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從來,我都用二維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我知道這個世界有好有壞,有人有花有動物,每天有善意和惡意的事情在發生著,每天有很多我們可改變的和不可改變的事情在經歷著。
這個世界是由普通人組成的,我們像螞蟻一樣行走在各個寫字樓中間,偶爾經歷一些波瀾,但總歸是在這個世界中,被大眾定義的世界中,我們活在世界的規則里,不顯得突兀同樣也不突出,不會有異樣的眼光落在你身上,同樣不會有驚喜的眼光。
一直以來,我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世界本該如此,這個物質的世界。
可是,我打開了這本書,一個與精神病人對話的書,讓我看到更多的世界,雖然有的世界是奇怪的、不合群的,但卻刷新了我刻板的認識,他們是精神病人,卻擁有自己堅定的世界觀,相信他們眼里的世界,即便有的是錯誤的、可怕的。那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我似乎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
他們是精神病人,是外界眼中的瘋子,可有的時候他們卻又有清晰的邏輯思維,不能為外人道的知識,超越他人的想象力,有的瘋子可能是天才,天才本身就帶有一點與常人不同的瘋的屬性,因為天才與瘋子的想法都與常人不同,距離只在一線之間。
有的人是妄想癥患者,用心編織著屬于他自己的故事,并且堅不可摧地守護著自己的小說,荒謬的事情在質疑聲中自圓其說。
有人整日生活在恐懼孤獨中,或終日在夢里被某個人牽扯,或永遠在夢里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著,
有人只是少年,卻擁有量子力學的知識,愿意抱著詞典讀專業英文論文,與他溝通,甚至需要帶上量子物理學教授。他說起絕對四維生物、說起物理三維、說起時間因果、說起一些在我們常人從未思考的問題。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是不是就像坐一輛火車,我們以為外面的風景在動,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在動。用相對的觀點來看,只要有一方在動,就會發生變化,那為什么流逝的不可能是我們?而一定是時間?不管結論正確與否,換個角度看世界似乎也產生一些新鮮的感覺。
有人擁有著多重人格,我看過類似的電視,多重人格一般都曾經歷過心靈的創傷,所以自己創造了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疼愛或厭惡自己。我以為那是電視里的,但事實上這是存在的,雖然他們并不想。
有人可以看見與我們不同的世界,雖然有些怪異恐怖,但又似乎合理。她看見人不是看見人的樣子,而是將人演化為動物,而她看到的動物又與本人的性格特征極為相似。我們看到人的外表不一定是真實的,她看到的動物也不定是假的,似乎更深入內心,所以眼睛看到的,就一定真實嗎?
有人因為過于思念,而出現幻覺。思維的變化讓一個人從心靈上死而復生,外界看來她得病了,可對她來說卻已成心靈的慰藉,只有這樣,那個走了的人才能重回她的生活。
有人借用模仿別人來看別人的世界來真正認識世界。她說我們每個人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但集體價值觀又在均衡著我們的主觀。她說真正帶著自我意識看到的世界是自己,無任何態度看其實根本什么都看不到。我們要看到真正的世界,其實就是所謂的同理心,用自然的眼光看自然,用人的眼光看人。我也想去看看這個世界。
太多太多能看見不同顏色的世界的人、認為女人會統治世界的人,認為別人會偷取時間的人,看見鏡子里不同世界的人。
這些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常見的,是被拒絕的,但作者深入到他們的內心,將一群身處于邊緣化地區的人類的所思所想展現出來,他們被稱為瘋子,但有時候卻又有天才的一面。
在這些看似荒誕的話中,我們似乎可以得到自己看待世界的一點啟發,放下書,重新審視世界,似乎世界與剛開始有了一點點不一樣,這個世界不只有我們,還有他們,生活在瘋子與天才的一線之間。
但文章也一直提及,千萬千萬別太在意精神病人說的話,別深想他們告訴你的世界觀,否則你遲早也會瘋的。所以,適可而止。
語錄:
1.你不相信并不能影響客觀現實的存在。你是否認同,不是我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2.思維,只是一道限制你的墻。
3.微觀其實就是宏觀的縮影。
4.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方式,能容納所有形式。
5.之所以認為是神話,是因為科技程度還達不到。
6.人就是這樣討厭的動物吧?想盡辦法知道結果,但是從來不想是否能承受這個結果。
7.有沒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充滿期待。
8.我們現在做事兒都是不純粹的,都是很多很多因素在里面,為什么就不能純粹地做件事呢?
9.每天早上“出生”時就做好準備了,準備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每天晚上我“死”掉,結束掉該遺忘的,儲存我需要的。
10.假如你對未來渴望到恨不得從喉嚨里伸出一只手去抓住它,那么你很可能得到的遠遠超出你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