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個雌雄同體的女漢子

中國幾千年文學史上,試問誰為千古第才女,李清照當之無愧。

在理學當道,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宋代,李清照憑借數量不多的作品,從男人的世界里脫穎而出,與蘇軾、辛棄疾、陸游等大文豪齊名,穩坐婉約派宗主 之位,其才氣可見一斑。

通常,人們印象中的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憐花惜春的女詞人,

殊不知最偉大的靈魂,必是雌雄同體。

自我和自由才是她一生最大的追求。

01

提起李清照,要先從她的父母說起。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蘇門“后四學士”之一。

李格非自小聰慧機靈,十分愛讀書,但屬于大器晚成型,三十一歲那年才考上進士。

考中進士后,李格非當了鄆城教授,

宋代的教授與現在的不同,

那時教授這個頭銜就是一個窮教書的,沒什么地位,薪水自然也少的可憐。

鄆州郡守和李格非關系不錯,看他的日子過得實在太清貧了,就想給他安排幾個兼職,多賺點錢貼補家用,周圍好多人都這么干。

李格非聽后卻斷然謝絕了,連連搖頭:“不能占國家的便宜。”

李格非不僅清廉,還嫉惡如仇,

他在江西做官時,當地有個道士妖言惑眾、到處騙取錢財,

有一次那道士的馬車正好和李格非相遇,李格非命人將道士從車上拖下來,痛打一頓驅逐出境。

由此可見,李格非不僅品格高尚,還是個血性漢子。

憑借著人品和才華,李格非漸漸地受到朝中一些官員的青睞。

其中有一個人叫王拱辰,是歷史上著名的“誠信狀元”,

王拱辰有個孫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文章寫的也很好,是個才女。

他看李格非品質高潔,超凡脫俗,長的更是英俊瀟灑,越看越順眼,干脆就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格非。

李格非和王氏都喜歡讀書,家里的藏書堆滿了好幾間屋子,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冰心曾說,想造就一個文學家,縱剖面是遺傳,橫剖面是環境。父母倘若有些近于文學性質的嗜好,有綿密沉遠的心胸,純正高尚的信仰,或是他們的思想很帶有詩情畫意的,他們的子女,更容易在文學上取得成就。

這樣一對愛讀書的父母,潛移默化中為李清照的才女之路埋下了種子。

?02

1084年李清照出生時,李格非已經三十九歲了,算是老來得女,

加上小清照聰穎過人,活潑伶俐,因此李格非和王氏格外寵愛她,經常親自教導她音律棋法、讀詩寫文。

別家女子只讀讀《列女傳》、《女戒》之類約束女德的書就停下了,李清照則熟讀了四書五經和諸多詩詞歌賦。

李格非思想開明,眼看著小女兒讀書寫文十分有天賦,靈氣十足,勝過許多男子,不好好栽培實在是可惜了。

于是他和朋友切磋學術時,常常把小清照帶在身邊。

此時李格非已官升幾級,是宋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教授了,并且拜了大文豪蘇軾為老師。

能和他一起切磋學術的,都是些很牛逼的大人物,比如老師蘇軾、師兄黃庭堅、秦觀等等。

在這樣的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的環境熏陶下,李清照吸收了許多文學養分。

除了李格非之外,蘇軾還有四個詩名遠盛的學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這四人并稱為“蘇門四學士”,

有一次,張耒外出游覽,看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為詩人元結的詩作《大唐中興頌》親刻的石壁,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詩紀念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骨高于山,萬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師筆下蛟龍字。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百年廢興增嘆慨,當時數子今安在。

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游人打碑賣。

此詩備受好評,廣為傳頌。傳到李清照耳朵里,她靈感一來,隨即附了一首《和張文潛浯溪中興頌二首》,

一日,山東老鄉晁補之來李格非家里蹭飯,李格非就像獲了寶貝一樣,把此詩拿給晁補之看,

只見清雋飄逸幾行小楷: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記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為殷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張耒的詩主要在歌頌感嘆,李清照則認為還要找出安史之亂的原因,且功德自在天地之間,無需刻意歌頌。

此詩大氣磅礴,寫的極好。晁補之驚喜不已,立刻將李清照的詩作傳了出去。

朱熹先生讀了也嘖嘖稱奇:"這樣的心胸氣度,哪是女兒家能寫出來的?"

