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現在,我們復習幾個生字(老師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演示,讓學生集中讀、個別讀、再對比較難的字進行分析。)同學們,誰會分析掰字的字形結構?
生:(一個學生發言說)掰字是左中右結構,兩手中間一分開,就是掰字。(這個學生還用兩只小手做了一個掰的動作。)〔分析準確,比畫得當,動作示義,一目了然。〕
師:好!(老師接著問)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結構誰會分析?
生:(一個男孩舉手,大聲說)蹦字是左右結構,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師表揚同學們把生字記得牢固)〔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一些筆畫多的生字化整為零,編成簡短的口訣,形象有趣,幫助學生識記,這也是一種識字方法,這樣做,小學生對所學的生字,想起口訣會認,背著口訣能寫。〕
師:現在,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學生齊聲回答)好!
師:這一課的生字我們學過了,老師又把這個故事講了一遍,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學生打開課本,先小聲預讀課文,然后集體大聲朗讀了一遍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課文。大家看,這只小猴子從山上下來后,先到哪里?
生:(學生齊聲回答)走到一塊玉米地里。(ppt出示玉米地圖片)
師:玉米結得怎么樣?
生:(齊答)玉米結得又大又多。(ppt出示又大又多)
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玉米,扛著往前走。
師: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們按電腦上提出的幾個問題,邊看圖、邊思考,自學下面幾段課文。
生:(念題)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師:誰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心里非常高興。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圓的西瓜,心里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著西瓜往回走。看見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師:結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沒有追上兔子,結果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所以只好空著手回去了。
〔由于課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構段方式,老師重點指導第一段,其余幾段通過引導學生自學來理解課文,從小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師: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根據ppt上的表格,流利地復述課文。這時,趁熱打鐵,及時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見了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了這個抓那個,結果什么也沒得到,一件事也沒做好。
現在大家想一想,你們平時做事情時,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生:我預習生字時,拿字典查字,有時第一個字沒查出,就去查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沒記住,又急著學第三個字,結果沒有預習好。
生:我打掃衛生也和小猴子一樣,地沒掃完,就去搶著擦桌子,桌子沒擦完,又去掃院子,結果人家把教室打掃干凈了,自己一件事也沒做好。
師:同學們聯系小猴子的做法,檢查自己,這很好。今后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樣,扔了這個去抓那個,結果什么也沒做好。我們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