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林仙人
從開始學習公眾號寫作,到真的提筆練習,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將近一個半月了。從最初單純的愛好,到每天都期待選題的同時、又對選題有一絲絲的畏懼,再加上身體狀況的不適、心理逐漸被掏空的狀態,極其期待暫停休息的疲憊,突然更加明白,那些能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了大事業的人,哪有什么是單憑純粹喜歡而成功的呢?
想起黃渤在《中國好聲音》里,有機會任性又自在地唱著歌,再也不用去在意所謂的導師評價;還有今年春晚里,燃情地第二次登臺演唱,真心覺得這樣的人活得好棒。年輕時候的他,也是一門心思想要在音樂界闖出名堂,出過唱片登過臺,但是始終沒有贏來事業上的輝煌,后來在很多行業也曾摸爬滾打,最終陰差陽錯地在演藝界紅透了半邊天,現在也算是把自己最喜歡唱歌的夢想實現了。
大概我們都期望有這樣的人生,不管道路如何彎彎曲曲,兜兜轉轉,最終還是能抵達最初想要到達的地方。
可是,盡管道路曲折,但也從來不是什么康莊大道,一樣荊棘滿布,一樣需要披荊斬棘。除了自帶的些許天賦,你不能否定人家肯忍受著各種磨練,高情商的人設、好到爆棚的票房,都是一次次完美而又堅定地展示著自己,這其中必然得有克服少年不得志的種種郁郁,更得有努力堅持下去的心性,要不然怎能大器晚成?
如果要做斜杠,大概也得做那種不忘出心,再杠上開花的人。
以前一直覺得,像TFboys那樣的組合,是多少人夢一般的存在。有平臺和團隊熱捧,更有數萬粉絲癡迷,輕而易舉間,仿佛就印證了張愛玲所說的"出名要趁早"的名言。直到后來,看到他們拍的一則,講述他們辛苦排舞練舞的廣告,從那些流下的汗水和淚水中,更加明白,所謂的年少成名,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演員的誕生》里,有一期王俊凱助演的電影片段。盡管表演得很青澀,可是更多表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他的虛心請教和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琢磨和研究上;
《王牌對王牌》里,王源作為小隊長,表現出來的情商也絲毫不遜及那些比他年長很多的老江湖,謙虛而又聰穎,也是贏得了一篇贊揚,吸引了更多的粉絲;
易烊千璽,更是小小年紀,便作為國家青年代表在世界舞臺上精彩亮相,毫無膽怯的表現,流利英語的演講,更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青年最好的樣子。
他們人生里的機會滿滿,除了幸運,大概只剩下那執著篤定的在一條道路上,堅持著往前走,而這條路的名字,叫做自我。那是早早明白了肩負的責任、早已看清未來的苦苦磨練,仍會一往無前的少年姿態,強勁且充滿力量。
從來沒有什么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必然有惰性的考驗、有客觀的磨難、有內心的煎熬,但是所有的道路,都得突破這些存在的障礙,最終才能聞得到花開,見得到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