晁補之與李格非本是老鄉,如今又一起在國子監做同事,兩人惺惺相惜,關系自不必說,便認李清照當了學生,經常指點一二。

晁補之出生文學世家,是個全才,被人稱為“集彼眾長,共成勝事”。

他17歲時寫了一篇描寫錢塘江風景的文章《七述》,拿去拜訪蘇軾,

蘇軾看后贊嘆道:“我可以擱筆不寫了。”

有這樣的老師教導,李清照的進步神速,詩文、音律、畫畫無所不通。

李格非家教開明,李清照雖然生的嬌弱,可實際上卻是個半假小子,心底里有著一股叛逆的勁兒。

大家閨秀行不露足,笑不露齒那一套,哪能束縛的了她。

寫詩文要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生活亦要快樂有趣呀!

于是天真活潑少女李清照就寫了這樣一首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和友人們一起出去游玩,心情好的都不想回家了。

天快黑了才依依不舍的乘著小船回家,喝多了酒,暈暈乎乎的竟然把船劃到了荷花池里。

哎呀呀,這下好玩了,大家你爭我搶的去劃船,吵吵嚷嚷,池子里的白鷺鳥都被嚇飛了!

這首《如夢令》婉轉上口,讀之如一陣清風撲面而來。

老師晁補之拿著得意門生的詞到處招搖,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整個文壇,人人稱妙。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清照再接再厲,一氣呵成寫下了《詞論》,

什么是詞?就是民間唱的曲子配的歌詞呀。

寫詩和寫文章講究語調,寫詞講究音律。那么什么樣的詞算是好詞呢?

(1)高雅;柳永的詞現在很火呀,名氣很大。他的詞雖然符合音律,可惜太艷俗了。

(2)渾成;張先、宋祁等諸家,留下了很多精妙的語句,可惜零零碎碎,拼湊感太強。

(3)協樂;要分別五音六律和清濁輕重,晏殊、歐陽修、蘇軾這些大牛學問極高,寫文章鬼斧神工,但是填的詞不怎么樣,音律不通,讀起來很怪,讓人笑倒。

(4)典重;賀鑄的詞缺乏故事感,無法引起共鳴。

(5)鋪敘;晏殊的詞沒有鋪墊,少了一些味道。

(6)故實;秦觀的詞很深情,但是內容太空洞;黃庭堅寫的倒是不錯了,但還是有些瑕疵。

總之呢,詞不同于詩,不同于文章,它是另一種全新的表達形式,應:別是一家。

這區區數百字,激起了千層浪,

連師祖、師叔都敢批評,少女李清照可以改名叫李膽大。

這篇文章成了熱門,

有人覺得此文論點新穎,頗有道理。但多數人卻不能相信這竟是出自一個女輩之手,如此狂妄,簡直不知羞恥。

李清照對外界的議論不以為然,誰規定只有男子可以學富五車,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人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做女工和相夫教子上,

自古文有蔡文姬,武有花木蘭,巾幗也可以不讓須眉。

要活在自己的意愿里,而不是別人的眼光中,是李清照年少時最早的覺悟。

?03

不管好評差評,李清照的名聲算是傳出去了,人人都知道李格非家有個女兒,文采出眾。

有一個太學生叫趙明誠,拜讀過李清照的詞后既佩服又贊賞。

恰逢那年元宵節,汴京大相國寺賞花燈熱鬧非凡,

趙明誠偶遇了隨兄長外出賞燈的李清照,

只是在人群中遠遠看了一眼,便傾慕不已。

趙明誠回家后茶不思飯不想,冥思苦想后得出一個結論:得把李清照娶回家。

他沒有直接開口讓父親去提親,而是耍了個小心眼,

趙明誠告訴父親,自己做了個十分奇怪夢:他午睡時在夢中看到一本書,醒來記住這么幾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這是什么意思?求父親解夢。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一聽,這還不簡單,“言語司和”,就是詞,“安上已脫”,就是女,“芝芙草拔”,就是之夫,連起來就是詞女之夫嘛!

