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絡小說是我業余愛好之一,十幾年了。這個月又追了兩部,現在做一個反思。
看之前是期待,看的時候是爽,中斷的時候是癢,看完之后有兩種可能,可能是空虛,也可能是奮發。整個過程,也有兩種伴隨的感覺,可能是輕松快樂,也可能是自我譴責和負罪感。
下面我從四個維度來分析一下,包括自己的感受、需要、想法、故事。
01看的好處
看網絡小說的好處:
1.帶來輕松快樂。情緒不好、壓力過大,你都可以看小說來消遣,就跟看相聲小品、喜劇段子差不多,收貨確定性的快樂。
2.增廣見聞。歷史軍事小說可以了解硬核知識點,都市官場小說可以熟悉社會面知識,就連玄幻小說也能學點為人處世。拿我來說,對于官場級別和生態就是看小說了解的。
3.精神激勵。偷偷的說,有些小說中的人物曾一度是我的榜樣,也是激勵我前進的精神資源。現在印象比較深的是烽火戲諸侯寫的幾本小說,主人公的一些特質是我學習的榜樣。
02看的壞處
看網絡小說的壞處:
1.浪費時間。看喜劇、聽段子也能和看小說一樣帶來快樂,但不會像看小說那樣需要耗費很長時間。一本網絡小說動則幾百萬字,一旦入坑就難以自拔,追下去就是大把的時間沒了。想起羅振宇打的比方,一本網絡小說就是用一個個情節漩渦連起來的長河,一旦你選擇打開,你將不再是你,你將被這些情節漩渦裹挾前進,直到大結局。
2.消耗精神。看小說的快樂,跟與好友聊天的快樂不是一回事,跟沉迷愛好的快樂也不是一回事,這是一種由多巴胺主導,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亢奮。看小說久了,消耗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情緒、意志力、精力。所以,雖然看的過程爽,但看完之后是虛無和負罪感。(這里不代表所有小說)
3.容易想當然。網絡小說目的是讓讀者爽,與現實世界完全是兩回事,接觸多了,難免混淆。即便能分得清現實與小說的不同,但難免也會冒出一些想當然的念頭,即便只是念頭,對我們與現實世界的相處也會有干擾。
剛畢業那兩年,我有明顯的享當然,很多簡單幼稚的想法,雖然說年少本無知,但網絡小說可能也起到了一部分負面作用。這些年,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現實世界、人際關系、學習鉆研……這些才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03不看的好處
不看網絡小說的好處:
1.更踏實安定。這是不看小說一段時間后的內心狀態。網絡小說勝在情節,一個又一個高潮,情緒也跟著波瀾起伏,上面已經說了這是一種消耗,更可怕的是這些情節純屬幻想。屏蔽這些小說之后,內心少了這些虛假起伏的干擾,每天接觸的是現實世界,內心會更踏實安定。
2.多出一些時間。看小說的時候,之所以有負罪感,就是覺得浪費了大把的時間,那不看小說又會怎樣呢?是不是就不會浪費時間了呢?
我還真做過實驗,從今年4月到8月,連續四五個月,沒有碰觸任何小說。然后,我發現我也沒有做成啥事情。因為時間雖然沒有浪費在小說上了,卻浪費在了看新聞、逛知乎和其他瑣碎事情上了。這說明,消遣和放松是我重要的需要,看小說是滿足這些需要的一個策略,不用這個策略了,我也需要其他策略來滿足。
有一種情況是十分惡劣的,就是一口氣看完整本小說,這通常會浪費三四天時間,夜以繼日,甚至不惜熬夜。除了工作和吃飯睡覺,其他的事情就都耽誤了。不看小說之后,這種動則浪費幾天時間的事情就不容易發生。
04不看的壞處
不看網絡小說的壞處:
我想了很久,答案是沒有。不看網絡小說不會有任何壞處,之前說到的看網絡小說的三個好處,都可以用其他策略來代替。
- 消遣放松,可以選擇看脫口秀、喜劇片、體育運動、互動游戲等等。
- 增廣見聞,可以選擇直接看各類書籍,或者音頻課程。
- 精神激勵,名人傳記不是更好?
既然不看網絡小說沒有壞處,那我以后還看不看小說了?
看,當然可以看,要正確的看待網絡小說,也要正確的看網絡小說。
仙說如何正確的看待網絡小說?
