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寶寶之后,還沒有正經看過書呢。看到群里今天建議寫書評,最先浮上腦海的是《我們仨》。說也奇怪,這本我深愛的書,手里竟然沒有,買了幾次,借出去都沒要回來。一方面說明這本書確實魅力深厚,誰都是到手就不想放;再一個有趣的是幾次都面臨分離,不還書的人想把這本書當作對我的紀念。
初讀時還年輕呢,對生活的深刻,對人生的意義,都不怎么懂呢。單純是欽佩風華絕代的錢鐘書和楊絳先生,所以就買來看。猶記得書的封面很喜歡,似乎是麻紙的質感,楊先生親手題的書名嗎?我還真是說不上。一氣讀完了,心里感慨多得裝不下,多年過去,現在想起,書里的內容已經模糊了,這種感慨的體驗卻還在。感慨原來人的一生,可以過得這樣豐富啊。錢楊伉儷才華橫溢,感情甚篤,育得一女也是人中之鳳。三人每日里寫下小紙條,傳訊傳情,依稀記得是叫作“石子”,畫話俱佳。慢慢地父女兩個都消失了,只剩楊先生。第一次看到“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間好物不堅牢”也是在這里。合上書之后,唏噓嘆息不斷,自己的學識終是淺,竟然描述不出心里這團團云霧般的感受。
幾年之后,開始接觸心靈成長的課程,第一次正式翻譯之前,先去課上做助教。當時有個練習,是選出心中最敬仰的人,想象自己是她。我選了楊絳先生,靜坐一會兒,忽地感受到一種淡然。原以為她失去了這樣親密出色的家人,自己一人在世上,定是靠著堅強樂觀苦熬過來。可那時感受的卻是平淡,超脫了世間俗念的拖累,看到了一切背后都是平淡。如今楊先生活過了百年故去了,相信一定把世事都參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