原來你小子是想娶媳婦了,還想娶個才女。

整個汴京城,最有名氣的才女就是李格非家的女兒了。

李格非官任禮部員外郎,并且是蘇軾門下的得力助手,李清照名氣盛,兒子能娶到她,也很有面子。

趙挺之如意算盤一打,就上門提親了。

趙明誠雖出生官宦之家,卻和其他紈绔子弟不同,

他為人謙和沉穩,酷愛收集金石碑文,小小年紀就在士大夫中有了一定名氣,顯然和他的父親趙挺之不是一類人。

重要的是他和李清照志趣相投,很般配。

李格非考慮再三,同意了這門親事。

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依著“媒妁之言”,嫁給了二十一歲的趙明誠。

好的婚姻,不僅僅是家庭背景的門當戶對,更應是精神學識的勢均力敵。

任何時候,都應該做最好的自己。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

?04

婚后李清照和趙明誠情投意合,琴瑟和鳴。

新婚不久,趙明誠出遠門求學,正值重陽佳節,李清照十分思念他,

于是提筆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趙明誠。

趙明誠讀后又喜又嘆,想和李清照一較高下,于是閉門不出,整整三天三夜,

一口氣寫了五十首詞,

他把李清照的詞抄下來夾在自己的詩詞里,拿給朋友陸德夫看,

陸德夫認真看了許久,說:“這里面只有三句絕了。”

趙明誠忙問:“哪三句?”

陸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不就是李清照寫的那首詞嗎?!

趙明誠自此心服口服,對李清照的才華更加佩服。

清朝徐士俊在《古今詞》里說:“余謂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二安之外,無首席矣。”

幼安是指辛棄疾,易安就是李清照。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從小就喜歡跟著士大夫尋訪各代金石刻詞,酷愛收集拓片碑文,古玩字畫。

收藏可是件燒錢的事兒,

趙明誠立下志愿,即使節衣縮食,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來,

他經常把衣服當掉,到大相國寺市場里買古玩,

夫妻倆對著買回來的碑文反復研究,一起欣賞,自嘲就像回到了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物質雖不富裕,但精神上卻自由快樂。

有一次,一個人拿來一幅徐熙所畫的《牡丹圖》,要價二十萬錢。

李清照和趙明誠實在太喜歡這幅畫了,

但要籌備二十萬銅錢,談何容易啊!

只好欣賞了兩天就戀戀不舍的還給了賣家,還為此惋惜了好幾天。

李清照和趙明誠家里有些親戚和老朋友,掌管著國家圖書和編修史志,

因此兩人經常沾光,能讀到一些佚詩和野史,還有孔子等人的古文經傳和竹簡文字,

他們反復抄寫學習,覺得比任何事情都有趣。

雖然李清照和趙明誠身為世家子弟,卻沒有富貴病,

兩人對物質的要求很低,食可粗茶淡飯,衣可荊釵布衫,唯有書,是萬萬不可缺的。

如今人人追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今年要賺多少錢,要買什么樣的房子,要買什么車,要出國旅行……