得到專欄《成年人修煉手冊》有一節課叫“網絡文學,喘息一下你可能走得更遠”,講了看待網絡小說的三個角度,我看很正確。
第一,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自印刷術發明之后,人們最喜歡閱讀的內容還是故事,而且是通俗故事
第二,如果把網絡文學理解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現在流行什么題材,什么風格的作品,我們就可以說它表征了此時此刻的時代心聲,大眾的情緒底色。
第三,人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庸俗、瑣碎、無聊,甚至是無價值、無意義的東西所構成的,但它可以為們帶來快樂和放松。在喘息那么一下之后,人們因此可以負重更多,走得更遠
如果將看網絡小說就當做是休息放松,那么我們大可以將其與睡覺、下班葛優躺這些放松方式一樣看待。
至于負罪感,之所以會有負罪感,是因為在該傾盡全力的時候,你沒有傾盡全力,所以你才需要這種自我懲罰。當你把跑的路都跑盡了,打的仗都打完了,那你接下來做什么事情都不會有負罪感才對。
所以,該努力的時候傾盡全力,該放松的時候問心無愧,一張一弛,方能長遠。
接著,我再來說如何正確看網絡小說?
第一,間歇看。我要傾盡全力,哪有那么多時間看小說呢。所以,沒有做成一件事就不能看一次小說。如此,看小說就不是拖延和逃避,而是戰斗后的放松、事成后的犒賞。
第二,連續看一本不能超過一天,這是避免沉迷幾天傷身傷神,方法就是翻到喜歡看的,就根據章節多少跳著看,貫徹一本不過夜的原則。
第三,多角度看。把看小說也當做一種學習,看了之后要寫筆記。這個方法就不用在所有小說上了,對那些高品質的,或者一次看大批章節的,采用此策略。
向網絡小說學習,還真不是說著玩。萬維鋼老師講過一句話:“網絡小說是這一代中國人的重大文化成就之一。我們中國人很可能已經找到了給讀者制造爽感的終極公式。”
羅胖在第666期《邏輯思維》中就說,網絡小說之所以能帶來那么巨大的閱讀快感,最核心的三個武器:第一,明確的目的;第二,清晰的臺階;第三,作弊的工具。
想想也是,這可不僅僅是網絡小說的秘密。你想給別人帶來精神愉悅和快感,這是一個通用的共識。你就想想:如果一件事有這么三個特征,想讓人不上癮也難。就比如說學習,按說很艱苦,但是為什么還有學霸呢?他一定是因為有以下三個東西:明確的學習目標、清晰的升級路徑、某種被激發出來的可以碾壓他人的天賦。這三個條件一旦一個人完全具備,他想不成為學霸也難。
關于什么是學習的金手指,在翻資料的時候,我看到了一位得到同學的留言,有一定道理。
當我們要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時,我們往往都需要先鼓足勇氣,下定決心,準備好先苦后甜,忍受著枯燥,似懂非懂地讀很多書,看很多資料。如果某一天忽然頓悟了,把各種零散的知識關聯起來了,我們才算是入了門,才算是找到了樂趣,不用咬牙學下去。如果沒有,遲早會放棄。
但是,如果我們在學習之前,就先找高手溝通過,高手先給了一個指點,那么就相當于找到了金手指。
比如說,想學經濟學,曼昆的書無數遍翻開,但是沒有一次看超過20頁。因為沒有金手指。
可自從聽了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就不同了。課的開篇就給出了金手指。那就是,所有的經濟學問題都是稀缺問題。
不只這樣,薛老師的課,后面每一節都是對這個金手指的印證。
一下子就不覺得經濟學難了,甚至曼昆的書也容易了起來。
最近的吳軍老師的科技史也是,開篇就給出了金手指,科技的發展就是人類對能量和信息利用水平的提高。
所以金手指是什么?不同問題可能不一樣,但是它往往并不在自己手上,而是在別人腦子里,尤其是高手的腦子里,你要先想辦法把他找出來。
結語
寫上面這些文字和閱讀資料,我又花了兩個小時,一個念頭說這很值得,另一個念頭就在說要快要提高,文章寫快點,寫作水平要提高。
知行合一,身心如一,干點大事,只爭朝夕,這是我始終追求的。平凡、瑣碎、三心二意,又是我逃不掉的。
覺察和反思,接納和整合,自我管理和目標管理,無非也就這些了。