾汗系列電影里一樣的直陳社會流弊,比如村民們都爭先給他出主意,怎樣生男孩,雖然他心里是不接受的,但周圍世俗的力量太大,他做不了什么,因為他任何反駁收獲得不過是嘲笑,只能隨周圍的大流。比如他把女兒的長發剪了,周圍基本上看不到有理解和接受之人,包括他的妻子。雖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但我能找到強烈的共嗚,世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身在其中的人都未必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只是一種行為的傳承,很多不思考的人就如工具一般,是塊說話的木頭而已。但身在其中的我們自已不能被這些言語影響,最重要的是對自已堅信的東西做到深信不疑,哪怕對方是國家級如電影里國家隊教練般的權威,也堅信自已的方法,而不是盲目臣服于權威,當然這種自信是來自于自已的親身實踐,而非憑空想像出來的自信。
? ? ?
從做為父親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為了把雖然天生有摔跤基因的女兒,鍛煉成世界第一,從小就嚴格要求,從每天的晨跑,強制改變飲食習慣,剪短發減少牽絆,斷絕娛樂,對女兒的訓練近乎無情,從中看出做為父親的一片苦心,其實要做個孩子的眼中的“好父親”其實非常容易,只要盡量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就會是孩子眼中最好的父親,但其實那只是孩子眼中的,與現實中真正的好父親是相反的,對孩子越嚴苛,越無情,其實是這才是世上最好的父親,是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的,為了給孩子的未來有更多自已可以自由選擇的機會,父親的行為招來孩子滿眼的懷疑,難道我不是他親生的嗎?難道我就是他手中的工具嗎?甚至心生怨恨,做父親的不是不想享受那種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但做父親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做家庭中的那個“黑臉”,默默承受著孩子不理解的無奈,只盼望著孩子某一天能理解。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做父親太自私,是為了自已的夢想而要求的女兒,使女兒失去了童年許多樂趣,但我們要明白的是,如果想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舍棄另一些東西,二全及美的事情幾無可能,沒得選擇。如果立志要爭世界冠軍,有可能就要斷送你的美好童年,如果只是把它當成個人愛好,自然沒必要過和大家不一樣的童年。因為是要做世界冠軍,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必須要比這個項目上的所有人要更努力,舍棄得更多,除非你在某一項目上有天生的優勢或才華。我想某一項目上的爭世界排名,比的都是自身優勢+后天努力,而后天的努力又占據著更重要的位置,因為天生的自身優勢一定都會是有缺點的,如果依仗優勢而努力不夠,是很容易被更努力的人超越或擊敗的。其實個人也認為,對于一個人的人生,這樣的生活是很殘忍的,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既然選擇了走這條路,就只有這種辦法才可能達到目標,因為你的對手不會因為你停歇而休息,可能他會更加努力。
? ? ?
做為中國的一名普通父親,有時也想,周遭的家庭都積極的培養自已的小孩,也不容商量的犧牲和占有孩子的童年時光,從不問孩子自已的想法,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為孩子的未來拼命打基礎,幫設計孩子未來,總認為讓孩子沖到最前面做家長才能安心,才能使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至于落敗。但社會上另一種聲音又告誡家長,應該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由選擇,前提是家長做好引導,教會孩子判斷,為小孩做什么事時都能與孩子商量,尊重他的發言權,一味的家長命令式教育不可取。我個人覺得前一種教育方法不利于培養孩子的性格,孩子做不到理解父母的行為,心中有怨氣不利于發揮他的才能,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對付父母身上,會占據他真正成長的空間。第二種教育方法無疑是受孩子歡迎的,但弊端就是做父母的不會控制,應該給孩子多大的自由,由于大多數父母都是第一次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是邊學邊用的,一定也會犯很多錯誤,而且有的錯誤一旦讓孩子形成習慣,就會很難改過來,所以為了少犯錯,這就需要做父母的要不斷學習,常常總結思考,既然是讓孩子來做決定,他的決定絕對來自于他的視野和生活中父母教會的對好壞的理解,父母引導的好,孩子的決定絕對會與父母同頻,只是借孩子的口中說出而已,即尊重了孩子又滿意了家長,這樣的家庭才稱得上是幸福之家。
這部影片中雖然父親也很專橫,讓他的女兒認為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完成他自已的夢想,不顧她們的感受,但通過影片中的那位娃娃新娘的開導,她們才明白,自已的父親才應該稱得上是最好的父親,因為她們的父親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她們做為有自由選擇權的人的個體,而不是如其它傳統家庭那樣把女孩當傳宗接代的工具,所以父親辛格· 珀尕不顧一切世俗的眼光,頂住來自社會的壓力,為她們營造未來可以自由選擇的環境,他向世人昭示,他的女兒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與男孩無異,請不要鄙視她們,請尊重她們,她們也可以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這使她們最終成為全印度女孩的榜樣,給女孩們以自信,有勇氣逃離傳統家庭給她們設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