我們生怕跟不上周圍人的節奏,遭人恥笑,

終日活在焦慮中,被各種知識付費追趕著,像只無頭蒼蠅一樣茫然亂撞,

恐慌感像是一個無底洞,一點點填補,卻依然郁郁寡歡。

李清照和趙明誠告訴我們,

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盲目的追趕別人的腳步不是幸福,

能遇到自己喜歡的事,并將其做到極致,才是千金難求。

?05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幸福生活只持續了一年,災難就悄悄來臨。

北宋朝廷當時的皇帝換的很頻繁,政治環境頗為復雜。

出現了支持改革的新黨和反對改革的舊黨兩個勢力。

新黨代表人物是王安石,主張變法。

舊黨代表人物是司馬光,反對新法。

大文豪蘇軾呢,不站隊,只看事情對錯,是個實干家,結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壓。

因此許多蘇軾的擁躉者也受到了牽連。

有一次,朝廷有個要職空缺,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很想上任,就去應聘。

黃庭堅曾與趙挺之在一起工作,他告訴蘇軾,趙挺之在德州實行新法十分激進,另當地百姓窮困潦倒,苦不堪言。

蘇軾認為趙挺之這個人,無論是學識還是人品都不行,只知道搜刮錢財,是個“聚斂小人,不堪以重任”,因此拒絕了他。

趙挺之知道后對蘇軾懷恨在心,三天兩頭找機會給皇帝寫奏章給蘇軾潑臟水。

后來新黨得勢,蘇軾被流放。許多蘇門人氏被劃為元佑黨,

李格非作為蘇軾的學生,與蘇門關系親厚,自然不能幸免。

朝廷先后下詔書,列出所謂的元祐黨籍黑名單。

第一張黑名單里,李格非排名第五。

朝廷規定,黑名單中的元祐黨人及其子孫都不得在京城居住、做官,也不能與宗室官員聯姻。

趙挺之乘機而上,趨炎附勢,大力打壓舊黨,自己穩步上升,還當上了右丞相。

自己的父親被罷官,趕出京城,而公公卻是始作俑者之一,

換做一般婦人,除了默默流淚,也無可奈何。

但李清照愛憎分明,她對公公的行為感到不齒,

大筆一揮,諷刺趙挺之:“炙手可熱心可寒。”

趙挺之惱羞成怒,對李清照和趙明誠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極為冷淡。

別人勸李清照給自己留些余地,她態度堅決:“道不同者,不與同流。”

一個人值不值錢,要看他的原則值不值錢。

立場堅定,是李清照一生堅持的原則。


李清照

? 06

黨派爭斗無止無休,

好景不長,趙挺之被蔡京趕下臺,氣的一命嗚呼。

趙明誠兄弟被罷官,和李清照一起回到老家青州隱居。

從繁華的京城遷到偏遠一隅,

李清照沒有失落,反而有一絲小確幸。

汴京相府里金堂玉馬、燈火樓臺,

但怎能比得上內心的豐盈和平靜。

她真正向往的不是錦衣玉食、富貴榮華,

而是像陶公一樣淡泊明志,歸隱田園。

她給青州的住處起名“歸來堂”,取意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而自封“易安居士”,也是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即使住在小小的陋室,只有容膝之地,

但是遠離了政治爭斗,世俗紛爭,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飲酒作詩,內心滿足,

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她在《金石錄后序》中寫道:寧愿粗衣蔬食,終老是鄉。

青州一隱,就是十年。

趙明誠和李清照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古書文物的校勘和刻寫上。

每次得到書畫和古玩,他們就一起仔細欣賞,指出存在的不足,

直到蠟燭都燒完了,還舍不得睡覺,干脆繼續點燈,把得到古玩的經過和心情寫下來記錄成冊。

李清照知識淵博,天生記性好,每次吃完飯,她和趙明誠就坐在歸來堂,烹好茶,

兩人對著堆成小山一樣的史書,互相提問某一典故在哪本書的第幾頁第幾行,

猜不中的人就罰飲茶一杯,

結果兩人經常樂的哈哈大笑,把茶都笑倒在衣襟上了,一口也沒喝著。

生活上雖然困頓,理想卻從沒有被忘記。

李清照說:“這種樂趣遠遠超過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馬的趣味之上,

多希望能這樣生活一輩子。”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卻不可缺少精神的追求。

見過最好的,依然能承受最差的,

青州的隱居生活讓李清照明白:空洞的繁華生活抵不上內心的知足,喧囂的人情世故抵不上知己的珍貴。

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諦。

? 07

北宋后期黨派爭斗激烈,朝廷嚴重腐敗,

1126年,金兵趁機舉兵南下,攻陷了京城汴京。

皇帝宋徽宗急忙把皇位傳給了兒子,自己先跑路了。

誰知兒子宋欽宗也是個不中用的,前腳當上皇帝,后腳就追隨親爹跑了,

結果兩任皇帝均被俘虜,

后宮妃嬪、皇親國戚、朝臣等三千多人也被抓到金國,

金兵燒殺搶掠,一夕間汴京城被洗劫一空。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

李清照和趙明誠聽到消息,憂心忡忡。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李清照茫然四顧,這些年辛辛苦苦收集的書籍文物,或許將保不住了。

恰逢此時,趙明誠的母親病逝,

趙明誠急匆匆趕到建康奔喪,把轉運藏書的重任交給了李清照。

李清照左看右看,各種舍不得,只好揀重要的先裝了十五車,

一路上歷經洗劫,輾轉運到了建康。

青州的歸來堂藏書甚富,剩余的書籍竟占據了十幾間屋子。

不曾想,還沒來及再次轉移,金兵就攻下了青州,一把火燒掉了屋子,

兩人十幾年的心血一時間化為灰燼。

國破,家亦飄零。

南下后,趙明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

一日,下屬李謨察覺有個叫王亦的御營統治官有叛變之心,立馬報告給了趙明誠,

趙明誠一聽,十分淡定:“知道了”。

李謨很懵,知道了是應該怎么辦呢?左等右等也沒等到趙明誠的任何指示。

眼看王亦都要行動了,李謨只好自己指揮布陣,在夜里擊敗了王亦。

天亮時,李謨去找知府趙明誠匯報,

誰知趙明誠竟然悄悄地用繩子從城墻上逃跑了!

眾人都驚呆了。

趙明誠因此被革了職,隨著眾人向江西方向繼續逃亡。

行至烏江,看到國破流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臨場當了逃兵,李清照感到失望至極。

面對浩浩江水,想起西楚霸王項羽昔日的遭遇,李清照吟出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聽后羞愧不已,無論在學識上還是氣節上,他都輸給了李清照。

做人要頂天立地,面對死亡亦要坦蕩無懼。

士可殺,不可辱,敵人面前,寧死也不能茍且偷生。

?08

亂世之中,李清照選擇原諒了趙明誠的懦弱,

兩人商量著,要么從此就徹底隱居吧,不再當官了。

不曾想,因為缺乏人手,趙明誠又被重新任命為湖州知府,

按照慣例,赴任前需要拜見新皇帝。

趙明誠一路縱馬疾馳,正值酷暑,途中得了痢疾,病倒在建康城。

李清照聞訊急忙乘船前往,一晚上走了三百里,趕到建康。

不出所料,急性子的趙明誠病急亂投醫,狂吃柴胡、黃芩等寒性藥,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沒過多久,趙明誠便重病不起,撒手離去。

命中無子,中年喪夫,流離失所,不惑之年的李清照悲痛不已。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廖一梅曾說:人生在世,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李清照與趙明誠年少時牽手,一起走過了人生中二十多年歲月,

他們既是同甘同苦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縱然天人永隔,悲傷逆流,生活卻不會因此停下腳步。

李清照選擇了放下悲痛,用自己的生命延續趙明誠的夢想,將亡夫未完成的事業進行到底。

人生中,最光輝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的那天。

重生后的李清照將趙明誠未寫完的《金石序》補充完整,整理匯編成冊,

自己還撰寫了《金石錄后序》。

這兩本著作發揚了金石證史的治學傳統,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

更為后世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金石錄后序

?09

隨著金兵的不斷追擊,南宋皇帝趙構不敢正面迎敵,而是一路東竄西逃。

孤立無援的李清照想去投靠弟弟李迒,途中被居心不良的人惡意中傷,散布謠言說她想把文物送給金國,

李清照打定主意,把收藏的青銅古器全拿出來,準備捐給國家。

她跟著皇帝的路線逃亡,一路艱難輾轉,卻仍然沒追上,

租住的房子還被房東鑿了個洞,將床底下藏的畫卷偷走了,

一路上被掠被奪,損失嚴重,趙明誠多年的心血所剩無幾。

就在李清照精神脆弱,病重臥床時,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出現了,

張汝舟對李清照關懷備至,噓寒問暖,

他用盡了花言巧語,還傳來求婚的文書,信誓旦旦的說要照顧李清照后半生。

恍惚中,李清照感覺自己有了依靠,可以不用再獨自顛沛流離。

她相信了張汝舟,頂著世俗之風,嫁給了他。

不曾想,張汝只是覬覦李清照手里的字畫收藏,并不是真心對待她,

婚后就立馬露出了可憎面目。

他發現李清照的收藏所剩不多,一邊逼著李清照交出來,一邊頻頻毆打羞辱她。

被命運捉弄后,李清照再次做出驚人之舉——離婚。

要知道,宋代只有丈夫可以休掉妻子,從來沒有妻子主動離婚的,

即便離婚成功,女子也要受牽連坐牢。

李清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不僅要離婚,還打起了官司,

她告張汝舟的官職是靠行賄得來的,

并帶著手銬腳鏈在朝堂上與張汝舟當面對質。

最終,以張汝舟入獄,兩人離婚收場。

這場婚姻僅僅持續了一百天。

貴族中人人嘲笑李清照,家丑不可外揚,婚姻不幸默默忍受就好了,怎么能張揚呢?

可李清照就是這么倔強的人,她內心坦蕩,不怕議論,

她不愿將就,犯了錯,就要懂的及時止損。

沒有意義的糾纏,純粹浪費生命。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選擇逃避生活的真相,拒絕審視錯誤。

李清照毅然決絕的沖出桎梏,解救了自己。

?10

李清照一生打破了許多規則:

文學上,她將古典詩文轉化為口語化的形態,作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生活上,她沒有遵循理學家們定下的種種約束婦德的規矩,

她愛賭博,流亡途中寫下《打馬賦》、《打馬圖序》兩篇著作,堪稱博弈鼻祖。

她愛喝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漢子。

她愛逛古玩市場,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樂趣與美麗。

她再婚又離婚,沖破所謂的道德準繩,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和自由。

她不是多愁善感、嬌氣柔弱的大家閨秀,而是活潑開朗,富有抱負的獨立女性。

作家巴斯馬諾夫在自己翻譯的《李清照》“序言”中寫道:

“繼柔美的薩福之后,不僅中國,而且世界古代和中世紀詩歌史,恐怕都不曾有一位女性可與李清照相比。”

宋代王灼認為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明代楊慎認為她:“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清代沈謙認為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她的詞風膽大,女兒家神態一覽無遺,被一些人評價為荒淫,

她的再嫁風波一直被人詬病,被稱為晚節不保,

李清照在《漁家傲》中稱贊梅花:“此花不與群花比。”

或許她并不在乎自己被如何定義,就如同梅花,不盲目從眾,不畏懼寒冬,自顧自的傲然綻放。

有一種成熟,是能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也經得起世事的顛簸。

這才是生命的本質。

?11

1133年,李清照聽聞韓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國,

她寫下《上樞密韓胄詩》為二位踐行,

殷切地希望朝廷能反擊侵略,收復失地。

然而,宋高宗聽信奸臣秦檜,殘害岳飛,

南宋與金兵對抗中節節敗退,屈辱求和,

她的愿望再次落空了。

李清照長嘆:“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

若不是已經年邁,她多想自己拿起刀槍,上陣殺敵呀!

如今國不像國,家不像家,

夢里的故鄉遙遙無期。

一日,老友攜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來探望她,

李清照看著小女孩很有靈氣,就想收她當學生,傳授生平所學,

豈料孫氏小女孩搖搖頭拒絕,說“才藻非女子之事也。”

李清照聽后像被當頭敲了一棒,許久無語。

她一生無視束縛女子天性的禮教,天不怕地不怕,

然而童言無忌,卻讓人感到深深地悲哀,

多么希望有一天,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樣,施展抱負,活出自我。

此刻,唯有一首《聲聲慢》能抒發心中的郁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圖片來自網絡

1155年,李清照帶著世人的嘲諷和誤解,獨自在臨安去世,

她或許不曾想到,自己的詩作能穿越千年,一代一代傳下來,

更不曾想,還有許多人穿越時空,去擁抱她散落的孤獨。

偉大的靈魂,總是孤獨而倔強,但往往能勝過一切,直抵人們的心靈。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不惑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83評論 6 530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47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9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85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68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17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06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39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551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62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88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07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63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55評論 3 38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3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